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自2007年起,我國全面啟動“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陽光體育運動開展至今已有兩年,各級各類學校也在積極響應,認真組織實施,但如何改革現(xiàn)有教學模式、將陽光體育運動落到實處是一個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經(jīng)過兩年的前期實踐,筆者認為要達到陽光體育運動的最終目標,就必須要求學校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不僅要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陽光體育運動,還要將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轉變原有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為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的一體化新型教學模式,使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群體競賽、運動訓練、健身娛樂有機地融為一體,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確保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持續(xù)性,使陽光體育能惠及每一個學生。
一、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特點
1.內外結合,拓展教學時空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使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聯(lián)系得以加強,將課內與課外有效地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競賽活動結合得更加緊密,初步形成了以課堂為基礎,以課外活動為補充、拓展與延伸、以競賽活動為提高的互動發(fā)展過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技術和技能并重。學生在課內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課外是對課內學習內容的鞏固、衍生和發(fā)展,這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恰恰符合陽光體育運動倡導的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宗旨。
2.“學”“用”結合,實現(xiàn)普及與提高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促進了“學”與“用”的緊密結合,使課內外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可以通過課外體育鍛煉、競賽等多種活動形式得到普及與提高,課外體育活動情況的反饋又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水平?!皩W”“用”結合是在增強體質、培養(yǎng)興趣的基礎上,通過參與各種形式、各種級別的比賽,取得個人能力和價值的突破,從而達到打好基礎、提高興趣、形成愛好、發(fā)展特長的目的,真正實現(xiàn)普及和提高并重,教學、群體和競賽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形成了人人有體育項目、班班有體育活動、校校有體育特色的良好氛圍,共同掀起了陽光體育運動的熱潮。
3.發(fā)展學習能力,養(yǎng)成鍛煉習慣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課外體育活動的自由狀態(tài),將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體育計劃,使之成為有課時、有計劃、有管理、有組織、有輔導的開放型活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除了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的體育課上學習知識與技能外,還可以在以學生自身為主導、教師為輔導的課外體育活動中根據(jù)興趣特點發(fā)現(xiàn)、發(fā)展、發(fā)掘自身的運動潛能,找到合適自身的體育運動,進行自主、自發(fā)性的鍛煉。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又為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達到掌握技能、形成鍛煉習慣、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4.改變評價形式,完善評價體系
在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具體表現(xiàn)被納入體育成績的綜合評價之中,關注了學生的長效發(fā)展,突出了以學生發(fā)展為主旨,改變原有的單一性、終結性評價為多元性、綜合性的動態(tài)評價,讓學生能全方位地認識自己在運動方面、認知方面、情感方面的實際情況,充分發(fā)揮了教學評價的激勵效應,從而更全面、更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保障學生課外鍛煉的積極性和持續(xù)性,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為陽光體育運動倡導的每天鍛煉一小時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證。
二、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體育意識有待加強
體育意識包括體育認識、體育情感和體育意志三個方面,它是發(fā)展學生體育行為的先決條件。但在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學生對體育的認識總體上比較膚淺,體育知識掌握有限,對體育鍛煉價值和意義了解也不深,很多學生對體育鍛煉缺乏恒心,遇到困難不能克服,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很多學校的體育鍛煉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乏長效機制,致使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遭遇諸多瓶頸問題。
2.教學層次有待開發(fā)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在運動能力方面存在差異性,需要在教學中區(qū)別對待。但由于班級設置、選課設置上的諸多因素困擾,致使不同身體素質、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按照統(tǒng)一的計劃、進度實施教學,共性有余、個性不足,因而無法保證教學內容的層次性和遞進性,阻礙了課堂分層教學的實施。此外,課外活動的教學也存在層次變化不明顯、鍛煉缺乏個體針對性的問題,有限的師資條件使教師不能很好地照顧到各個不同層次學生的運動需求,造成“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兩級分化現(xiàn)象,很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加陽光體育運動。
3.教學資源有待完善
教學資源是學校體育順利開展的基礎,是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順利實施的物質保證,也是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載體。隨著陽光體育運動的不斷推廣和深入,場地、器材設施不足的矛盾日益顯現(xiàn),成為影響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制約因素之一。許多學校對體育投入嚴重不足,也沒有將場館建設、器材設施添置納入學校的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致使場地器材短缺,不能很好地滿足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
4.課外管理有待規(guī)范
很多學校將課外活動作為體育課程的組成部分,將其納入體育成績的評定范圍,在制度上保證學生的參與率,但與課堂教學相比,課外活動的學習環(huán)境更為輕松和自由,往往形成參與學生多、指導教師少的局面,這給課外活動的管理工作帶來較大的困難,教師疲于統(tǒng)計鍛煉考勤,很難認真組織實施課外鍛煉內容,更妄談合理評價鍛煉效果,造成教師、學生共同應付完成上級任務的消極思想。
三、優(yōu)化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對策
1.培養(yǎng)體育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鑒于學生體質連年下降的現(xiàn)實問題,要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教學中除了傳授學生動作技能外,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講座、體育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進行宣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
2.實施課內外分層教學,體現(xiàn)因材施教原則
實施課內外分層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保持鍛煉熱情,激勵學生達到更高標準。在具體的操作方面,教師可以按項目要求設置不同等級、不同難度的課程,如基礎班、提高班等,初學者可選擇教學目標低、進度慢、難度小、內容少的基礎班;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選擇教學目標高、進度快、難度大、內容多的提高班,每一級都有相應的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從源頭上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學生可根據(jù)自身的素質條件和個人興趣自由選擇相應等級難度的課程。同樣,課外活動也應實施分層教學,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技術水平進行劃分,并指定學生參與到各個不同層次的課外體育活動中。
3.優(yōu)化教育資源,加快體育課程建設
完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保證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物質基礎,學校要以陽光體育運動為契機,加大對體育的資金投入,加強體育場館、設施的統(tǒng)籌規(guī)劃,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環(huán)境得以改善。此外,還可大力開發(fā)多種體育資源,針對生均體育活動面積不足的現(xiàn)實問題,可積極聯(lián)系社會公共體育場館,促進其向周邊學校提供便利,從而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陽光體育活動中。
4.發(fā)揮體育骨干作用,加大課外活動管理力度
課外體育活動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導,學生是課外體育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指導學生將課堂學會的知識融會貫通、逐步深入。針對課外活動指導教師少、學生多的現(xiàn)實狀況,應積極培養(yǎng)和發(fā)揮體育骨干的作用,使其在教師的統(tǒng)籌安排下逐步參與到課外教學、考勤、評比等輔助工作中,加大、加強對課外活動每項工作的管理力度,使各項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既緩解教師的管理壓力,又為學生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與意識,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促進了學生身心協(xié)調健康地發(fā)展,提高了學生自我設計、自我評價、自我發(fā)展與交往的能力,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體質得到明顯增強,并從手段上促使廣大學生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實現(xiàn)陽光體育運動所倡導的切實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終極目標。
(責任編輯劉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