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原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大林莽,其實它就緊挨著政府大院后面的小村莊,但是莽莽蒼蒼的亞熱帶雨林,群峰聳峙,逶迤成一道綠色屏障,近在眼前,卻宛如遠在天邊,讓人憑添一份縈繞心頭的神秘感,正像一首歌所唱的:那山里有沒有住著神仙?
說來匪夷所思,這片峰巒起伏、巍然連綿的大林莽,竟然沒有一個象樣的名字,有叫“豬母塢”,也有叫“旗尾尖”,還有叫“寨仔山”——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乳名,南靖人叫了幾百年了,貌似叫得很親切,其實語氣里多少有些藐視與不屑。這種“本地胡椒不辣”的心態(tài),導致人們愿意千里迢迢去爬外地的一座山,而對身邊的美景視若不見。沉寂在這宿命般的冷遇里,幾百年過去了,這座山的命運方才有了新的起色。
這里或許不能不提到兩個人。檢閱著南靖這幾年來的城建項目,月眉公園、江濱公園、蘭陵步行橋、紫荊山公園、南苑公園……最后他們的目光交織在這片寂寞的山林上,相投的性情,共同的信念,讓他們在默契的合作里收獲著創(chuàng)造的快樂:一個一馬當先提交了政協(xié)提案,建議建設高起點高標準的森林公園和休閑廣場,一個雷厲風行實地考察,隨即組織專業(yè)人員進行論證與規(guī)劃。這座幾百年來寂寂無名的山,終于得到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麒麟山。《論語》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边@麒麟山的名字并無奇崛之處,遠遠望去,山勢形如麒麟,這是外在的形似,但這里面同時也表達著祈求祥瑞的心愿。盼望風調(diào)雨順、安居樂業(yè),這不就是最普遍最廣大的民意嗎?名正言順,麒麟山公園的建設也順利地拉開大幕。
沉睡的山林蘇醒了,山下的荒地從此變成一個熱火朝天的工地。經(jīng)過三年多的日夜奮戰(zhàn),一千多個日子的期盼,這件量身定做、精雕細刻的大地藝術(shù)品,夢幻般出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令所有的眼光為之一亮,驚艷無比。走進高大巍峨的山門,拾級而上,是開闊透亮的麒麟廣場。那銅雕麒麟,也許是你從清澈的水里首先看到的影子,威武而飄逸,也許你一抬頭,它就猛然奔入你的眼簾,那樣氣勢磅礴地呼之欲出。再往上幾十級石階,回首俯瞰麒麟,它卻是安祥地佇立在水中央,目光深邃地注視著前方。從敬賢廣場有一條路通往山上的亞熱帶雨林,同時左右兩條石階曲折迂回通向崇德廣場,這里高聳著一根圓柱形的敬天愛地雕塑,由幾十雙緊緊相握的手組成,構(gòu)思巧妙,象征著同心同德、齊心協(xié)力。在這里眺望小城全景,從遠處的帆船形狀的蘭陵文化城,到近處的高低錯落的住宅新區(qū),無不盡收眼底。走到這里,什么煩惱和郁悶都消失了,仰望是郁郁蔥蔥的山林,俯視是穿城而過的環(huán)城路,山風習習,松濤陣陣,那清爽的風吹到身上,仿佛曼妙的旋律輕輕奏響著一支夢幻曲。
這座奇跡般的森林公園,猶如一顆璀璨的鉆石鑲嵌在南靖縣城西部綿延的群山里,為這座已經(jīng)擁有土樓的小城再添一張金光熠熠的名片。在南靖的城建史上,它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樣板,一個超群出眾的經(jīng)典。在它規(guī)劃設計初期,小城人就決心把它建成規(guī)模最宏大、配套最完善,集旅游觀光、休閑健身、歷史文化和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要建就建最好的——這就是小城人的氣魄和胸襟。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成為小城人最喜歡的去處,男女老少無不適宜。在這里你還可能遇到當年率先提議建設公園并擔任指揮職責的那個老領(lǐng)導,他也像其他老人一樣悠閑自得地散著步,建設歷程的艱辛與困苦早已淡忘,面前一派其樂融融的祥和景象,就是對他和所有建設者的最好回報。
數(shù)百年大夢沉寂,換來一朝繁華,麒麟山的前生與今世,脫胎換骨,成就小城一個新的地標,讓人流連忘返,城在園林中,園林在城中,公園與森林觸手可及,新鮮的空氣一握而盈手,每個小城人都可以親密無間地融合在自然里,或許山里的神仙也沒有他們這般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