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偶然得到的一冊《九寨溝中學》校刊上,我初次讀到??骶幩p江這個少有的名字。首先精美的??饷娲騽恿宋?,當我一氣讀完之后,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投去一篇評論——《屹立在川西北高原上的文化群體》。殊不知,我這篇文章又趕上了九寨溝中學??讓梦膶W筆會。于是,我便有緣去解讀這聞名于世界的既神秘的而又神奇的九寨風情,也有緣與這位耿直、熱情似陳酒的塔雙江結為文友,并獲得散文集《傾訴》,此乃幸事矣!
我凝視著《傾訴》封面想:塔雙江的文思如何,他將向我們傾訴什么呢?沒想到,翻開《傾訴》后,映入我眼簾的竟是篇篇散發(fā)出泥土芳香的美文,讓我愛不釋手。等心中涌動著的贊嘆稍稍平靜之后,我遂提起了筆寫下此篇拙文。不敢稱評,權且叫品讀吧。
解讀塔雙江其人其文,我們必須了解他苦難的童年、必須了解他從一把淚一把汗的生涯中咬緊牙關所煎熬過來的艱難歲月,只有這樣才能從他山頂洞人似的凸顯的前額和深遽的雙眼里找到苦難歲月所留下的痕跡,才不難解釋他在文學漫道上堅韌跋涉的“不到黃河,心不甘”的不屈精神,并進入到他的作品中去。我領悟到了他作品的獨特風采,嚼味他極具川西北高原藏鄉(xiāng)羌寨的樸質如泥的文風,贊嘆他熱切凝視弱勢群體的人文品質。
塔雙江的每一篇作品都立足社會底層,飽潤“地氣”的潤澤,人民性極強,不像許多作秀的文章那樣,看似辭藻華麗,行文流水,通篇干燥、無骨的文字。別說感人,就連在讀者心靈上留下一痕半爪的可能性都沒有。而塔雙江的作品卻能讓人讀后感嘆萬千,撫卷沉思、心潮涌動,讀到情深處甚至潸然淚下。一句話:塔雙江作品是極具現(xiàn)實主義的,可謂是傾真心、訴真情的感人之作。
他在開篇《一個和玉米饃相關的故事》中寫道:“有一次,妹妹突然在半夜里餓醒。爸爸破例給她煎了一個玉米饃饃,盯著妹妹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我嘴里直吞清口水,喉嚨里直癢。我哀求爸爸讓我吃一口,哪怕是一丁點兒。爸爸對我說:‘幺兒乖,妹妹小,你就讓著些,等二天……?!蠈嵳f,我們生活在今天的80后到90后的讀者,對這樣的描寫可能會不經意間一馬跑過,但對貧困歲月有過類似經歷的讀者,決不會漠視這看似簡單卻生動無比的文字。這恰使我發(fā)現(xiàn):塔雙江胸腔里跳動著一顆真正作家的良心。雖不是鐵血文字,氣壯山河,卻能使人于平實的字里行間感覺到塔雙江的創(chuàng)作脈律。行文至此,作家并未停止對故事的更深挖掘,他繼而寫道在饑餓的夜里做的一個飽餐美食的夢:“……當我用小手摸了摸脹得滾圓滾圓的肚子時,我那種高興勁簡直沒法提啦?!疫€‘咯咯’地笑出了聲。爸爸被驚醒了,他輕輕地為我擦去臉上的淚花……?!币灾劣诎职直粌鹤拥膲羲袆樱八p手使勁用力把我和妹妹摟在懷里,好像生怕我倆兄妹會被誰奪走似的。爸爸那苦澀、辛酸、痛楚的淚水奪眶而出?!职郑职?,你不要哭……’我的小手來回在自己的眼睛上抹來抹去?!蔽恼碌淖詈螅袆雍蟮母赣H終于煎了一個玉米饃,成就了兒子的幸福。就這樣,作家以真實細膩的描寫將作品推到人性的高潮,并不留絲毫“說教”痕跡,讓現(xiàn)實與夢境交融,不但增強了作品的豐滿,還使讀者不經意間頓悟:當今物質豐富的生活是何等的來之不易啊!
由此可見,苦難與貧窮不但是塔雙江寶貴的人生資歷,苦難與貧窮還將他鑄造成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以至使一個半文化的貧民的兒子,能在文學的跋涉中步步向前,這便是塔雙江文思的堅實生活根基。讀這樣的文章,激活了我們流失已久的傳統(tǒng)的悲憫情懷。
《傾訴》中,如此感人的作品不僅此一篇。作家在《過年》中這樣敘述了他過年的情景:“……我還是忍不住將爸爸給的那張嶄新的一角壓歲錢拿去買了一支塑料手槍。我很神氣地將買來的那支塑料槍插在腰上,仿佛我就變成了一名人民解放軍軍官似的?;氐郊?,爸爸狠狠地罵了我一頓:‘你娃娃,硬是不曉得好歹喲!’”后來,作家的妹妹也花掉了一角壓歲錢,告訴她父親:“爸爸,你看我買的紅氣球,好不好看”時,“爸爸的臉頓時煞白……”這樣的文字,是不是讓我們越讀越心酸,越讀越心痛?很顯然,貧困的歲月不但沒有扭曲了作家幼小的心靈,還敢于花掉寶貴的一角錢買到兒時的童趣與歡樂。可是,一角錢對于塔雙江兒時一貧如洗的家,是多么重要的一筆財富啊!以至于作家自己成為爸爸,給女兒壓歲錢時還撫著心坎想到三十年前的悲酸情景,反思出強烈的今昔對比。在這樣的審美過程中,使凝重的描寫得以升華,讓我們的靈魂從日益加劇的物欲橫流中止步沉思,審視其當今世態(tài)的浮躁與單薄。這便是塔雙江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撿水柴》一篇,作家寫道:“家里無任何收入,”“僅靠賣肉票、糖票、煙票過日子,這是我們全家的惟一的生存方式。”于是,作家與三歲的妹妹上山或下河去撿水柴來燒炊,以維持生活?!啊谀切┻^去了的日子,父親脾氣暴躁。我和妹妹經常以淚洗面,特別是我,渾身上下,傷痕累累,一聽到父親那大聲武氣的斥罵或者一揮下手,我和妹妹便會心驚膽顫?!?/p>
那么,撿水柴又是一幅怎樣令人膽顫心驚的情景呢?作家寫出因自己千辛萬苦從沉沙中挖掘出一節(jié)“大木頭”時,發(fā)生的一幕驚心動魄爭奪水柴的場面:
“……哪怕背上的拳頭如雨下,我始終抓住那根水柴不放。我那可憐的妹妹見我遭到那些比我稍大孩子的毆打,雙膝‘呼’一聲跪在地上,緊緊抓住那揮舞的拳頭,兩眼含著淚水,腦殼猶如雞啄米似的,使勁地朝地上叩著,她邊叩邊哭喊道:‘求求你們,求求你們,不要打我哥哥,不要打我哥哥?!比绻斘覀冇H臨如此情景時,能不心靈為之顫栗?
繼而,作家筆鋒一轉,描寫他與妹妹一前一后,一高一矮地將水柴扛回家時的忘形情景:“……我嘴里亂哼著胡謅的小調:‘我是一個兵,虱子多得很,撒起六六粉,還是癢得很……’”(倔強孩子的形態(tài)栩栩如生,多么令人哭笑不得的活生生的文字。)“我們雄赳赳、氣昂昂地抬著大水柴,踏上群益橋,跨過岷江,從許許多多在屋檐下乘涼的大人和孩子們的驚訝、羨慕的目光中,向那個盡管窮窘、盡管父親個性暴烈的溫馨的家走去?!鼻?無非是一節(jié)水柴,卻被從小懂事的作家描寫得如此真實畢現(xiàn)。這是由一顆在困苦中綻放出的童真,一種用倔強與無邪攫取的歡樂。白描的犀利,力透紙背,以悲而不傷的文字再次震撼我們的心靈。
最后,作家父親所表現(xiàn)出的是:“這么大根水柴,把我幺兒、幺女壓著咋辦!老子一個人來老(扛),老子一個人來老(扛),”遂將涌動的情感波瀾推到最高潮。結尾以意外之筆,勾畫出一幅令人落淚的天倫圖。這是一副閃現(xiàn)在苦難歲月中的含淚的笑,一抹情感暴雨后的彩虹,一幅令人悲喜交加讀而不忘的場景。
塔雙江不但善于逼真細膩的手法寫他的苦難,還善于以極為樂觀、抒情的筆調,提升了他童年的歡樂,在《遠逝的童謠》中,寫了若干我們曾耳熟能詳卻遺失于蹉跎歲月的童謠,這些童謠讀來朗朗上口,倍感親切,極賦童詩風采:
“煙子煙,你不要朝這邊煙,那邊有嘎嘎(肉),這邊有粑粑”
“青頭蘿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大人想掙錢,娃娃想過年”……
作家是在他的好姐姐的關愛下長大的,還用鄉(xiāng)里傳承的童謠潤育了他的童年。這些節(jié)奏分明,內容簡潔、樸拙的童謠,無疑是塔雙江往后寫詩做文的原始素材。有人說:一個人能否成為作家,跟他童年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跟他從小是否用一雙凝視生活的眼睛和好奇心不可分割。塔雙江正是這樣:苦難非但沒有將他毀滅,反而磨煉出他的倔強個性,從小知冷知暖,并從貧苦中滋生出追求美好的幻想,童謠讓他文思早熟,對詩歌的旋律與節(jié)奏有了雛形感悟。
于是,才能在《感悟人生篇》里寫出《春夜》這樣的美文:“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晌艺J為一年中春夜雖說短暫,如果輕易放棄夜晚的時間卻未免可惜。呵,春夜,你好比我那嫻淑的妻子,讓我閑時有樂,如癡如醉,我愿像陪伴我妻子一樣陪伴你去跋涉人生的旅程?!碑敃r,塔雙江一家三口蝸居于窄室,夏有蚊蟲瘋狂的進攻,冬有寒風穿過窗隙,周末打麻將之聲與笑鬧聲震耳欲聾,而只要他坐在書桌前,對著一疊白紙,便能行文流水般傾訴他的人生感悟,并感到文學像賢妻一樣令他如癡如醉,這該是何等執(zhí)著地追求文學的作家,已不言而喻。塔雙江能于二十一歲就開始瘋狂地向《阿壩報》投稿,皆源于他童年時代就感悟到的發(fā)奮精神:“于是,我堅持以燈為伴,十二萬分癡迷地勤奮讀書和刻苦創(chuàng)作,不停地充電,不斷加強對文學營養(yǎng)的吸收。”給自己的作家之夢作了詮釋。
讀完《傾訴》,我眼前不斷地閃現(xiàn)出塔雙江在跋涉文學歷程中的身影。他無畏地穿越川西北高原的深山大壑、越過紅原的莽莽草地、叩訪藏山羌寨、跋涉古棧道的英武風姿,令人抹之不去,銘刻于心。我不禁撫書沉思:在當今一些“文人”為追逐名利,不問青紅皂白,昧著良心咿咿哦哦,人云亦云,只管舞文弄墨,為自己涂脂抹粉、丑態(tài)百出的情勢下,像塔雙江這樣能腳踏實地,以一顆真正作家的悲憫之心關注民生、憐愛弱勢群體,老實做人,真實行文、待人耿直的作家已實屬難得。
《傾訴》一書,篇篇文美情真,炙手可熱,無一不感人心腑:幾十年來,他沒有一天離棄過文學?;蛐兴加邶埲桔痔一▍擦?、或感悟于偏僻的小鎮(zhèn)古巷、或懷古于青城山道、或憑吊于蒼溪先烈陵墓、或于寶光大殿眾佛前思考、或于巴郎山埡口觀云,凡文思泉涌處……無一不留下他獨特的洞察視角。塔雙江之所以能在文壇獲得果實累累,只有一句話:他是一個貧民的兒子,草根是他做人行文的根本。因為他的散文孕育于艱辛的歲月,所以能讓我們讀出深刻,讀出股股濃濃的民間煙火味。盡管他的作品中尚存在文字不甚精湛,刻畫風物略欠缺思忖等不足之憾,但我相信頑強的龜有時能勝過兔子的寓言。況且,塔雙江如今已是一匹壯馬,只要他對文學繼續(xù)鍥而不舍,便一定能鬃毛飛揚,疾蹄奔馳于許多同人之前遙遙領先。不信,我們就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