到廣州市財政網(wǎng)站上,可以查閱全市共114個政府部門的預算項目和收支情況。此事一經(jīng)媒體披露,原本一月點擊量僅3萬多的網(wǎng)站,因一天點擊量高達4萬而陷入癱瘓。網(wǎng)站因“攤曬”政府預算而癱瘓,雖有美中不足,卻代表了民之所望。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的預算情況一直因這樣那樣的理由蒙著神秘面紗。廣州市主動“攤曬”政府預算,其意義不僅在于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權,讓人民清楚地知道政府干了什么、花了多少錢,更在于通過增強政府預算的公開化、透明化,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然而,去年以來,面對公眾對于包括預算公開在內(nèi)的眾多政府信息披露的要求和申請,一些地方和部門往往以種種借口予以推搪、拒絕。公開政府預算,并無什么技術性障礙。不難推測一些地方因為存在“貓膩”而不愿公開、不敢公開。
廣州市財政部門這次從接到群眾申請到網(wǎng)上公開,僅用了短短8天的時間,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無疑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