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書壇,有兩位已故書法家,無論是其公眾認可度、社會威望,還是作品市場價格,都是難分伯仲、并駕齊驅(qū)的。他二人的書法題字在社會上也是隨處可見,道德文章亦常為世人所樂道,并且兩人還保持著不錯的私交。這兩位書家就是趙樸初先生和啟功先生。
趙樸初
趙樸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曾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市書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長等職,乃卓越的佛教領袖、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啟功先生曾在《趙樸初詩詞手跡選》后記中說:“樸翁擅八法,于古人好李泰和、蘇子瞻書,每日臨池,未曾或輟,乃知八法功深,至無怪乎書韻語之罕得傳為家寶者矣?!壁w樸老一生臨池不輟,早期書法由楷書入手,學柳公權(quán)、李北海, 晚歲又于帖學之外參習魏碑,并始研習草書。 有評“趙體”者云:“博涉墳籍,沉精篇翰,通曉詩文群經(jīng),兼之人品高曠,故神韻超逸,婉麗遒逸,疏秀有致。得荒率之致,出神入化,有崩巖墜石之奇、鸞舞蛇驚之勢。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zhuǎn)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p>
啟功
啟功(1912-2005),曾任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西泠印社社長等職,是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
啟功早年學趙書《膽巴碑》,繼習董香光,后學歐之《九成宮碑》,此為其學書的基礎。其后雜臨碑帖以于歷代名家墨跡,以習智永《千字文》墨跡用力最勤??瑫昧τ凇缎厮?。有評者認為啟功書法有一種洵洵儒雅的書卷氣和恬淡從容的古典氣息,可以用“雅、清、簡、靜”四個字概括。
二老的書法有較深的傳統(tǒng)功力,其書風被時下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因此,在藝術(shù)品市場上,趙樸初和啟功的書法價格也是遙遙領先,其作品的成交額之大,成交量之多,在當代書壇無人能出其右,甚至單品成交額也是當代大部分書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并且還超過了一些古代和近現(xiàn)代書家作品的價格。以下各舉三件去年國內(nèi)大型藝術(shù)品拍賣公司的拍賣記錄:
釣魚臺乃金代之同樂園,元代又稱為玉淵潭,作為金、元兩朝的勝跡被文人騷客大量吟詠,此作為啟功先生書錄自作詠釣魚臺詩,不論從書法還是詩文上都堪稱精品。
此作書錄其訪問潮州韓愈祠所作的一首詩,韓愈因上《論佛骨表》遭貶至潮州,在潮州為官八個月受到當?shù)乩习傩辗Q頌。樸老在詩中通過韓愈在潮州對大顛和尚的尊重,說明韓愈并不是反佛,而是反對佞佛,此詩表達了樸老對歷史人物韓愈獨特的看法。
實際上,筆者認為趙樸初先生書學李北海,但無其廣博,書法結(jié)體過緊密,而顯局促;學蘇東坡但無其變化自如,書法形體整體右抬,過于程式化;學趙子昂但無其用筆精到,失之疏率。晚年學孫過庭書譜及魏碑,曾作詩道:“老年作書用退筆,不求妍潤存骨力?!毕Ш跄隁q已高且天不假時日,未見大成。整體來說,趙樸初走的也是帖學一路,但其書貴在有書卷氣,內(nèi)容多為自做詩詞,文辭優(yōu)美,恐遠為他人所不及??偟膩碚f,其書缺乏更多的錘煉,但較之別的一些愛好書法的官員,其書法有如此成就,真是難能可貴。
而啟功先生書法屬帖學正統(tǒng),對傳統(tǒng)下過功夫,并融入自己的學識和理解,其書法造詣較深,筆墨精到,線條簡練,結(jié)字、章法都較得體。也有人說啟功的字好就好在干凈利落、周正端莊、雅俗共賞。但是這些優(yōu)點有時也是弱項所在,結(jié)體的過于平實,用筆的相對單調(diào),形式上缺少變化,這使得其作品很“淺”,也便于作偽者仿臨,加之市場價高昂,所以贗品遍布天下。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應該是啟功書法的成熟期,其行草書作品也有意求變。在一副作品中字與字之間有大小和粗細之變,一字中也有肥瘦之變,但這種變化顯得生硬而不自然,有做作之嫌。晚年的作品更顯平淡,字體愈瘦,顯得枯而薄,而近乎鋼筆字。其楷書主要得力于柳誠懸和永禪師,但顯單調(diào)而板刻,似無所突破,較之同為皇族的溥儒先生之楷書應是有所不及。
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中有詩曰:“題記龍門字勢雄,就中尤數(shù)始平公。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碧岢鰧θ绾慰创械乃囆g(shù)養(yǎng)分,要透過其粗曠的外形和刀的鑿痕,來體會其原本的用筆書寫之味,此觀點對學碑是有所裨益的。其又說“少談漢魏怕徒勞,簡牘摩挲未幾遭;豈獨甘卑愛唐宋,半生師筆不師刀?!狈从沉藛⒐μ麑W的情有獨鐘,但卻未能吸收到碑學的大氣、雄強和金石味,使得其書法少變化,而過于中規(guī)中矩,不敢越帖學一步,從而放棄了另一半書法天地的美。即使在帖學里,由于其保守的書學觀點, 使得其書法在承襲帖學傳統(tǒng)時未能出古人一頭地。
啟功生前在接受采訪時就曾首先聲明他不是一個書法家,他說他首先是一個教師,然后勉強算是一個畫家,書法只是他的業(yè)余愛好而已??梢娖涫紫瓤粗械氖亲约旱膶W問,其次是自己的畫,最后是書法。實際上相比而言,趙樸初先生更應是一個業(yè)余書法家,畢竟生前社會職務太多,工作過于繁忙,但其對書法下的工夫卻也是不少,對傳統(tǒng)浸淫頗多。
同為帖學大家的還有“清四大家”中的王文治、梁同書,他們都是乾隆時期帖學大家。但是二者的書法拍賣價格卻并不是太高。2008年安徽藝海拍賣一件原廣東省政協(xié)主席、著名鑒藏家吳南生先生收藏的梁同書臘箋行書立軸,著錄于《憨齋珍藏書法集》,估價3-5萬,僅以44,000元成交。 嘉德2009秋拍王文治行書七言詩書法112,000成交。此作曾經(jīng)大千門人、畫家朱棠收藏,為王氏精品,而其別的作品成交價也不高,多在幾萬元,他們的書法價格應該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相比而言,為何趙樸初和啟功兩先生的書法在當代書壇如此受推崇,在藝市如此受熱捧呢?除了個人書法造詣本身的原因外,二老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在各自領域的突出貢獻也使得人們對其書法本身的認可相應抬高。 樸老是佛教領袖,政界要人;啟翁是學界權(quán)威,桃李天下。二老在社會上都擁有著崇高威望,同時都擅書法,在書壇也是身居高職。
唐穆宗曾問柳公權(quán)用筆之法,柳對曰:“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此筆諫佳話流傳千古,反映了中國古代對書法的賞評更重于德,而藝居其次。此種書法評判的價值觀也影響到現(xiàn)在。還有就是當代書壇對傳統(tǒng)的忽視,對傳統(tǒng)的缺失,以至人心浮躁,而且現(xiàn)在的一些書家對書法之外的學問工夫也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而趙樸初和啟功先生的書法正是對傳統(tǒng)和古典的一種回歸。他們的書法被書法界和市場認可也反映了現(xiàn)代人空虛心靈對傳統(tǒng)和經(jīng)典的一種渴望和追求。從市場上來講,他們的書法價格在拍賣市場上應該是偏高了,所以藏家在投資時不可盲目追高,還要以精品為主,一般作品還是要謹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