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斗蟋蟀、冬懷鳴蟲、架鷹捉兔、挈狗捉獾……王世襄老人皆樂之不疲;傾心葫蘆、收藏家具、刻竹漆器、著書立說,他樣樣出色。而且以“玩”為生的他,居然玩不喪志,竟然把“大俗”玩成了“大雅”,甚至玩出了好幾門“世紀絕學”。不久前,王世襄先生不幸因病去世,中國文化界又少了一位大師。根據(jù)王老生前愿望,過世后不舉行追悼會,不設靈堂。
94歲不減愛國熱情
2009年12月8日,王世襄先生追思會在中國文物遺產(chǎn)研究院9樓會議室舉行。單霽翔、羅哲文、傅熹年、耿寶昌、謝辰生等文博專家以及王世襄之子王敦煌,出席追思會。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陳進玉首先轉達了溫家寶、李克強等領導的沉痛哀悼和對家屬的慰問。他說,在荷蘭“克勞斯親王獎最高榮譽獎”頒獎儀式上,近90高齡的王老仍能用流利的英語宣讀答謝詞,“王老先生精通中國古典文學、書畫、雕塑、金石、建筑等,并能獨辟蹊徑,深入研究鮮有人涉足的家具、髹漆、竹刻、鴿文化等,在這些領域作出了具有開拓性的貢獻”。
“有一件小事,我至今記憶猶新。2008年6月上旬,我登門拜訪王老。王老當時已94歲,但他頭腦清楚,談笑詼諧、幽默。他見到我們的第一句話就是,‘失事的直升機殘骸找到了’。他指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執(zhí)行搜救任務而失事的那架直升機。我聽后不禁愣了一下。王老一生對祖國和人民的愛,由此可見一斑?!痹陉愡M玉眼里,王世襄是一個始終熱愛祖國和人民的人。
70年前,日本在占領中國領土的同時對中國進行了有計劃、長時間、大規(guī)模的文化侵略。日軍所到之處,上至國家級的博物館、圖書館,下至私人藏室,均無一例外遭到野蠻洗劫與破壞??箲?zhàn)一結束,王世襄即參與了防止文物外流和搶救流失文物回國的工作,可謂勞苦功高。
1945年10月,由馬衡、梁思成推薦,王世襄擔任清理戰(zhàn)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平津區(qū)助理代表,時年31歲。當時他的工作主要涉及:沒收德國人楊寧史青銅器;收購收藏家郭葆昌瓷器;追回美軍少尉非法接受的日本人瓷器;收購長春存素堂宋至清代絲繡;接收溥儀留在天津張園的故宮文物;收回海關移交的德孚洋行的一批文物等。
這些珍貴文物如不是當時及時收回,恐早已流失海外了。
一生保護文物
追思會現(xiàn)場,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帶來了早年出版的《中國營造學社會刊》。該會刊在1930年至1945年間印行,是一份全面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重要刊物。在這本會刊中,收錄了王世襄1933年測繪、考證四川南溪李莊宋墓的文章——《四川南溪李莊宋墓》。
羅哲文回憶起當年與王世襄在南溪李莊宋墓考察的歲月,即興賦詩一首:“難忘六十六年前,古跡班門習調(diào)研。雜草叢中探古墓,旋螺殿里測曲折。陪都共赴護國寶,學社辛勤復會刊。老友魂兮巴蜀望,巴山蜀水笑開顏?!闭劶敖夥徘巴跏老謇先说呐f事,羅哲文在追思會上三度發(fā)言。
對于王世襄一生對文物的保護,羅哲文更是十分敬佩。此事可以追溯到1944年年底,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戰(zhàn)區(qū)文物保存委員會,由當時主持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先生負責,主要工作是編制《戰(zhàn)區(qū)文物保存目錄》,并在軍用地圖上標明位置,防止文物和古建筑毀于戰(zhàn)火。因為參與作戰(zhàn)的還有美軍,這份目錄的翻譯、校訂即交由王世襄完成,當時他是中國營造學社的助理研究員??箲?zhàn)結束后,戰(zhàn)區(qū)文物保存委員會的使命結束,遂改為清理戰(zhàn)時文物損失委員會,主要工作是清理、接受、搜集戰(zhàn)爭中散失的文物,并編制《戰(zhàn)時文物損失目錄》和《文物損失數(shù)量估價表》。
滑過北京上空的哨音
2003年秋天,與王老相依為命幾近60年的夫人袁荃猷因病故去,留下他孤獨地面對窗外枯葉飄落。從那時起,王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鴿子。
王世襄說:“觀賞鴿能把我最美好的想象和失去的記憶帶到遙遠的地方去。”觀賞鴿因此成為王老難以逝去的記憶。
王老說:“一說到鴿子,現(xiàn)在的人自然會想到信鴿和‘和平鴿’。其實,二者都是進口物種,遠不如中國獨有的傳統(tǒng)觀賞鴿,可以圍在場地四周盤旋,還帶著悅耳的鴿哨。”
他在所著的《北京 鴿哨》中曾經(jīng)深情地寫道:“在北京,不論風和日麗的春天,陰雨初霽的盛夏,碧空如洗的清秋,天寒欲雪的冬日,都可以聽到從空中傳來央央瑯瑯之音。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們從夢中喚醒,不知多少次把人們的目光引向遙空,又不知多少次給大人和兒童帶來了喜悅……”
老年的王老很少出門,他很想通過觀賞鴿的放飛帶去他對大自然持久的愛。當觀賞鴿重新盤旋在北京城的上空時,王老的“玩”又上了一個層次。
王老曾說,老北京的鴿子分兩類:樓鴿和觀賞鴿。樓鴿即灰色野鴿,因為住在城門樓上而得名。信鴿難得一見,被稱為“洋樓”即“外國的樓鴿”。至于觀賞鴿,花色、品種繁多。同一品種,其頭、嘴、眼睛、眼皮、顏色、羽毛閃光等等又有許多講究,好壞、貴賤大不相同,它是中國的傳統(tǒng)物種,是完完全全中國的鴿子文化。
帶動明清家具消費時尚
王老喜歡玩的東西極多,但玩得最上心、最過癮的是古典家具。
上個世紀80年代中葉,王老的《髹飾錄解說》《明式家具珍賞》《明式家具研究英文本》等相繼發(fā)表,引起了世界范圍內(nèi)的轟動,致使中國明清家具炙手可熱,價格瞬間上升,狂飆般地成了中國收藏界的新寵兒。山西、陜西等地明清家具潮水一般地被運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拉完明清家具再拉民國時期的家具,拉光了檀木家具,拉烏木、梨木……
因此有人說,王世襄關于明清家具的幾本專著,帶動了整個中國古典家具的收藏和制作產(chǎn)業(yè)。
當時,競相仿效的明清家具在中國各大城市頻頻出現(xiàn),古典家具的產(chǎn)業(yè)化鏈條已經(jīng)成型,新的行業(yè)隊伍不斷強大,許多明清家具的仿制品大批量地銷往國外?,F(xiàn)在,如果你走進北京高碑店明清家具店里,店主的書桌上一定會找到王世襄的著作。
1993年,王世襄《說葫蘆》中英雙語版出版后,北京、天津等地紛紛出現(xiàn)了葫蘆一條街。他的《蟋蟀譜集成》《中國古代漆器》中文版和英文版、《中國古代音樂書目》等書的出版也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反響。
“中國太需要像王世襄一樣的文物鑒賞家了,他和徐邦達以及故去的謝稚柳、啟功,真不愧為中國四大文物鑒賞家?!敝袊奈镅芯克囊晃谎芯繂T這樣說。
相關鏈接: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出生,北京人,九三學社社員。1941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1943年冬,赴川西李莊任中國營造學社助理研究員,學習中國古代建筑學??谷諔?zhàn)爭勝利后,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戰(zhàn)時文物損失委員會駐平津區(qū)辦事處助理代表,清理追還抗戰(zhàn)時期被敵偽劫奪之文物,累計追還、征購數(shù)批文物計2000余件。1946年底任中國駐日本代表團第四組專員,負責調(diào)查交涉歸還文物事宜,追還被劫奪的原中央圖書館所藏善本圖書106箱,并由日本橫濱押運到上海。后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及編纂。歷任國家文物局文物博物館研究所(后改為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古文獻研究所、中國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和研究員。
王世襄學識淵博,對文物研究與鑒定有精深的造詣。尤其是對明式家具的研究,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曾多次應邀赴美、英等國及港臺地區(qū)作關于家具、漆器、竹刻、文人趣味與工藝美術的報告、訪談等。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音樂書目》《廣陵散》(說明部分)、《畫學匯編》《清代匠作則例匯編·佛作·門神作》《竹刻藝術》《竹刻鑒賞》《髹飾錄解說》《明式家具珍賞》(并有英、法、德文本)、《中國古代漆器》(并有英文本)、《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角器》(與朱家溍合編)、《中國美術全集·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并有英文本)、《北京鴿哨》《竹刻》《蟋蟀譜集成》《說葫蘆》(中英雙文本)、《美國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精品選》(中英雙文本、英文本,與 Curtis Evarts合編)、《錦灰堆——王世襄自選集》《明代鴿經(jīng)清宮鴿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