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萬物低喃,我卻心緒煩躁,輾轉(zhuǎn)難眠,品茶能安撫動蕩不安的心情,回歸純粹的安寧。翻找遍家中角落,尋到一泡水簾洞的老叢水仙,朋友饋贈,獨有一泡,一直遇不到合適的品飲情境,便不舍隨意泡去,難得深夜獨飲倒是能品出個中真味。
剪開泡袋一角,把蜷成條索狀的干茶倒入白瓷蓋碗杯,細觀干茶,根根壯實勻整,焙火到位,荔枝面略顯,聞干茶香,霸道的炭火香清幽的老叢香沖上鼻腔。感覺打了個顫栗,渾身的細胞一瞬間清醒。
沸水高沖,巖韻花香伴著水的溫熱濕氣迎面而來。全身干涸的細胞開始盈潤飽滿,驅(qū)走忙碌一天的倦怠與深夜的孤寂。品茶前都有一個短暫的觀茶聞香的過程。這是了解茶性醞釀情感的過程,從干茶的巖火香到開泡來的花香都在催生著品者的情緒。
過濾出湯。第一道茶水略深褐黃色,較沉穩(wěn),沸水浸出附著在干茶表面的焙火物質(zhì),溶解于水中變成濃郁的焦糖味,有咖啡的醇厚,又不似那般甜膩,茶湯在口腔中停留,巖火的清香在味蕾上蕩開,好比走在午后的山林,四處彌散著被日光烘烤過山巖的氣息。
第二道水,湯色淺黃色略透紅,同樣的巖火香。不如第一水那般強烈,水中帶著幽幽的花香,這便是巖茶特有的“巖骨花香”。那么多茶人傾心巖茶也不難理解,錚錚巖骨與輕柔花香能如此巧妙結(jié)合。的確是天物造化的神奇。掩藏于“巖骨花香”之中,還有一縷類似青草的香在舌尖停留,這是一種幽遠的山林的味道,潮濕而冰涼,就像山中細小的蟲鳴,需要靜靜聆聽。
這種青草香味是老叢水仙特有的香,茶人們把它稱為叢香。水仙茶樹在山林間生活了幾十年甚至百年,樹干枝干上爬滿青苔,久而久之,水仙茶樹的青葉吸附了青苔的香氣,制成茶葉便帶有所謂的叢香,這種獨有的青苔香便成為水仙茶種年份上的辨別依據(jù)。
兩水過后,干茶完全舒展開來,第三道的浸泡時間稍加延長,讓葉片與水充分結(jié)合,釋放更多內(nèi)含物質(zhì)。茶湯入口。較前兩道更厚實細滑。茶味出現(xiàn)階段性變化,味蕾最先接觸到的依然是炭火香,已不如先前霸道,火香褪去,化作甘甜潤喉的蜜糖香,伴隨著青草花香回蕩在口腔中,耐人尋味。
緊接著沖泡第四道水,火味淡化,花草香氣依然飽滿,集結(jié)于杯底,濃郁不散,茶湯厚度不減,卻多了幾分鮮爽?!伴g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漸弱的炭火香像黃鶯的婉轉(zhuǎn)鳴唱;綿長清幽的花香在水中蕩開,像清泉在沙灘底下流淌。第五道,大部分火味已褪去。水仙特有的香氣全顯,茶湯依然柔軟順滑。
茶飲過半,此時的夜更深了,透過那濃厚的夜幕能有多少人同我一樣興致盎然。深夜獨品,多少有些“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不過我似乎也醉在茶里了。萬籟俱寂,我與茶相對無言,卻在聞香品水間道盡萬般。
凝神間,第六道浸泡過長,茶湯的色澤加深了些許,入口微澀。轉(zhuǎn)化回廿快,叢味飽滿,靜靜的回味,甜爽收斂的感覺在口腔中升華,氣韻流轉(zhuǎn)。
第七道。蓋子上有淡淡的奶香。很是愜意,水味雖然加重,但依然很滑,回甘還是很好,發(fā)現(xiàn)巖茶越往后品越是一種享受。雖淡卻韻味十足。觀看葉底,葉片像花朵般綻放,油潤柔軟。
再往下沖泡,滋味逐漸淡薄,茶香也慢慢彌散在夜幕中,我沒有停止泡飲,即使茶湯已經(jīng)淡如清水。完整的一泡茶,我們既要欣賞它芬芳四溢的激蕩,也要接受它芳華褪盡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