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過不少勸學詩,從詩歌欣賞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藝術性,但在老百姓中流傳很廣,所有的讀書人,童年時都學過這樣的詩句。譬如《神通詩》中的句子:“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當然,還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從前成人教子,在這些詩句中各取所需,讓孩子背誦。我小時候,就在日記本上抄過其中的句子。
后來讀古詩多了,發(fā)現(xiàn)一些更有趣的勸學詩。勸學詩中,韓愈的《勸學詩》很有名:“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甲慵翰粚W,既學患不行”,短短二十個字,講了很多讀書的道理,書要多讀,還要多思,要真正明白書中的道理,讀書不能滿足,要學以致用,要重實踐。說到讀書的境界,不得不提到朱熹的兩首《觀書有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書讀到這樣的境界,當然是智者,是大學問家了。
和勸學詩相類似的,有不少提倡惜時的詩,譬如大書法家顏真卿寫過一首《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边@樣的詩,比空講道理的規(guī)勸有意思。陶淵明也寫過一首勸人珍惜時間的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說到惜時詩,很自然想起古人的《昨日歌》、《今日歌》和《明日歌》,這三首詩出現(xiàn)在不同的時代,但如出一轍,都是用大白話,講了珍惜生命的道理。
《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yè)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薄督袢崭琛罚骸敖袢諒徒袢眨袢蘸纹渖?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p>
這三首詩,現(xiàn)在讀來,依然覺得生動曉暢,道理也講得通俗貼切,可以引起今人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