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歲的增長,對于過年也日漸淡漠,除了地點不一樣(正常是一年娘家一年婆家輪著過)外,日子過得和往常的差別不大。也因為離家久了,一些春節(jié)習俗也從我的生活中剝離了。但看著街邊小商鋪里高高低低日漸密集掛起的各色紅燈籠,腦海里對年少時期在老家過春節(jié)的記憶便會自動閃現(xiàn),我想,這種記憶便是區(qū)別一個人是哪里人的標志性信息之一了。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對于怎么過春節(jié)這個中國人特有的節(jié)日,每個地方的風俗都略有差異。老家福安過年和閩東地區(qū)相差不大,但也自有其特點。農(nóng)歷十二月下旬開始,過春節(jié)的序幕便在福安城鄉(xiāng)拉開序幕了。標志便是家家戶戶都要進行的大掃除,這是全年清洗最徹底的一次,上上下下,角角落落,廳堂墻壁,被褥衣物都要洗個一塵不染。每當這時收破爛的生意總是很好,我的凡大箱小人書便是在這年度“大洗”中被媽媽逐年減少“收藏量”直至最終一本不留的。
節(jié)前的最后一周時間是忙碌的備年貨、布置居室時間。那時,很多過年的糕點都是自家制作的。不像現(xiàn)在上商場一次性解決就可,福安的年味就在這個時候開始飄香。福安過春節(jié)的一個代表性糕點是爆米花糕,幾乎家家都會備一點,那時我們家每到春節(jié)就請我外公來我家?guī)臀覀冏?。一口大鐵鍋,按比例加入糖、水、麥芽,煮到一定火候,再加入炒好的爆米花,攪拌,冷卻,凝固,切塊,前后需要將近2個小時,很多美好的期待也在這漫長的等待中隨著這逐漸濃郁的糖香不斷升騰,心急的我們總是還沒等糕點冷卻凝結成塊就開始大快朵頤。一般自制的糕點都會在祭灶神之前做好,嫁出去的女兒給娘家“送年”(過年的禮物)也需在此之前送好,否則過期不算,是失禮的行為。祭灶神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每戶有固定日期,俗語有“官三民四”之謂)舉行,這是老百姓對灶神爺一年“賄賂”一次的儀式:每家灶臺上擺列米酒、糖飴、水果等供品,點燃香燭、焚燒紙折元寶,由家中年長婦女領頭致祭,諸灶神爺吃好喝好用好,保佑新的一年事事順意,而后親鄰間開始輪流請吃祭灶糖,順便評點一下各家主婦的手藝。
除夕之日,是各家年前最忙碌的一天了。最后的大采購就在這一天,因此菜價也往往比平日要高些。采購完畢,最后的除塵工作也結束后便是合家團聚吃年夜飯。飯桌上忌諱講不吉利的話i吃完后碗里要剩飯,取“食足有余”之意,飯畢,人們在住宅里貼上新年畫、春聯(lián),有些比較忙的人往往這個時候還會到我家來叫我爸幫忙寫對聯(lián)。這天夜里,灶臺前的燈一般是通宵達旦點著,俗稱“照年”;灶上焚香燃燭擺糖、桔等供品,取糖甜桔圓之意,希望來年日子甜蜜、合家團圓、大吉大利:灶堂里埋放火種取“煙火不絕”之意;并在墻壁上釘釘,希望來年“添丁”,人丁興旺。還在器皿上貼紅紙剪成的“喜“字、“壽”字或紅紙條,以示吉利。最后一家大小沐浴,媽媽把所有的臟衣服都洗掉,表示清清爽爽迎接新一年的到來。但是新衣服卻是要到初一才穿的,因此我們那時大都拿著“壓歲錢”,抱著明天有新衣服可以臭美的的激動心情上床睡覺的。
初一一大早便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醒來了。福安人有初一鞭炮放得早福氣也來得早的說法,因此大家便爭著早起去寺廟、祠堂等處放鞭炮了。初一的早餐餐桌上必定有這幾樣菜:長線面(寓意長命百歲)、菠菜(福安本地話叫“紅頭菜”,寓意一年紅到頭)、花萊(“發(fā)財”諧音)、豆腐(“都有”諧音)。記得小時候初一時我家一人要吃一碗線面,后來媽媽看我們實在是吃不下,便做了改革,只做一碗,大家夾幾筷意思一下就是。如果是信佛教的人,初一早上還要吃素,葷菜是不能上桌的。早餐過后,家家燒好開水,備好糕點,大家都穿上新衣服等著客人的來訪了。初一是福安賀年日,家家必備冰糖茶、米餅、糖飴、水果,熱情待客。每一個客人到來時,主人必定會先端上一杯甜茶水:白糖或冰糖、紅棗、花生等;中上開水即可,一個上午往往多走幾家,單單甜茶水就會把肚子撐得很飽。初二是“白年日”(祭奠死者的日子),忌來客串門。一般初二那天家里有客人的人家都是近年家中有人過世的,所以這天媽媽、奶奶總會千叮嚀萬叮囑我們不要隨便去人家家里造訪,會讓人誤會詛咒人家家里死人的意思,大人會不高興的。但是,如果初一已經(jīng)去過那家了,則初二再去就無妨了。有時避免不了也去了,比較開明的主人則會很聰明地為彼此“開脫”沒關系,沒關系,自家人不禁忌。不過據(jù)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那么“迷信”了。初三、初四女兒、女婿回娘家,伴手禮最常見的是有一小桶新鮮海蠣,我有四個姑姑,所以那兩天我家的海蠣特別多,常常吃不完,只好分給鄰居。不過現(xiàn)在大都直接用現(xiàn)金替代了,愛吃多少自己買去,簡單省事,算是與時俱進了。初五開始,福安人做年就告一段落了,開始生意和生計。
十五對福安人來說是過小年,也是做年的最后一天,民間春節(jié)慶?;顒右彩堑秸率迦赵惯_到高潮。街市上張燈結彩,有“迎鐵機”、“馱故事”(由若干兒童扮演神話戲劇人物,分別坐在人肩上)、“踩高蹺”等,魚龍燈舞,管弦樂奏,鑼鼓鞭炮銃聲震天動地,狂歡直至深夜。直至過了元宵節(jié),福安人心理上的“做年”才告結束,大家正式開始該千嘛干嘛,如此年復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