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人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有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有28%的老年人有明顯的憂郁、自卑等諸多心理問題,嚴重影響老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新春佳節(jié)是我國人民闔家團聚的喜慶日子,但佳節(jié)過后,不少老人受寂寞困擾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老人如何走出抑郁,讓晚年生活充滿快樂的陽光?請看本期人物專訪——
馬辛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yī)院院長,北京市精神衛(wèi)生保健所所長,首都醫(yī)科大學精神病學系主任,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委員會常委、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老年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理事、北京醫(yī)學會精神科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馬辛教授是國內著名老年心理學專家,她在北京安定醫(yī)院成立了全國首家抑郁癥治療中心。接受記者采訪時,馬教授指出,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種類很多,但最常見的是抑郁癥。一項流行病學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與十幾年前相比較,老人罹患抑郁癥的比例增加了10倍以上。目前老年人口中,近2成患有抑郁癥。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現(xiàn)在我國對老年人的內心世界關注得還比較少,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老人抑郁有特點
馬教授說,造成老年心理障礙發(fā)病的原因主要有離退休后的不適感、孤獨感;失去親人的失落感;受到挫折、誤解時的沮喪感;病癥襲來時的死亡臨近感等。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過分焦慮和擔心
老年期抑郁癥患者往往把問題看得很復雜。對憂傷的情緒往往不能很好表達,常用“沒有意思,心里難受”或表現(xiàn)對外界事物無動于衷,常否認或掩飾心情不佳,甚至強裝笑臉。親屬大多意識不到其患有嚴重情感疾病,而只以為是些軀體的“不舒服”。
★興趣索然
患者不但對生活的熱情和樂趣下降,越來越不愿意參加正?;顒?,如社交、娛樂,甚至閉門獨居、疏遠親友。有的患者能說能笑能娛樂,但就是不能體驗出“快樂”。
★精力下降
主觀上感到精力不足,疲乏無力,重者終日臥床,事事需人扶助,常被誤認為患有嚴重軀體疾病而送到綜合醫(yī)院接受昂貴的醫(yī)學檢查,導致延誤治療時機。
★自我評價低
患者對自身的狀態(tài)評價過低,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自責自罪。
★自殺觀念和行為
老年人常不明確地表達,如可能說“打一針讓我死吧”,卻否認有自殺的念頭。老年抑郁癥有慢性化趨勢,也有不堪忍受抑郁的折磨,自殺念頭日趨強烈,以死求解脫。
★心境晝夜節(jié)律改變
白天心情還算輕松,到晚上就感到沉重,這種心境晝重夜輕的節(jié)律變化常作為內源性抑郁診斷指征之一,特別是伴有早醒時。
★認知功能障礙
約有80%的患者有記憶減退的主訴,存在比較明顯的認知障礙(類似癡呆表現(xiàn))占10%~15%,如計算力、記憶力、理解力和判斷力下降,其他智力檢查可發(fā)現(xiàn)輕至中度異常。
★身體疾病
情緒反應不僅表現(xiàn)在心境上,并且總是伴有機體的某些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
(1)多出現(xiàn)心慌氣短、惡心、嘔吐、胸部憋悶、心前區(qū)疼痛、背痛等心臟性神經(jīng)官能癥的癥狀。老年患者可為此多次被送到急救中心。
(2)食欲減退是最常見的。患者常說自己有腹部脹滿、胃口不好、反酸、腹疼、便秘、腹瀉等胃腸功能性紊亂的癥狀。個別患者也有出現(xiàn)饑餓感或貪食相反癥狀。
(3)約有80%的患者有睡眠障礙,他們多聲稱自己入睡困難和做噩夢,甚至整夜睡不著覺,服用過多種安眠藥物也不起作用。而家屬所反映的情況卻不像患者所說的那樣嚴重,他不是睡不著,而是睡眠較多,就是從睡眠中把他叫醒,他也不會承認自己睡著了。典型的是早醒,半夜兩三點醒后,即陷入今天如何過的痛苦絕望之中。
(4)出現(xiàn)頭痛、頭暈、心悸、胸悶、氣短、四肢麻木,以及感覺異常,如皮膚燒灼感、出汗多、身上有氣四處亂串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
對待心理問題要有正確心態(tài)
老年人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應該多個“心眼”,當自己遇到上述事件后,可根據(jù)“對話式抑郁癥自我評估表”(見鏈接)好好評估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以期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雙管齊下,擊退抑郁癥
馬辛教授說,既是心理疾患,治療上就應該從藥物治療和心理慰藉兩個方面入手,雙管齊下,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現(xiàn)在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已經(jīng)有幾十種,這些藥物的療效大致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由于作用機制不同,不良反應也不一樣,一定要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
患者情況有所好轉,就可以讓他們回家按制定的治療康復方案繼續(xù)治療,讓他們生活在家人、朋友中間,并早日回歸社會,對他們的康復非常有好處。家人應更多些時間陪在患者的身邊,給予老人更多的關懷和慰藉。因為,對于患有心理疾患的老人而言,最親最愛的家人,才是他(她)治病的最好“藥物”。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患者有嚴重的抑郁癥狀伴有焦慮,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或者行為,這時藥物治療就是治療的第一手段。
謹防節(jié)后抑郁癥
春節(jié)過后是老年心理疾患高發(fā)期,因為春節(jié)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也是老年人最歡喜的日子,兒孫都回到老人的身邊,可幸福地享受著天倫之樂。但團聚畢竟是短暫的,節(jié)日過完兒女們紛紛離去,使得一些老人情緒上由企盼、喜悅轉為失落、寂寞,孤獨感倍增。
馬教授指出,防治老人節(jié)后抑郁癥,需要老人自己和子女的共同努力。
老人應該做的——
馬辛教授建議,老年人要“走出去”,尋找新的生活樂趣,要有自己的社交圈,比如上老年大學或到老年活動中心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平日多和老伙伴聚聚聊聊,有助于排遣生活的無聊和乏味。
子女應該做的——
為了減少父母的失落感,兒女們經(jīng)常給父母打電話,了解父母的心里想什么,也可以給父母安排一些生活內容,比如讓父母去逛逛街,向父母推介一部好電影等,這些都可以有效地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從而緩解他們心理上的落差。同時,兒女們可以把下次回家的日子說清楚,讓父母的心里有一種期盼和慰藉。
采訪結束時,馬教授強調說,臨床中她發(fā)現(xiàn)不少老人對心理疾病還是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看心理醫(yī)生“丟人”,會被周圍的人歧視。她說,心理疾病跟其他任何疾病一樣,只要認真接受治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她希望社會上對心理疾患要有正確認識。老人如果能夠擺正心態(tài),痊愈的可能更大,康復的時間更短。
>> 鏈接
對話式抑郁癥自我評估表
問卷內容很少或沒有有時很多時間大部分時間
感到抑郁不樂或煩悶1分2分3分4分
睡不好1分2分3分4分
早晨感覺很好1分2分3分4分
和以前一樣能吃1分2分3分4分
無緣無故全身無力1分2分3分4分
遇事優(yōu)柔寡斷1分2分3分4分
對未來充滿希望1分2分3分4分
感到社會需要我1分2分3分4分
生活有些空虛1分2分3分4分
仍喜歡以前所愛好的東西1分2分3分4分
注:每個問題有4個備選答案供選擇,根據(jù)本人情況,在其中選擇1個最恰當?shù)拇鸢浮E袛喾椒ㄊ前芽偡?所有答案的分值相加)除以40再乘以100計算出抑郁指數(shù),指數(shù)大于70分,可判斷為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