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遠豬。定遠豬是我國江淮流域優(yōu)良的豬種之一,屬于黃淮黑豬的分支,主產(chǎn)于定遠縣,分布在安徽省滁州全境和宿州東南、巢湖北部及六安東南部地區(qū)。歷史上飼養(yǎng)管理較粗放,是在放牧飼養(yǎng)條件下經(jīng)長期選育形成的具有體質健壯、耐粗飼、抗病力強、屠宰率高、肉質香、花板油多等特色的優(yōu)良豬種。但該豬種生K較慢,育肥性能較差。
定遠豬體型中等,體質細致,頭部較小,額狹,有淺顯菱形皺紋。嘴筒長、狹而直,額與頭呈流線型,耳中等大,耳根軟下垂。頸細長,背腰平直,臀部平正較圓,胸腹較深,腹部微有下垂,全身黑毛,毛較稀而硬。
定遠豬成年公豬高72.5厘米,身長134.3厘米。胸圍113.5厘米。體重123.3公斤:成年母豬高64.8厘米,身長123.0厘米,胸圍110.9厘米,體重102.0公斤。母豬有效乳頭數(shù)平均14.66個,初產(chǎn)母豬平均窩產(chǎn)崽數(shù)11.7頭,產(chǎn)活崽數(shù)11.5頭,產(chǎn)后一個月左右發(fā)情。仔豬初生重0.89公斤,斷奶重5.38公斤,日增重414.3克,商品豬飼養(yǎng)263天可達85公斤上市體重,育肥豬屠宰率69.7%,瘦肉率44.0%。前期和后期生長速度慢,中期較快。
定遠豬屬安徽省重點保護的地方豬種資源,建有保種場。一些種豬場利用定遠豬與引進的瘦肉型豬種進行二元、三元雜交,具有明顯的經(jīng)濟效益。雜種豬具有肉質細嫩、適應性強和繁殖率較高的特點。以定遠豬為母本的各種雜交組合,就增重速度和飼料報酬而言,一些研究結論是:二元雜交組合以杜定為好,可保持定遠豬的肉質風味特點。三元雜交組合以杜長定和大長定為好,不但生長速度快。飼養(yǎng)周期短,而且瘦肉率高,且肉質較好,
2.皖北黑豬。皖北黑豬是安徽省的地方優(yōu)良品種,屬華北型豬種的淮豬的一個支系,分布于安徽省的利辛、渦陽、蒙城、濉溪、風臺等縣,主產(chǎn)區(qū)在阜陽、穎上的淮北平原。皖北黑豬的主要特征是全身被毛黑色,體型中等,頭較平直,嘴筒尖,耳大下垂。額間多縱行皺紋、皮厚。毛粗密。繁殖性能極強,護仔性好。仔豬育成率高,性成熟早,一般4月齡左右開始發(fā)情,隨后即可初次配種。
成年皖北黑豬公豬體重153.7公斤,體長141.5厘米,胸圍128.5厘米,體高78.0厘米:成年皖北黑豬母豬體重135.2公斤,體長135.0厘米,胸圍123.4厘米。體高69.8厘米;初生重1.02公斤,日增重422.0克,屠宰率73.3%。瘦肉率45.3%,膘厚3.58厘米。皖北黑豬性成熟早,母性好,繁殖率高,有效乳頭平均14.7個,平均產(chǎn)崽數(shù)為12.07頭,高產(chǎn)可達20頭以上。
3.圩豬。圩豬是安徽省五大地方優(yōu)良品種豬之一,被國家列為地方良種豬,屬江海型豬。圩豬有200余年的飼養(yǎng)歷史,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繁昌、南陵、蕪湖、宣城等地的青弋江兩岸。有“青魚頭”、“獅子頭”兩個品系,面額皺紋淺而嘴筒長者稱“青魚頭”,面額皺紋深而嘴筒短者稱“獅子頭”。全身被毛黑色,中等體型,成豬體圓膘肥,人稱之“汕葫蘆”,頭大小適中,耳大下垂至嘴。背腰下凹,臀部微斜。母豬腹部下垂,懷孕后可下垂至地,乳頭發(fā)育良好,以7~8對為多。母性強,圩豬成活率高,耐粗飼,抗病力強。肉質細嫩。據(jù)試驗證實,圩豬近交不衰退,通過有目的的親緣交配和選育,可以培育成純度較大的品系(甚至近交系)。
成年圩豬體重152.3公斤,體長142.0厘米,胸圍124.0厘米,體高63.8厘米:成年圩豬母豬體重153.7公斤,體長125.6厘米,胸圍109.09厘米,體高63.8厘米;初生重0.8~1.1公斤,日增重439克,料肉比3.9:1、瘦肉率40.92%,膘厚2.5~3.4厘米。圩豬性成熟早,母性好,斷奶后2~3天就可發(fā)情。情期受胎率一般為90%。有效乳頭14~16個,三胎以上平均產(chǎn)崽數(shù)為12.54±0.05頭,有的高達21頭。
自1974年以來,有關專家對圩豬進行了系統(tǒng)的提純選育,經(jīng)過近30年的選育工作,除保持了圩豬的適應性強、繁殖性能好等主要特點以及外形特征基本穩(wěn)定外,還通過與外來引進豬種雜交,獲得了增重快、瘦肉率高的新組合。
自1984年開展豬人工授精以來,主產(chǎn)區(qū)安徽省南陵縣一直以圩豬作母體,與大約克、漢普夏、巴克夏、杜洛克配種。進行“二化”養(yǎng)豬生產(chǎn)。近年來,又開展“土三元”雜交豬生產(chǎn)。效益顯著。
4.內(nèi)蒙古黑豬。內(nèi)蒙古黑豬是由內(nèi)蒙古農(nóng)牧學院教學牧場為主培育而成,主要分布于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錫林郭勒盟、伊克昭盟等地區(qū)。
內(nèi)蒙古黑豬全身被毛黑色,具有不規(guī)則的六白特征。頭中等大小,嘴長短適中,面部凹度在150°~173°之間,處于鼻骨中部。耳中等大小,前傾。體型中等大小,結構勻稱,體質細致結實,后軀發(fā)育良好,四肢堅強有力。乳頭數(shù)平均13.12個。皮薄毛細。
內(nèi)蒙古黑豬成年公豬體重198.06公斤,體長149.33厘米,體高76.28厘米,胸圍140.22厘米;成年母豬體重155.20公斤,體長150.12厘米,體高70.74厘米,胸圍127.48厘米。內(nèi)蒙古黑豬適應當?shù)貒篮嗌车淖匀粴夂?,表現(xiàn)較強的抗逆性。肥育豬在能量低于全國飼養(yǎng)標準16%~24%、蛋白水平低于21%~32%的情況下,具有較好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具有抗寒耐粗、適應性強、增膘快、瘦肉多、肉質良好等特點。母豬具有產(chǎn)崽數(shù)中等、性情溫順、發(fā)情明顯易配的特點。與其他豬種雜交具有良好的雜種優(yōu)勢。
5.漢沽黑豬。漢沽黑豬主要分布地區(qū)為天津市寧河、薊縣、塘浦,漢沽及河北省的昌黎、遵化、玉田、豐潤等12個縣、市、區(qū)。
漢沽黑豬被毛全黑,稍顯粗密。頭中等大小,面微凹,額部有淺菱形皺紋,嘴中等長,耳向前傾。背腰平直,腹稍大而不下垂。乳頭7~8對,乳房發(fā)育良好。四肢結實,后腿較豐滿。體形結構勻稱,體質健壯。性情溫順。
漢沽黑豬成年公母豬體重分別為219.0公斤和202.4公斤,體高分別為79.6厘米和72.9厘米,體長分別為167.7厘米和154.1厘米,胸圍分別為148.3厘米和142.2厘米。漢沽黑豬具有產(chǎn)崽多、母性好、性情溫順、耐粗飼、適應性強、雜交效果好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