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王思任的山水情結(jié)與審美感悟

        2010-01-01 00:00:00許麗雯
        鄱陽湖學(xué)刊 2010年2期

        [摘要]作為晚明游記散文大家的王思任,有著很深的山水情結(jié)以及不俗的山水審美觀念。本文分析王氏對待山水的熱愛程度、欣賞程度和審美旨趣等,從中可以看到其沉迷山水,賞玩山水,品味山水的獨特之處。

        [關(guān)鍵詞]王思任;山水情結(jié);山水審美

        [中圖分類號]I207.22[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674-6848(2010)02-0092-06

        [作者簡介]余悅(1951—),男,祖籍江西新建,出生于武寧,江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首席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文學(xué)研究;(江西南昌330077)許麗雯(1984—),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學(xué)古代文學(xué)碩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31)

        [收稿日期]2009-11-20

        Wang Siren's Landscape Complex and Aesthetical Consciousness

        ■YU YueXU Li-wen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deep landscape love, appreciation and aesthetic purport of Wang Siren, a great writer of travel notes and essay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is paper presents his peculiarity of indulging, appreciating and tasting landscapes with a great landscape complex and a good aesthetical concept.

        Key words: Wang Siren; landscape complex; landscape aesthetics

        王思任生活于晚明,這一時期文人對游歷山水的興趣明顯提升。公安派翹楚袁宏道自言“余性疏脫,不耐羈鎖,不幸犯東坡、半山之癖,每杜門一日,舉身如坐熱爐。以故雖霜天黑月,紛龐冗雜,意未嘗一刻不在賓客山水”。(1981)而竟陵派鐘惺《隱秀軒集#8226;題胡彭舉畫贈張金銘》述其師雷何思語:“人生第一樂是朋友,第二樂是山水?!?1992)王思任雖不屬于這兩派,但沉迷山水之意趣并不遜色于兩人。湯顯祖說他:“往來燕越間,起禹穴、吳山、江、海、淮、沂、東上岱宗,西迤太行,歸乎神都,所游目,天下之股脊喉腮處也。英雄之所踵,美好之所鋪,咸在矣。”(2001)

        王思任一生性耽山水,生平游歷之廣、創(chuàng)作游記之眾,即便在游事頗盛、游記創(chuàng)作繁榮的晚明,也顯得不同尋常。讀王氏的游記小品,我們可明顯感受到他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同時他的游記散文展現(xiàn)了其對山水的熱愛程度、欣賞程度和審美旨趣等。本文將分點論述他的山水情結(jié)、山水審美以及對待山水的態(tài)度。

        一、王思任的山水情結(jié)——沉迷山水,不游不快

        自魏晉以來,文人將山水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進(jìn)行賞愛,并將其作為詩文的專門題材?!氨绕鹎按鷣恚砻魑娜瞬坏皇且话愕暮糜?,更進(jìn)而耽于山水,好游成癖,甚而成癡。這是前所未有后所罕見的現(xiàn)象?!?周振鵬,2005)袁宏道、袁中道、陳繼儒、鐘惺等都是極其好游的代表。袁中郎曾說“戀軀惜命,何用游山”,“與其死于床,何如死于一片冷石也”(袁宗道,1989),旗幟鮮明地表明了對待山水的態(tài)度:為了游覽,即使捐軀赴死也在所不惜。他的弟弟袁小修則說:“天下之質(zhì)有而趣靈者莫過于山水。”(袁中道, 1989)晚明大山人陳眉公則云:“閉門閱佛書,開門接佳客,出門尋山水,乃人生三樂。”(陳繼儒,1935)將游山水與讀書會友并列為人生三樂。

        與這些人相比,王思任沉迷山水之意毫不遜色。王思任平生游走于燕越間,足跡廣布大江南北,江浙一帶、京城、山西、山東是其居官與居家停留較多的地方,留下了豐富而獨具特色的游記。他的游記作品大多可見于《王季重十種#8226;歷游紀(jì)》和《王季重十種#8226;游喚》中,還有長篇《游廬山記》一篇,而《游廬山記》實際上是按照游覽次序分各個地點集小篇成長篇。此外,仍有一部分散見在他的《謔庵文飯小品》和《翠娛閣評選王季重小品二卷》等作品集中。王思任所作游記主要有兩類,第一類,僅指其集子中所注明為游記散文者,經(jīng)筆者統(tǒng)計,這一類共有51篇,代表作主要有《游敬亭山記》、《游惠錫兩山記》、《東山》、《小洋》、《游滿井記》、《釣臺》、《天姥》、《天臺》等;第二類,則是涉及游觀、游感之書犢、序跋等,如《徐伯膺天目游詩紀(jì)序》、《游喚序》、《南明記游序》等,數(shù)量更為宏富,難以計算。

        王思任在《徐伯膺天目游詩紀(jì)序》自言:

        嘗欲候吾目,每歲見一絕代麗人,每月見一種異書,每日見幾處山水,逢阿堵舉卻,遇紗帽則逃入深竹,如此則目著吾面,不辱也。(1996)

        晚明士人追求人性的解放,很喜歡享受美好的事物,如美女、文章、山水,王思任也不例外。同時,在他看來,唯有山水是每日不可不看的,因為“色易衰,書易倦”。寥寥幾句,便活脫脫地勾勒出了一個藐視仕途、放情山水、豁達(dá)無羈者的形象,他的理想生活便是“隨其心之所及,買天縫地,撾山邀水”(王思任,1996),沉迷山水之深。正是這獨特的山水情結(jié)作為內(nèi)在動因,促使王思任寫下宏富的山水名篇。

        在思任的游記中,處處流露出其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如他在《梅嶺松路記》中所說:“生平足目,大快于此?!绷硗跛既温労镁埃ㄓ沃?,如其在《游龜峰山記》(1996)中所提到的:

        過河口,瞥見一方青,譎甚,頭腦作怪,此何山也?舟人曰:“弋陽之龜峰也?!毙漠愔?。廬游還至貴溪,借輿力,同陸務(wù)滋必往之。

        王氏的好游除了體現(xiàn)在游跡之廣外,還體現(xiàn)在其對旅游山水意義的看法。王氏在為自己的著作《游喚》作序時說: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事畢矣,而又必生人,以充塞往來其間,則人也者,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恒不朽者也。人有兩目,不第謂其晝視日、夜視月也;又賦之兩足,亦不第欲其走街衢田陌、上長安道已也。瓦一壓而人之識低,城一規(guī)而人之魄狹。天之下三山六水,土處一焉。一土之中,蠕蠕攘動.以盡其疆場,是惡能破蜂之房而出蟻之穴耶?夫天地之精華,未生賢者,先生山水,故其造名山大川也,英思巧韻,不知費幾爐冶,而但為野仙山鬼、蛟龍虎豹之所嘯據(jù),或不平而爭之,非樵牧則緇黃耳。而所謂賢者,方知兒女子守閨閾,不敢空闊一步,是蜂蟻也,尚不若魚鳥,不幾于負(fù)天地之生而羞山川之好耶? (1987)

        他指出,一個人被瓦屋和城池拘囿,就會見識短淺、心魄狹小,而整日廝守于狹小天地則無法感受天下壯觀的景色。天地造人之眼、足,就是讓人們走出家門,感受世界,如果只是拘囿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不去欣賞大自然的神奇,則必將畫地為牢,既不可取,也是違背人性的。由此,王思任認(rèn)為,名山大川是大自然久經(jīng)歲月煉就而成,賢者應(yīng)該沖破閨閣天地,走出去一識大自然之狀景。這些觀念說明王思任已將欣賞山水視為人生必不可少之事。在他的眼里,欣賞山水是人的本性所需。而且,這番言論也幾乎成為他所有游記散文的“序言”,道出了王思任的山水情結(jié)及其撰寫游記的目的與意義。

        王思任游覽山水時,往往喜歡歷險,這也是其沉迷山水的又一表現(xiàn)?!队尉湃A山記》(1996)描繪了人跡罕至之處的美景:

        自此而往,猿居熊府,啼嗷幽暗,無樵跡矣。予膽如瓠,足如蘿,欲即窮之……

        山林野外是猛獸出沒之地,王思任敢前往一窺勝景,可見其膽識過人,嗜游如命。甚至連明代好游之士宋濂、徐渭、袁宏道等均未到過的越地美景——“五泄”中的三泄與四泄也獨有王思任歷覽,經(jīng)過“初苦上,旋苦下,屏息如盜響鈴”、“進(jìn)生退死,雷霆不相聞”這樣命懸一線間的探險后,終于到達(dá)目的地,“搖首半刻乃笑”,寫下不悔的“狂言”:

        是游也,喜樂不償畏懼,生人只堪一寄耳。(1996)

        王思任也的確有為了欣賞美景而“不償畏懼”的時候?!短炫_》記敘了他為看斷橋之瀑而“艱苦嘗盡”:

        而覺公為我言斷橋之瀑更勝,予已心折石梁,低徊久之,不得不癢癢斷橋。過強嶺暗溪者再,始得大壑。著芒履,持一健兒,行六七里,苔砌顛數(shù)四。睿孺笑予未縛熙而楚聲爆脛下,則以笑酬之。山深無聲跡,亦無樵處,一行童先驅(qū)蛇,艱苦嘗盡。(1996)

        這是王思任與友人為看斷橋瀑布而經(jīng)歷的一段險途,艱難程度通過以上描述便可見一斑。他穿著草鞋,壯丁攙扶著,一路上數(shù)度經(jīng)過“強嶺暗溪”之地,且山上的臺階可能是因為是年久失修而多處松動,深山老林中連樵夫亦尋覓不得。除了這些驚險,還必須由一童子在前探路,用竹杖驅(qū)蛇方行。

        思任也非常重視與山川的交流,“山川與性情一見而洽,斯彼我之趣通”(1996),他所追求的正是這種人與自然的融合與溝通。與山水的溝通在晉代就已經(jīng)開始了,晚明人很受魏晉風(fēng)尚的影響,王思任幼年讀書也多涉獵魏晉人文章,在潛移默化中也繼承了這種視山川為知己,將一片深情投注山水中的傳統(tǒng),他在《記游》中說到:

        至于鳥性之悅山光,人心之空潭影,此即彼我共在,不相告語者。(1987)

        王思任也真正做到了置身于山水中達(dá)到物我兩忘、物我共存、不可言說的高深境界,如《剡溪》開頭:

        將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漁火村燈,與白月相上下,沙明山靜,犬吠聲若豹,不自知身在板桐也。(1996)

        當(dāng)王思任坐著船來到三界這處地方時,被當(dāng)時江岸的漁火、村燈、白月、靜山、犬吠聲構(gòu)成的幽靜景象“迷倒”了,以至融入其中,不知身在何處了。而當(dāng)其看見大自然的美麗無比的風(fēng)光時,也常不自禁地附上一片深情,如《東山》:

        上西眺,西眺名韻甚,白天布曳,直入大海,浩然不疑。獨琵琶一洲,宛作當(dāng)年掩袂態(tài)。古今人豈甚相殊。(1996)

        西眺的豪邁大氣,琵琶洲的風(fēng)韻別致,都讓王思任沉迷于此,唏噓不已,內(nèi)心的情感隨之相應(yīng)噴涌而出。又如他在《南明》的篇末寫到:

        熟看大楓樹,若至深秋,便如萬點朱砂,映發(fā)出土繡綠,小橋紅寺。騎驢至此,或當(dāng)醉心絕倒,亦直得號天泣地也。(1996)

        初看這段,我們會覺得是王思任的典型風(fēng)格——詼諧放曠的體現(xiàn),然而仔細(xì)分析“醉心”、“絕倒”、“號天泣地”這些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語,足見王思任對山水的一片深情!

        二、王思任的山水審美——理性審美,拔俗超凡

        晚明之士好游,于游道亦頗有講究,旅游有靜游、豪游、俗游、雅游之別。在王思任的眼里,唯有“雅游”才是游覽的根本方式,因而天然脫俗是他幾十篇游記的審美取向。王思任知道怎樣游覽才能真正體會大自然的美妙,才能在與一般流俗觀念的對照中體現(xiàn)出山水的獨特之處。如《天姥》:

        不知供奉何以神往?天臺入天姥者,僅當(dāng)兒孫內(nèi)一魁父,焉能“勢拔五岳掩赤城”耶?山靈有力,攀緣入供奉之夢,一夢而吟,一吟而天姥與天臺遂爭伯仲席。(1996)

        李白曾賦詩天姥,其詩句“勢拔五岳掩赤城”讓一般人都將天姥理解為名山大川;而王思任通過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天姥并非如所傳那么神奇,從而糾正了太白對此峰的夸大贊譽,可見其理性的審美判斷力。在游天臺登到山頂時,在眾人贊嘆之余,王思任亦發(fā)表了自己不流俗的審美評價:“眾視頂為歸極之處,而予獨謂其癡肥童涸,不過一高而已?!?1996)

        《淇園序》一文以人的各部分特點品評各地的風(fēng)景,更見其審美眼光之獨到與不凡。

        天下山水有如人相,眉峻目凸,蜀得其險;骨大肉張,秦得其壯;首昂須戟,楚得其雄;意清態(tài)遠(yuǎn),吳得其媚;貌古格幻,閩得其奇;骨采衣妍,滇粵得其麗。然而韶秀沖停,和靜娟好,則越得其佳。(王思任,1996)

        他準(zhǔn)確傳神地把握了各地景觀最突出的特點,并利用人的形體特征巧妙且恰如其分地進(jìn)行了比喻。

        另外,思任在《石門》中說到:“夫游之情在高曠,而游之理在自然。”(1996)表明其游歷的方式是以曠達(dá)的情思隨性自然地暢游,他游覽時欣賞的是天然之美、拔俗之美?!巴鶃碛谘嘣介g”,他偏于尋找山山水水中自然超俗的一面,因而其游記散文也偏于自然寫意,隨性隨手而發(fā),卻往往有神來之筆,令人徜徉其間,回味無窮。我們來看具體的例子,《游杭州諸勝記》:

        西湖之妙……勝在岳墳,最勝在孤山與斷橋。吾極不樂豪家徽賈,重樓架舫,優(yōu)喧粉笑,勢力傳杯,留門趨入。

        所喜者野航兩棹,坐恰兩三,隨處夷猶,侶同鷗鷺?;蛄挑~酒,或僧屋飯蔬,可信可宿,不過一二金而輕移曲探,可盡兩湖之致。(王思任,1996)

        可以看出,王氏對喧鬧的市井游樂場景是嗤之以鼻的,認(rèn)為以湊熱鬧的方式無法欣賞到西湖的真正“風(fēng)味”,而呼兩三朋友乘一小舟,隨性游覽,才符合其心。如這篇中,王思任寫到:

        我心所悅者,瀾道石橋上,聽山看水實為撮要,若雪霽后著一紅衲襖,持天臺壽藤,步過僧舍,亦畫中一快仙矣。(1996)

        妙哉之筆,和《紅樓夢》中寶琴“踏雪求梅”一回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所描述的場景,似畫布上的點染,極盡小品清新特色,足見王氏山水品味之高。

        此外,王思任還善于在自然中看到凡俗人看不到的好處。如《剡溪》:

        移舟橋尾,向月磧枕漱取其酣,而舟子以為何不傍彼岸,方喃喃怪事我也。(1996)

        “移舟橋尾”即指在舟中享用月色水聲,此等文人雅士賞景的脫俗之處,舟子是不能夠體會的。

        王思任也常在其游記中直接抒發(fā)山水圣景帶給他的審美享受,如《泛太湖游洞庭兩山記》中“春臺夜壑,臥立之間,感彼松下人,安得不為樂?”(1996)又如其在《游五臺山記》中所闡述的:

        寺后兩楹,絕壁錦堆,溪鳴琴筑,我極戀此處,可以飲酒。

        其室盈丈,一窗鑿翠,萬片芙蓉插入,吾又極戀此處,可以讀書。(王思任,1987)

        看來,此等“曲徑通幽”、“禪房花木”之地,是王思任“極戀”之地,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拔俗超凡的審美品位。

        其實,思任不僅對自然景觀有著非凡的審美判斷,而且對人文景觀也有著獨立的見解與評價,他尤其喜愛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統(tǒng)一的景致,因為諧美的人文景觀可以為自然景觀添色增美。在王思任的游記中,經(jīng)常一篇就有好幾處人文景觀的描述,甚至有的基本上都是在寫人文景觀,例如其《游清遠(yuǎn)禺峽飛來寺記》中的一段:

        “涵碧”,予友李伯襄大宗伯所書也……下此為琴心閣,宏廣藻麗,張制府之所建也……漱流石,是其尊人少貞先生許身處……涉坡老淙碧軒(蘇軾)……芒林,蕭玄圃得十二紫芝處也。(1996)

        短短一段便出現(xiàn)四五處人文景觀的描寫與交代,可見在他看來人對山水之美的作用幾乎是首要的。如《游喚序》中說:

        人也者,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恒不朽者也。(王思任,1996)

        王氏認(rèn)為山川是借助人的作用而流傳千古,他在《游豐樂醉翁亭記》中以更形象的語言表達(dá)了這個意思:

        山川之須眉,人朗之也,其姓字,人貴之,運命,人通之也。滁陽諸山,視吾家?guī)r壑,不啻數(shù)坡耳。有歐蘇二老足目其間,遂與海內(nèi)爭千古,豈非人哉!(1996)

        平常如“數(shù)坡耳”的滁陽諸山,景色平庸,但一旦有了名人的足跡(而且是歐陽修、蘇東坡此等大文豪),便顯現(xiàn)了其游賞的價值所在。在《游齊山》中,作者同樣表明了其山以人顯的觀念。

        山曷以勝也?因杜牧之高詠而勝也。曷為乎齊也?唐刺史齊映好此山也。(王思任,1996)

        在這里,思任交代了齊山出名是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經(jīng)為它賦詩的緣故,之所以取名齊山,也是因為唐代一名叫齊映的官員喜歡這座山。

        再如永嘉的孤嶼,因為是“謝康樂所朝夕也”,且“寺之左為文丞相祠……右為卓侍郎祠,方丈中留高宗手書‘清輝’二字”,(王思任,1996)因此更值得文人雅士一游。焦山更是以名人姓氏命名的山,“謁焦先生祠,庶幾所謂水清石白者,少微之星,丙光獨曜,而各以姓易山川”。(王思任,1996)

        但是,有時人造景觀,不能與自然景觀相諧,同樣也是憾事。如其在《游豐樂醉翁亭記》中寫道:

        尋入歐門,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經(jīng)見梅亭,閱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東坡手植。予意兩亭既勝,此外斷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則何時而已?欲與歐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駁之局,腐鄙可厭。(王思任,1996)

        亭不可多,一二名亭即可,“此外斷不可亭”,不然只會使人“腐鄙可厭”,這顯現(xiàn)了思任理性的審美判斷,認(rèn)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應(yīng)該和諧統(tǒng)一,這也是現(xiàn)代景觀設(shè)計值得借鑒的地方。

        王思任不喜歡在山水景觀中建亭泛濫,更不喜庸俗之輩在山水中亂書亂刻一通,破壞景觀的可欣賞性。如其在《游靈巖記》中,竟產(chǎn)生了特欲為此大敗游興之碑文刻字而特意上一奏疏的想法:“愿乞陛下一專敕,使臣乘傳走四天下,得便宜行事,仍錫臣墨煤萬斛,加以日月之斧,凡遇名勝之地,有所題說者,間存其可,余悉聽臣劈抹,用冷泉澆之三日,一雪山川冤辱,以章陛下好生之德。”(1996)筆調(diào)雖諧謔,但王氏的一腔熱忱,非常令人感動。

        三、王思任對待山水的態(tài)度——崇敬不足,玩賞有余

        東漢馬第伯隨漢光武帝封禪泰山,寫下了被認(rèn)為是最早的山水游記《封禪儀記》,從其對泰山的莊肅描寫中可以明顯看出早期文人對山水的敬畏之心。1000多年后,山水游記發(fā)展到晚明,文人對待山水卻有著與漢魏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在晚明小品中已經(jīng)很難找到文人對山水的敬畏感了。晚明士子愛山水,對待山水就像對待老友,賞愛的時候未免親昵有余而崇敬不足,這一特點在王思任的游記散文中表現(xiàn)得相當(dāng)明顯。

        面對壯觀的飛瀑,早期文人可能為其聲威所震,而即使有疾風(fēng)驟雨加其聲勢,王思任也能談笑而賞玩之。如其《仙巖》記述與友人仙巖觀瀑時遇雨的情景:

        于是乎有仙巖之瀑,瀑不他借,賴從己腹中出,如千百火樹,笑吐銀花,突如其來,煙呼雪喊,鼓鐵亂癙。人相對,……俱侈其喉作笑語。而瀑以為侮予,遂盛氣相加,腥風(fēng)惡雨,撲人旋舞,且呼且逼,似不欲寓人一瞬者。(1996)

        面對“煙呼雪喊”的瀑布,思任與眾人均作“笑語”賞玩之,接下來用“腥風(fēng)惡雨”來形容瀑布的來勢兇猛、面對山水以“盛氣相加”,王思任既不畏懼亦不狼狽,坦然相對曰:

        予曰:“子毋然,我勸爾杯酒,三秋月,還當(dāng)著故絹衣,向君從容食白粥也?!?王思任,1996)

        妙哉思任,對“惡瀑”勸酒,還約定秋天的時候,“向君從容食白粥也”,可看其從容不迫,優(yōu)游諧謔。

        對于威壯之山水,王思任尚且賞玩無礙,對于溫和秀麗之山水,他們就更是把玩如股掌之間了,他在《雁蕩記》中談雁蕩山水給他的感觀:

        雁蕩山是造化小兒時所作者,事事俱糖擔(dān)中物,不然則盤古前失存姓氏大人家劫灰未盡之花園耳。(1996)

        將雁蕩山水景觀看做是造物之神孩提時所作的小玩意或是神仙家里遭火未燒盡的園林,玩賞之心盡顯?!对偕匣⑶鹩洝分幸嘀甭镀滟p玩山水的諧謔逍遙心態(tài):

        西湖月上得眠,虎丘日斜方醉。此兩家者,予之狎友也。(王思任,1996)

        在這里,兩大圣景——西湖、虎丘居然成了王思任狎賞的對象。有時玩賞得過了火,會給人不尊敬山水的感覺,例如其在《天臺》中寫到:

        登清涼之北頂,右手招太華,卷舌一唾,左落東海,千山萬山,大者豚畜之,小者馬蟻子也。(1996)

        王思任登上山頂后,對著山下吐口唾沫也就罷了,還要把千山萬山比喻成豚彘、螞蟻之類,未免過于不敬。

        還是在《天臺》篇中,當(dāng)他描寫到石梁瀑布時說:

        一道銀布,從絕澗拋下,乃石梁小弱弟,析居此,而日夜啼號者。(1996)

        將石梁瀑布比擬成“石梁小弱弟”,或許只有王思任才想得出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rèn),雖然其語調(diào)諧謔,不恭敬若此,卻也讓我們形象地感受到了石梁瀑布的分量。

        其實,將王思任玩賞山水的心態(tài)與晚明的其他文人相比,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文人甚至是以狎賞的態(tài)度對待山水,似乎更欠妥當(dāng)。例如晚明小品中的“文壇領(lǐng)袖”——袁宏道,特別喜歡以美女為喻描寫山水,他的游記中時見“青娥粉黛”、“皓腕青眉”的身影,更有甚者,他竟同僧侶謔笑談色,在《靈巖》中以美人環(huán)佩釵鍘聲喻松濤,并由石上之西施履跡而想到美色之令人魂銷心死,違背儒家文化傳統(tǒng)甚深,以致清人林紆嚴(yán)加詬病,其《春覺齋論文》就說:“游記中乃有此等用意,則直可以香奩之體為古文矣”。而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張岱也在游記《湖湘》中寫道:“西湖如名妓,人人得而褻之”。(1995)

        將王思任的玩賞心態(tài)與他們狎賞山水的心態(tài)相比較,會發(fā)現(xiàn)王之心態(tài)更容易被世人接受,因為他的玩賞之心是基于將山水看成是老友,態(tài)度雖不免隨意、諧謔了些,但這正說明王思任是將滿腹深情賦予山水,他對山水的喜愛和依戀之情溢滿于游記中。

        分析晚明文學(xué)史,我們可知王思任的游記散文在晚明文學(xué)史上有其繼承性。一方面,他深受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影響以及歷代游記大家的影響,例如他在《南明記游序》中提到:“司馬子長善游,天未啟聰,不曉作記。記自柳子厚開,其文郁塞,山川似借之而苦,吾何取焉?蘇長公之疏暢,王履道之幽深,元美之蕭雅,李于鱗之生險,袁中郎之峭雋,始各盡其妙,而千古之游,乃在目前。”(1987)另一方面,他的游記散文又具有獨創(chuàng)性。這里應(yīng)該指出的是,晚明作家的文學(xué)思想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即相當(dāng)程度上繼承了李贄的思想,表現(xiàn)在文學(xué)主張上,即是反形式主義,反擬古主義。具體地說,他們主張“文學(xué)是發(fā)展的,每一時代文學(xué)的演變,都有其每一時代的特性與歷史原因,任何一種厚古薄今、因襲擬古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由此,他們反對模擬,反對蹈襲剽竊,主張充分發(fā)揮文學(xué)的獨創(chuàng)精深”(徐志嘯,1993)。在晚明,他極有特色的游記散文又繼續(xù)影響后輩,其中比較明顯地是他對張岱的影響。

        某種意義上而言,王思任對山水的感情、態(tài)度以及審美正是其游記散文形成獨特藝術(shù)風(fēng)貌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他與山水之間的關(guān)系有著晚明時代的鮮明特征,是處于“天崩地解”時代士人的典型代表。所以,我們研究王思任對山水的熱愛程度、欣賞程度和審美旨趣等十分必要。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那個時代,晚明追求個體情志的暢快適意,玩賞山水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人生在世的一種樂趣,是使個體生命更加充實的一項內(nèi)容。他們的審美觀念標(biāo)志著對古典審美理想的反叛和對具有近代色彩的新的審美理想的追求。

        [參考文獻(xiàn)]

        陳繼儒.1935.小窗幽記[M].國學(xué)珍本文庫.北京:中央書店.

        湯顯祖.2001.湯顯祖全集[M].徐朔方,箋注.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王思任.1987.王季重十種[M].任遠(yuǎn),校點.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王思任.1996.王季重小品[M].李鳴,選注.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徐志嘯.1993.論王思任的散文[J].文學(xué)遺產(chǎn),(4).

        袁宏道.1981.袁宏道集箋校[M].錢伯城,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袁宗道.1989.白蘇齋類集[M].錢伯城,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袁中道.1989.珂雪齋集[M].錢伯城,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岱.1995.陶庵夢憶#8226;西湖夢尋[M].北京:作家出版社.

        鐘惺.1992.隱秀軒集[M].李先耕、崔重慶,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周振鶴.2005.從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風(fēng)氣[J].復(fù)旦學(xué)報,(1).

        責(zé)任編輯:王俊羑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免费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亚洲特黄视频|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 | 日本一道dvd在线中文字幕 |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先锋五月婷婷丁香草草| 青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av |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高清| 美女扒开内裤露黑毛无遮挡| 精品十八禁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人吃奶| 色偷偷女人的天堂亚洲网|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男吃奶玩乳尖高潮视频| av在线免费观看麻豆|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色成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樱花AV在线无码|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九九|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超级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的|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国产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久区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免费观看| 精品一级毛片| 永久免费无码av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