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是個不容易生存的地方。在這個國家,要么冰雪覆蓋,要么沙漠綿延,70%的面積無法住人。因而,它的版圖雖大于愛爾蘭,但卻僅有23萬人口,其中半數居住在西南部的首都雷克雅維克及其周圍的城鎮(zhèn)。
不過,冰島人不像居住在冰屋里的愛斯基摩人。他們是北歐人種,生活水準非常高,屬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文化。他們的語言基本上是北歐海盜時期流行于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古北歐語。今天,冰島人讀起中世紀的英雄傳說來,就像英語民族讀莎士比亞的作品一樣容易。
冰島人酷愛讀書,還經常寫作,其人均圖書購買量可算世界第一,冰島作家萊克特內斯還曾榮獲過諾貝爾文學獎。
和其他北歐民族一樣,冰島人初次見面顯得沉默寡言、不露感情。其實不然,只要他們一“解凍”,就會流露出格外的熱情、好客和對外界充滿強烈興趣的性格。
到了冬天,冰島人便顯得有些抑郁、遲鈍,好似進入了半冬眠狀態(tài),而夏日里他們卻充滿了巨大的活力。這是因為冰島冬季缺少白天,從11月中旬到次年1月底,上午10點以前絕不會天亮,而下午3點不到天就黑了。北極風和海流使得氣候變得寒冷而干燥,易使人們情緒低落,精神不振。反之,在仲夏季節(jié)的午夜,仍然可見到陽光。太陽只是朝著北方的地平線稍稍下落,隨即就又升起,整夜都不會天黑。
冰島人的鄉(xiāng)土觀念根深蒂固,卻又富有全球眼光。他們的愛國思想濃厚,同時也酷愛和平。他們拒絕建立武裝部隊,卻和英國海軍交了三次手,而且取得了勝利。他們不僅津津樂道于自己的歷史——北歐海盜英雄創(chuàng)造的黃金時代,也全力以赴地進行現代化建設。
這一切都與它的歷史緊密相連。冰島以共和制立國,沒有君主。冰島議會成立于公元930年,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國會。1262年,冰島人臣服于挪威,喪失了獨立,但沒有失去獨立感。隨后,他們經受了丹麥幾個世紀的殖民壓迫,還要忍耐惡劣氣候造成的極度貧窮和蒙受著一系列的自然災害。
盡管條件如此惡劣,冰島人還是頑強地堅守著自己的家園。對祖國的熱愛是他們寫詩的重要主題,對自己國家歷史的自豪則是冰島人民的最大慰藉。
冰島人征服自然的能力令人驚羨,他們愛上了威脅自己生存的火山,已經不再害怕它,有時甚至能夠制服它。例如1973年1月22日夜間,火山在海梅伊島的漁村附近爆發(fā)了,次日凌晨,島上5000多居民安全撤回冰島本土,隨后他們開展了一場對火山的漫長而不屈的斗爭。山村逐漸被熾熱的火山灰和蔓延的巖漿流無情地吞噬,成群結隊的志愿者在進行反擊。他們用水泵抽上成百萬加侖的海水,澆在不斷延伸的巖漿上,使巖漿冷卻,使巖石形成一道屏障,從而把巖漿的流向改變,以保護海港不受損壞。他們贏得了最后的勝利,五個月后火山停止噴發(fā),巖漿流停住了,海港得以保存。海梅伊因此獲得了一條嶄新的、堅固的防波堤。
今天的海梅伊又成了一個繁榮、忙碌的漁港。撤走的人們已經返回并重建了村莊。巖漿的余熱為每一棟新房子的水暖設施提供了天然的燃料,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戰(zhàn)勝火山的奇跡。
海梅伊象征并表現了冰島人足以度過艱難時期而爭取生存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