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磁縣時就聽說河對岸出土了曹操大墓。磁縣在漳河以北,安陽在漳河以南,河南河北就以此河為界。實際上,磁縣(古磁州)古屬河南彰德府。
曹操在中國文學上的名氣大于史學上的名氣,若沒有文學上對曹操入木三分的描寫,恐怕百姓對曹操就十分陌生。有關(guān)曹操白臉紅臉之爭,曾是一個很敏感的社會價值判斷。我小時候?qū)Σ懿僮钪苯拥恼J識就是毛澤東的詞《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這遺篇就是那膾炙人口的《觀滄?!?。
曹操的墓如果被發(fā)現(xiàn),在中國文化史上無疑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至少滿足了百姓的好奇心,讓人知道其史不虛。加之古籍記載曹操死后有七十二疑冢,弄得學者與百姓一道,心中癢癢不已,多少年來加劇了曹操墓的懸疑成分。
如果此次發(fā)現(xiàn)的確系曹操之墓,可謂文學、史學、考古學上的曹操墓之塵埃落定。我看了一下專家學者們對曹墓認定的六大依據(jù)的第五點,也是判定此墓為曹墓最直接的證據(jù),就是刻有“魏武王”的一塊石牌與石枕,可惜此兩件最有力的鐵證并不是考古的正規(guī)發(fā)掘,而是從盜墓分子手中繳獲的。
最可恨的就是這些盜墓者,沒有一絲職業(yè)道德。在近十年國家加大力度打擊盜墓的環(huán)境下,許多“盜墓分子”不盜墓了,專營造假,欺騙了許多撿漏者乃至專家,但愿此兩具重要文物不是他們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