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易”“中”“難”三個層次的試題都會按固定的分值比例在中考試卷中出現。2009年中考閱卷場上的數據顯示,北京、沈陽、廈門等地的難題比例均在減少。如沈陽市在今年中考中,所有學科易中難試題的分值比例首次調整為7:2:1,以往是6;2:2。這是自沈陽市中考獨立命題以來,首次進行這樣的調整。
那么在考場上遭遇難題的時候,我們的應對方法是不是也應該相應作出一些調整呢?
按照調整后的比例,難題大概占整個試卷分值的10%。如卷面分值是150分,難題即占15分。我們都知道難題會花去比基礎題更多的時間才能解答,假設我們咬死這部分難題不放,這15分的題也許會占據我們30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來解答。有的同學的思維甚至會卡在這個地方,停滯不前。尤其是英語的聽力題,如果前面漏聽,卻一直糾纏在那道題上,就容易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更多的題目漏聽。
有這樣一句圍棋格言:“不會棄子的棋手永遠成不了超一流棋手?!蓖瑯樱诳紙錾喜簧朴跅夘}的同學稱不上是一名成熟的應考高手。面對這些高難度試題,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處理:第一種方式是使用跳躍式答題策略,到最后集中精力“啃硬頭”,第二種方式是易中難三層篩選式答卷,而第三種方武是徹底放棄之。
不過,最難的題目往往也是能拉開差距的部分。因此,我們也不能有畏難情緒,主觀認為是難題就立刻放棄。我們應該盡全力在難題上爭取到力所能及的分數。其實許多難題的特點不外乎就是新、奇、偏,剝繭抽絲,我們同樣能在難題上撈分。本專題就為同學們提供了一些化難為易的方法,一起來撕開難題的假面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