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愛是不可挪開、不能遷移的。
這是南京30年來十大重案之一:2000年4月1日晚11時許,4名來自蘇北的失業(yè)青年,潛入南京金陵御花園一棟別墅行竊,被發(fā)現(xiàn)后,他們持刀殺害了屋主一家4口,而主人是德國人、時任揚州亞星奔馳公司外方副總經(jīng)理的普方,被害的還有他的妻子、兒子和女兒。4名18至21歲的兇手很快被捕,后被判處死刑。
這是一起當年引起巨大震動的特大涉外滅門刑事案。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事情的后續(xù)發(fā)展,完全出乎國人的慣常思維之外。普方先生的母親從德國趕到南京,在了解了案情之后,老人作出一個讓中國人覺得很陌生的決定——她寫信給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個年輕人死刑。案情要點之一是,這4個男青年并非有預謀要殺人,他們先選的是一間不亮燈的空宅,結(jié)果那套正在裝修的別墅沒有東西可偷,于是才到了隔壁的普方家。這位來自德國的普方老母親,對4個殺死她兒子一家的年輕人,沒有選擇判處死刑,而是選擇了愛與憐憫,這真是太出人意外了。換作國人,或許是在法庭上怒斥那兇犯。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边@是如何的寬容與愛的力量呢!人生的愛的抉擇,往往就在幾個關(guān)鍵時刻顯露出重要性和惟一性。
2009年12月30日《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以7000多字的篇幅,作了一個感人至深的報道,標題是《獻給生命的禮物》。這個“生命”是多義的,既是普方一家死去的生命,也指許許多多活著的生命。在普方被害那一年的11月,南京的一些德國人及其他外國僑民,設立了紀念普方一家的協(xié)會,致力于改變江蘇貧困地區(qū)兒童的生活狀況。協(xié)會用募集到的捐款,為蘇北貧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學費,為他們走上“自主而充實”的人生道路創(chuàng)造機會。
這就是普方協(xié)會!這就是活著的人——準確地說是在中國的老外們,在那一刻作出的選擇。因為庭審中的一個細節(jié)給他們很深的觸動:那4個來自蘇北農(nóng)村的年輕人,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沒有正式的工作。
因為愛,所以“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蘇北窮,蘇南富,這是歷史地理形成的現(xiàn)實。要在蘇北杜絕再出現(xiàn)殺害普方那樣的年輕人,靠仇恨是沒有用的,最大的力量來自愛,來自四面八方的關(guān)愛,而這種愛要從童年開始涵育熏陶。童年影響一生。童年如果受到一次愛的浸潤,那么可能一生都有愛的繁茂生長;童年如果受到一次恨的傷害,那么可能一生都有恨的種子在萌芽。
當然,所有這些被幫助被關(guān)愛的孩子,都與那4個殺人犯無關(guān)。這是一個冬天里的溫暖細節(jié):在南京東郊的國際學校里,有棵特殊的“圣誕樹”,每當臨近圣誕節(jié),樹上就會掛出上百個小卡片,上面寫著蘇北農(nóng)村孩子的名字等信息;每位經(jīng)過這里的外籍學生,都會摘下卡片,然后回家與父母一道,籌備禮物,給蘇北的孩子們寄去新年的祝?!堑模@是“立人立愛”;付出一次愛,收獲的是愛的平方。
一個在童年、在孩提時代受到愛的浸潤的人,哪怕僅僅一次,哪怕那愛來自陌生的遠方,都能在童心里埋下善良的種子??涩F(xiàn)實世界中,我們見識了太多“恨的播種”:在云南昆明盤龍區(qū)某小學,3名學生因忘了按要求自帶潔具清掃教室,被班主任老師無情地裸體罰站。這是“愛集體”的教育嗎?非也,這是剝奪人自尊的恨的教育。在紅旗渠的故鄉(xiāng)、河南省林州市,一個8歲小學女生,因答不上數(shù)學老師的問題,竟被揪裂了一只耳朵。這是“提醒你”的教育嗎?非也,這是把身與心一起摧殘的恨的教育。我們多少教師,沒有“賞識教育”的概念,而只曉得“懲罰教育”的陋習!而人的一生,往往就在那一次脫成裸體、揪裂耳朵中,轟然倒塌了。
教育改變?nèi)松?。好的教育讓人向善,壞的教育使人向惡。你愿意別人怎么待你,那么你也要怎樣待人。愛需要一舉一動?!澳愕恼?,你的竿,都安慰我。”從小播種愛,讓孩子們從小受到愛的浸潤,愛的收獲才會最大化。
在人類的世界,只有付出的愛,才是真正的潛力股。
做有愛的、善良的人,是一個人的情懷;同樣,也是一個團體的情懷,一個民族的情懷。當愛的情感升華為關(guān)愛的情懷,那么,她就會潛移默化為一種文化,一種滲透到骨髓里的文化。而文化,則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標志、一個民族內(nèi)涵的表達、一個民族可愛到令人尊敬的璀璨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