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已經應用于醫(yī)學免疫學實驗中,效果較好;進一步在藥學微生物學實驗中進行實踐,并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發(fā)現學生在微生物學實驗考核中成績有所提高,實驗技能加強,因此該方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 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微生物學;實驗課
中圖分類號:R37G642.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0)03-0068-02
Experimental Courses in Microbiology Cited Practice of PBL Model//Zhang Cui, Deng Zujun, Wang Zhuoya, Zhou Yuzhen
Abstract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model has been in the medical application of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and better, so further experiments in microbiology in medicine explored and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tudents in microbiology in the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has increased, the experimental skills strengthened, and that the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PB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course
Author’s address Guangdong 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zhou, China 510006
作為藥學院校,藥學專業(yè)是主干,而藥學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很重要。因此,藥學專業(yè)微生物實驗中采用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模式是一新的嘗試。美國臨床藥學會對藥學教育的建議是應強調培養(yǎng)學生具有解決問題、獨立思考、溝通交流以及自學方面的能力[1]。更好地使學生掌握好實驗技能的操作,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研興趣,開展問題的討論,實驗中多思考為什么,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師生進行交流,激發(fā)學生自主動手,提高操作的準確性,培養(yǎng)科研的思維觀,從而開發(fā)智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才符合藥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模式。
1 實驗方法
1.1 實驗內容及學時微生物學實驗課內容有4項。1)綜合性實驗一:細菌基本形態(tài)觀察(球菌、桿菌、弧菌);細菌特殊形態(tài)觀察(芽孢、鞭毛、莢膜);革蘭染色法(標本: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混合菌液)。2)綜合性實驗二:細菌形態(tài)觀察與分離培養(yǎng),包括細菌的平板接種和分離培養(yǎng)、斜面接種、半固體接種和肉湯接種;細菌的生化反應;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的制備及消毒與滅菌的參觀示教。3)微生物藥學實驗:藥物的體外抗菌試驗——藥敏試驗(紙片法),藥物MIC的測定。4)實驗技能測試。微生物學學時:12 h。
1.2 PBL模式的重點引入細菌基本形態(tài)觀察——革蘭染色法;細菌的接種和培養(yǎng):平板、斜面、半固體和肉湯細菌培養(yǎng)操作。學時:6 h。
1.3 實驗對象及分組實驗組(PBL模式):藥學專業(yè)(醫(yī)院藥學方向),4人組成一小組,每班共分6組;每組推選1名組長,負責組織本組問題收集、討論和記錄;課代表負責全班的問題收集及其討論結果。對照組(傳統模式):不分小組,正常授課及實驗操作。
1.4 實驗指導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指導,教研室自編教材。
1.5 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對實驗組先在每次實驗結束前的總結時,讓各組組長匯報小組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不確定的答案留給全班討論。最后教師總結,綜合評價各組的綜合能力。
1.6 實驗操作技能測試(10分)包括革蘭染色的操作(要求繪圖及描述)(5分)、平板劃線分離培養(yǎng)細菌(24 h后教師觀察結果并評分)(3分)、標本片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要求繪圖及簡單描述)(2分)。
1.7 實驗報告評分(20分)包括報告的完整性(5分)、結果的準確性(5分)、結果分析與討論總結能力(10分)。
2 實驗結果
2.1 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PBL模式的引入,使實驗組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增高。由于帶著問題做實驗的思維模式貫穿始終,學生在實驗的每一個細節(jié)能把握,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大部分的問題,有疑惑的再在教師的引導下,回去查閱課本或資料解決。從學習氛圍上比對照組好,有些學生實驗課結束后要求留下,把沒做好的實驗從新完成,這跟傳統模式班級形成鮮明對比。
2.2 實驗操作技能測試的比較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操作測試進行比較,實驗組成績高于對照組,3項指標趨勢相似(圖1)。
2.3 實驗報告評分的比較對兩組的實驗報告進行比較,實驗組的報告得分為8.4分(滿分10分),對照組得分為7.4分,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總得分為17.4分,對照組總得分為14.5。
3 討論
PBL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是多方面的[2]。但在對學生的綜合性評價中,注意的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實驗原理的理解能力,對實驗過程的熟悉情況等。只有在課前對實驗內容、目的、原理及步驟清晰的前提下,才能在PBL教學中體驗出帶著問題去學習的重要性;只有當知識熟練掌握了,才會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比如用含有球菌和桿菌的混合菌液進行革蘭染色時,從涂片、固定、干燥到染色的4個步驟,每一步都要認真操作,否則會結果不理想或出現誤差。當出現不正確的結果時,問題自然會出現,該是革蘭染色陽性的球菌為什么鏡下是紅色球菌?或者該為革蘭染色陰性的大腸桿菌為什么鏡下是紫色的桿菌?染色性相反,說明一個重要步驟沒掌握,即第三步95%酒精脫色的時間問題,過長過短都會影響結果。為什么會這樣?這就是提出問題,問題的解決就要根據所學的理論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實踐,再到理論,使學生在實驗中驗證理論知識,也能更牢固地掌握與細菌細胞壁結構有關的基礎知識。
通過兩組比較,實驗組不論在實驗操作技能測試上還是實驗報告評分上,均比對照組分數高,但分數是死的,并不能綜合評價一組學生的能力。從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核上看,實驗組在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上掌握較好;在實驗報告評分上,實驗組在結果分析時對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描述方面比對照組好,能抓住問題的關鍵,這是PBL教學模式訓練的結果。從而體會到PBL教學模式從小組討論到課堂討論、課后查閱資料、解決問題以及形成一個系統的思路,的確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對于科研興趣的啟迪有很大的幫助,對提高教學質量及進一步的PBL模式推廣應用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文獻
[1]ACCP.A vision of pharmacy’s future roles, responsibilities, and manpower needs in the United States[M]. Pharmacotherapy,2000,20(8):991-1 020
[2]臺保軍,王革,黃翠,等.PBL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7,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