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研團隊的構建已經成為有一定戰(zhàn)略眼光學校的共識,諸如科研小組、教師發(fā)展中心、教師成長學校、研究者聯盟、教研俱樂部之類的研究團隊的出現,是學??蒲邪l(fā)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選擇:它預示著學??蒲杏蓡悟T突進式的個人研究向齊頭并進式的團隊研究過渡,并最終使得學校、教師、學生共贏。但是,目前教研團隊的構建大多存在著要求自上而下、管理過程粗放、團體組織松散、研究行為自由放任、研究方向游離、研究內容同質化等問題,導致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一現狀要求人們在構建教研團隊時應該具有自覺意識、有效意識和校本意識。
一、自覺意識
教師對科研的自覺意識,是有效構建教科研團隊前置條件。沒有科研的自覺意識,就不能形成真正教研團隊,更談不上特色教研團隊的構建。當前,由于在職稱評定中論文的權重在下降,一些教師安于現狀,得過且過;或因職稱已到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思進取。因此,培養(yǎng)教師從事教科研的自覺意識非常重要。我們不妨從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談話》一文中的精辟論述,作為我們的借鑒。
一方面,要讓教師意識到“教師的職業(yè)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復雜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邏輯、哲學基礎和創(chuàng)造性質來說,本來不可能不帶有研究的因素?!薄敖逃ぷ?只要是真正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其實質來說,已經接近于科學研究。這種親緣關系首先表現在兩者都要對事實進行分析,并且都必須有預見性。一個教師只要善于深入思考事實的本質,把握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他就可以防止許多困難和挫折,避免教育工作中那些令人傷腦筋的意外事件?!闭J清教師的勞動本質就是“決定我們成績的東西不應當是偶然的成功和僥幸的東西,而應當是兢兢業(yè)業(yè)的探索,是對所做的事情與所得的結果之間的依存關系的研究”。當教師一旦真正認知了自己肩負的使命,就會進一步強化進行科研的自覺意識,從而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另一方面,要引導教師通過教研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借用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苯處熞玫絼e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就要真正意識到:教書不僅是一種職業(yè),而且是一項事業(yè);不僅是養(yǎng)家糊口的飯碗,而且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條途徑。
另外,還要制定科學、有效的策略來強化內在動因。學校要將科研興校的理念落到實處,避免嘴上說重要、行動上不落實的毛病。要創(chuàng)設條件,激勵和鞭策教師從事教科研,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倡導的:“領導學校工作的秘訣之一,就在于喚起教師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興趣。如果一個教師能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課堂教學以及他與學生的相互關系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那他就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睂W校要充分地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他們從事科研的內存動因,而不僅僅是將科研當做獲取高一級職稱、個人榮譽的手段。學校要制訂教研剛隊的目標和方向,使團隊發(fā)展目標清晰,發(fā)展更具前瞻性;要確定教研團隊的構建形式、活動形式,使活動開展有章可循,活動更有效。
二、有效意識
過去,教研團隊的構建大多是為立項臨時拼湊,主要為課題得獎、文章發(fā)表、職稱晉升作準備,缺乏長遠的研究計劃和探究熱情,缺乏長遠的協作意識。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各種形式的團隊應運而生,但是仍有不少團隊徒有虛名,其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四不強”。(1)科研團隊意識不強。突出個人,忽視合作者。(2)科研協作研究意識不強??蒲行枰蠹夜餐浜希壳啊耙簧诫y有二虎”現象依然存在。(3)科研成果質量意識不強。成果名不副實,抄襲、雷同、重復研究的現象屢見不鮮。這其中,既有管理機構的不健全、不規(guī)范的因素,也與個人以聘評職稱而發(fā)表文章為目標有關。(4)科研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不強。急功近利,沒有長遠發(fā)展意識,沒有持之以恒的堅持,有時把有意義、有價值、有可能出成果的項目浪費。所以,要切實研究和解決科研團隊的有效性,使有效意識真正成為教科研團隊構建的助推器,力爭“挖掘每一個人的潛能,發(fā)揮每一個人的專長,成就每一個人的事業(yè),看到每一個人的喜悅”。一句話,讓團隊的每一位教師享受成功的幸福。
(一)目標要清晰
首先,學校整體發(fā)展目標要清晰。學校要總結自身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訂學校與教師共同發(fā)展的近、中、遠期目標,并借助科研的力量,提升辦學的品位。其次,要明確教師的個體發(fā)展目標。學校在培養(yǎng)教師對科研的自覺意識的同時,要引導教師理解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內涵,尋找自己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相關要素,以自身發(fā)展的可能性為前提,制訂自己的發(fā)展目標和設計自我發(fā)展的進程,并根據學校辦學理念和與其相應的實踐環(huán)境,將自己的發(fā)展目標融入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之中。總之,要借鑒已有的經驗,改變以往教學成果以自然生成為主、教師發(fā)展以自我提高為主的工作模式,建立教師共同發(fā)展的支持系統。
(二)培養(yǎng)核心成員
沒有核心,團隊就沒有靈魂。因此,挑選或培養(yǎng)團隊的核心成員至關重要??蒲袑嵺`團隊中的核心成員,應當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具有一定的理論修養(yǎng)和文字表達能力;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團隊精神;具有一定的科研經歷。因此,在團隊構建和管理的過程中,學校要始終將核心成員的培養(yǎng)和使用當做重要的一項工作來抓,在技術層面提升核心成員的專業(yè)水平和統籌組織協調能力,從而帶出共同發(fā)展的群體。
(三)有效組合
國際上所倡導的“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提倡教師共同工作,形成伙伴關系,通過共同研習、示范教學以及有系統的教學練習與回饋等方式,彼此學習和改進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顧明遠先生在《教師的專業(yè)領導:專業(yè)團隊計劃》一文介紹了“共營小組”的構建:“在原有的縱向(學科教研組)橫向(年級備課組)結合的統一的教學研究管理系統基礎上,采取在年級組中建立同年級單學科/跨學科的教師團隊,在教研組建立跨年級單學科/跨學科的教師團隊。目標定位于以教師之間的專業(yè)合作推進學科教學和研究的發(fā)展?!边@樣便有效地利用了原有的學校內部教學組織架構,同時采用新的教師團隊合作方式轉換了原有架構的內涵和功能。這種“共營小組”基本由4-5位教師自發(fā)自愿組成,或跨年級,或跨學科,或同年級,或同學科的組合,發(fā)展成多個團隊,基本覆蓋了一線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這樣,教師的團隊合作有效地支援了教師個體的專業(yè)成長需要,而多樣的團隊工作又形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的發(fā)展共同體。同樣,科研團隊完全可以納入上述體系中加以建構,通過同伴互助、同伴合作,實現共贏。當然,校情不同,教情和學情自然不同,只要著眼于有效,堅持開放性與發(fā)展性原則,結合團隊組建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
(四)過程規(guī)范
一是管理規(guī)范。學校要重視制度建設,堅持以校本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指引,形成校本教學研究制度和校本教師工作激勵制度為相互關聯的制度框架,轉換原有教研制度的功能,實行彈性而互動的制度管理。制度的制定過程中需要明確:目標和方向,內容和計劃,組織和實施,活動時間和周期,保障和激勵舉措。許多教研團隊名存實亡,很大的原因是缺乏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執(zhí)行力。學校要通過管理,鼓勵教師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發(fā)展,同時關注教師團隊、團隊之間以及團隊與個體之間的發(fā)展關系。二是過程規(guī)范。研究的過程本身是一個值得探究和反思的課題。學校要重視教育科研的過程,從計劃、實施到總結,要統籌考慮,按規(guī)章操作,并注意發(fā)揮隊員的主觀能動性。如有的團隊將教科研課題分解細化,子課題實行招標,以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并使每一位教師在“做中學”,在“學中研”。三是成果物化規(guī)范。成果物化的過程,就是反思與總結的過程,學校要重視提煉和推廣,既要防止不說不做,或只說不做,但也要反對做而不說??傊?,要讓物化的成果成為教師互相學習的有效載體。
三、校本意識
校本意識,源于“為了學?!薄霸趯W校中”“基于學校”的以學校為本位的教學研究。這種研究的主體是學校校長和教師;目的在于改進、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發(fā)展;發(fā)生與進行的場所是學校與課堂;研究的對象是發(fā)生和普遍存在于學校中、課堂中的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以及與學校、教師、學生整體發(fā)展相關的教育教學問題和管理問題;具有主動性、反思性、日常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一線教師形成教育、教學、研究、學習合一的專業(yè)化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選擇這種新的教師專業(yè)化生活的態(tài)度和方式,而這成為了學校形成教研特色的重要途徑。重慶教育科學研究院胡方老師在《以特色教育科研推進特色學校建設》中指出:“每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都有不同于其他學校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必將積淀并衍生出屬于自己的、深厚的學校文化。學校特色正是學校長期積累所形成的,是學校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特色教育科研的開展,必須基于學校的歷史文化底蘊,關注學校的歷史傳統、尊重學校的文化積累,回到學校的歷史文化中重新發(fā)現、解讀和建構學校思想和文化資源,并由此形成鮮明的學校特色?!彼?,學校在對區(qū)域文化的接納、繼承、弘揚乃至超越的同時,要對學校文化進行挖掘、整理,提煉特色。因此,團隊的研究方向確定首先要基于現狀,做到“上天”與“人地”相結合?!吧咸臁敝傅氖茄芯恳欣碚摰囊龑?;“人地”指的是要扎根本土、扎根本校、扎根自身,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確定問題、著手研究,研究的結果用于改進學校的教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