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穿校服是1946年。那年,私立盛湖初級中學招來兩個初一班,一派欣榮之氣,于是有了著校服之舉。記得開學后不久,全班同學排著隊伍去北大街當房弄口一家縫紉鋪子量體裁衣。一個月左右發(fā)到手,穿上新校服,好不風光。
那校服是紗卡,染成藍色,中山裝外加一頂鴨舌帽,對于我輩穿慣了長衫的人,別有一番滋味,走在街上,步履輕快。
那時鎮(zhèn)上凡有什么重大慶典活動,如集會游行,或軍政界要人蒞臨,就得把吾等中學生隊伍拉出去,以壯觀瞻,或在汽車站手搖刀旗迎客,或在區(qū)公所禮堂里聆聽廳長、師長之類大人物的演講。統(tǒng)一著裝,列隊上街,老師吹哨子,喊“一、二、一”,步伐整齊,好不風光。
惜乎好景不長,那校服縫紉前沒有落水預(yù)縮,幾番洗滌后,縮水得厲害,衣袖縮到肘部以上,褲腳管吊到踝骨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吊腳褲”。上衣緊貼胸部,猶如時下的T恤衫,入秋無法再著絨線衫。非但如此,面料退色,露出了蒼白紗縷。至此,由一片贊嘆聲變?yōu)橐黄辛R聲,一是罵學校的總務(wù)主任,二是罵那昧心的裁縫鋪。
一支威武之師,竟成了散兵游勇,在當年也算是盛澤鎮(zhèn)的一大新聞,于是盛湖中學淺嘗輒止,下不為例。如今我還保留一幀穿校服的照片(右圖),可資佐證。
(原載《吳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