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皇帝喝酒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的。有一次唐太宗設(shè)宴,來的人是長孫無忌、房玄齡和蕭瑀。這三位可不是一般人,個個是大唐政府的VIP,而且還都是皇帝的親家。既然都不是外人,席上自然一團和氣,唐太宗就發(fā)話了:各位PK一下吧,誰認(rèn)為自己最尊貴就可以第一個喝酒!這廂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還在互相觀望心里合計著,那邊蕭瑀已經(jīng)從容不迫地伸手就端起酒杯。唐太宗討要說法,他不慌不忙地說出一番話:“我是后梁孝明皇帝的兒子,隋煬帝皇后蕭氏的弟弟,咱們大唐的尚書左仆射,皇上您的親家。”這樣的家世、身份與背景之尊榮,其時無人能比,理由之相當(dāng)充分讓唐太宗聽了之后即拍手大笑。
喝酒當(dāng)然也反映了一定的君臣關(guān)系,有時候還是皇帝籠絡(luò)臣子的一種手段。還是唐太宗,找到李勣,很真誠很信任地告訴他:“以后我就把太子托付給你了。以前你不負(fù)李密,以后你也不會負(fù)我們父子?!崩顒蘼勓愿屑ぬ榱?,心想皇上這么信任我、器重我,別說保護太子啦,就是讓我死我也心甘情愿啊。于是,君臣二人既交心又交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激動,李勣喝大了,不省人事,醉臥在地。唐太宗當(dāng)即脫下龍袍蓋在李勣身上,并且還說,這樣的功臣怎么能讓他著涼生病呢。李勣醒來,那個感動感激以及感慨啊:瞧,皇上對我多好啊。
跟皇帝喝酒,沒有一定的酒量是不行的。宋太祖趙匡胤的酒量之大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關(guān)于他喝酒的史料處處可見。太祖手下有位名將叫王審琦,為大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史書說他“重厚有方略,尤善騎射”,卻一向不能喝酒。有一次跟太祖喝酒,太祖喝得酣暢淋漓,大概早就對王審琦不能飲之事感到遺憾,于是舉起酒杯向上天禱祝:“酒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好東西,王審琦是我布衣時就結(jié)交的好哥們兒。現(xiàn)如今正是與我共享富貴的時候,老天爺為什么讓他不能喝酒呢?”禱告完畢,太祖對王審琦說:“老天爺一定會賜你酒量的。快點試試吧,不要害怕?!甭犃诉@半是天諭半是圣旨的話,王審琦哪敢不喝,竟然一連十杯都沒事。從此,只要是陪趙匡胤喝酒,王審琦就喝得足足的,回到家中卻一點也不能喝,如果強行喝酒就會生病。
當(dāng)然,在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生活和君臣交往中,酒宴從來就不是單純的酒宴。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quán)”,雖然一個暗潮涌動,一個敞朗直觀,卻都體現(xiàn)了跟當(dāng)權(quán)者喝酒的政治色彩。再說一下宋太祖,他開國辟疆的許多大事都是在喝酒的時候決定的,如著名的“雪夜定策”。當(dāng)時,宋代初創(chuàng),北方有北漢,南方還有南唐、吳越、南漢等,宋太祖雄心勃勃,一心想統(tǒng)一全國。但統(tǒng)一的道路應(yīng)該怎么走呢?先打北,還是先打南呢?宋太祖思前想后,舉棋不定,于是,就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里,去趙普家喝酒。三杯兩盞暖酒下肚,就問趙普的意見。趙普回答:“攻下北漢后會受到契丹的威脅,有害無利。不如先集中力量平定南方,然后再專攻北漢?!壁w匡胤聞言堅定了“先南后北”的戰(zhàn)略方針。可見跟皇帝喝這種酒,政治思路一定得明晰才行。
然而跟皇帝喝酒不是件易事,酒宴上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如果失了態(tài),也會引來猜忌甚至是殺身之禍。在這種情況下,做皇帝的就要雍容大度一些才行,酒宴上的有些話、有些行為,就得學(xué)著聽不著看不見忽略不計才行。有一次,宋太宗與大臣們喝酒,不料有兩位大臣喝醉了,竟然在皇帝面前比起功勞來,醉酒的人嘛,自然越比越來勁,互不相讓,唇槍舌劍,最后發(fā)展到了破口大罵,完全忘記了宮廷禮儀和君臣禮節(jié)。群臣看不過,命侍衛(wèi)將二人移至別處,又紛紛奏請將二人治罪,太宗卻沒有動怒,命人送他們回家休息了事。第二天兩人醒了酒,趕忙進宮請罪,宋太宗只輕描淡寫地說了句:“昨天我也喝醉了,忘了有這樣的事?!边@樣的處理方式,不僅仁厚,而且睿智,真正體現(xiàn)了當(dāng)領(lǐng)導(dǎo)的風(fēng)范與氣度,真真切切地體現(xiàn)了“做人要厚道,做領(lǐng)導(dǎo)更要厚道”這句話,使得政治的嚴(yán)酷與慘烈平添了幾分溫情脈脈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