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從北京出差回來,剛進(jìn)門,女兒就迫不及待地問:“爸爸,給我買好吃的東西了嗎”我微笑著說:“那當(dāng)然,別的東西可以忘,給寶貝女兒的東西哪能忘啊,”說著我將一大袋好吃的東西遞給了女兒。女兒歡天喜地地接過東西后,就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根本沒有注意到經(jīng)過長途勞頓疲憊不堪的我,連一杯水也沒給我倒。但看著女兒高興的樣子,我心里依然美滋滋的,只要孩子歡喜,我苦點累點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坐了一會兒,我隨意地對女兒說:“寶貝兒,這么好吃的東西。給爸爸一包吧!”我滿以為女兒會很爽快地拿幾包給我,因為袋子里面還有很多,豈料女兒聽后,雙手緊緊地將裝東西的袋子護(hù)在胸前,十分霸道地說:“這些東西都是我的,誰也不能吃?!迸畠旱幕卮鹱屛也缓?,我沒有想到女兒會如此自私,我辛辛苦苦掙錢給她買的東西,她居然連嘗也不讓我嘗,我心里真有說不出的苦澀,
一直以來。無論有什么好東西,我們總是留給女兒。無論做任何事,我們總是以女兒為中心。吃魚時,我們挑沒有刺的、肉最多的部分給她,而我們自己吃剩下的。吃葡萄時。我們將最大最甜的給她,而我們自己吃最小最酸的,買零食時,我們總是買最好、最貴的給她。而我們自己卻買最便宜的。衣柜里,我們的衣服只有寥寥幾套,而女兒每個季節(jié)的衣服都有十多套。我們總是很樂意地將最好的東西讓給孩子,而自己卻默默地承受著孩子不知的苦痛。
我完全沒料到自己的付出和關(guān)愛,換來的卻是孩子的自私與無情。我對孩子無私的愛,在她看來,一切都是理所當(dāng)然。天經(jīng)地義,不需要感激,不需要回報。當(dāng)然我也從未想過要孩子將來如何回報我,只是希望她能理解我對她的愛。我不斷地反思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在無意中犯了一個錯誤,即從小到大,我只知源源不斷地給予孩子寵愛,而忽略了告訴孩子,我之所以愿意將最好的東西給她,是因為我非常愛她,不愿意讓她受到一丁點兒委屈,當(dāng)然也希望她將來能以同樣的方式回報父母,
原來,愛就像罌粟,適量,能治病療傷:過量,就會成為害人的毒品。同樣,適度的愛,能帶給孩子幸福和快樂,使孩子健康地成長。而過度的愛,則會成為傷害孩子的罌粟,同時自己還得吞下親手種下的這枚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