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發(fā)財”源于廣州
“恭喜發(fā)財”這句祝詞究竟源于何時、何地?據專家考證,此語確系廣州人的“特產”,它出現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時,“洋務運動”在中國興起,許多外國的商人來到廣州做生意,開辦洋行,招收了不少中國人到洋行工作。19世紀初,一個名叫威廉的英國青年到美國在廣州開辦的旗昌洋行供職,在那里,他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了一本《洋人在廣州》的書。其中有一段寫道:“在清代,廣州十三行一些吃洋務飯的中國人,每逢過年時,都會到洋人的商館里去拜年,一進門口里便不停講著‘恭喜發(fā)財’。”根據專家們的詳細考證,這是一本最早記有“恭喜發(fā)財”一語的書。中國人拜年的祝語一向都是“健康長壽”、“吉祥如意”之類,為什么廣州人會發(fā)明“恭喜發(fā)財”一語呢?據推測,當時洋行發(fā)給中國雇員的薪金,大都是跟洋行每年利潤的高低緊密相聯的,生意好,薪金就多些。所以祝愿雇主發(fā)財,也就是在心里祝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多賺點錢,生活過得好些。
貼春聯始于何代
傳說古代東海度朔山的一大桃樹下有二神,他們主管萬鬼。后來,民間在春節(jié)時候,為驅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畫上這兩個神像,叫作“桃符”。到了五代,蜀主孟昶親自在桃符題了“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賀長春”一聯,被視為最早的春聯。到了宋代,春節(jié)貼春聯已經成為一種風俗了,王安石便曾在詩中寫過:“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倍约t紙書寫春聯則始于明朝。
“吻”不是外來詞
每當人們讀到“吻”字,便會聯想到“親吻”、“吻別”等詞語,由于這些詞帶有一點“洋味”,有人便以為“吻”是外來詞。其實,“吻”字是地地道道的“國產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就收有“吻”字,可見這個字至少有1800多年的歷史。關于“吻”的由來,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極端落后,沒有碗、杯等盛水器皿,人們都直接用口吸水解渴。而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因為不會用口吸水,于是,母親便先把水含在嘴里,再嘴對嘴地哺給小生命。這種充滿母愛的行為被后人沿襲下來,成了親人或戀人表示愛意的舉動。
牙刷始于元代
牙刷的稱謂,最早見于元代,郭玉詩中有云:“南洲牙刷寄來日,去垢滌煩一金值?!闭f明在元代牙刷就已經在上層社會中使用。而在下層社會,人們還是多用柳枝作為揩齒工具。當時刷牙所用的藥物主要是鹽,有時還加幾味草藥,研成末,調為揩齒粉。從距1000多年前的遼代古墓中出土的兩把古代骨制牙刷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最早的牙刷,比歐洲的牙刷至少早出現600年。
鞠躬的起源
鞠躬起源于中國。商代有一種祭天儀式“鞠祭”:祭品為豬、牛、羊等,將整體彎卷成圓的鞠形,再擺到祭處奉祭,以此來表達祭祀者的恭敬與虔誠。這種習俗一直保持到現在,不少地方逢年過節(jié),拜祭祖先天地時,人們總把整只雞鴨卷成圓形,或把豬頭豬尾放在一起,表示其頭尾相接,這就是由鞠祭演變而來的。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逐漸援引這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地位崇高者或長輩的崇敬。于是,彎一彎腰,象征性地表示愿把自己作為鞠祭的一個犧牲品而奉獻對方。這就是“鞠躬”的來歷。
2009年世界十大考古發(fā)現
1,“戈達德”號沉船:考古學家對在加拿大育空水域發(fā)現的“幽靈船”進行了深入勘測,這是一艘百年前淘金者乘坐的“戈達德號”,它現在保持著原狀。考古人員在“戈達德”號的甲板上發(fā)現了船員棄船而逃時丟下的靴子。在此之前,還從未在育空地區(qū)發(fā)現保存如此完好的沉船。
2,盎格魯撒克遜寶藏:考古工作者在英國中部一個牧場發(fā)現了一座寶藏。它被埋在地下已1300年之久,被認為是迄今發(fā)現的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最大寶藏。
3,鑲滿寶石的史前牙齒:美國土著人牙齒上鑲嵌寶石的技術可追溯到2500年前。這表明,北美南部早期居民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牙醫(yī)之一”。
4,莫切文化古墓:美國考古學家在秘魯首都利馬以北750千米處發(fā)現了一座屬于印加時期莫切文化的墳墓,從中發(fā)現了大量寶物。這座墳墓具有1500年的歷史。
5,詹姆斯頓神秘石碑:美國考古學家在弗吉尼亞州的詹姆斯頓發(fā)現了一塊極為罕見的石碑,石碑是在詹姆斯頓當地最著名的領袖約翰·史密斯船長1609年所打的一口井下面發(fā)現的。它將為我們了解這個殖民地的早期歷史提供重要線索。
6,麥田怪圈狀史前建筑群:考古學家在英國南部發(fā)現了一個史前建筑群,從空中看,這個建筑群就像一個個怪異的麥田怪圈。建筑群的歷史比附近的巨石陣遺址還要早1000年。
7,二戰(zhàn)日本“超級潛艇”:美國科學家在夏威夷海域發(fā)現了兩艘二戰(zhàn)時期的日本“超級潛艇”。這兩艘潛艇已沉沒海底60余年。
8,“黑胡子”海盜遺物:美國考古學家在北卡羅萊納州附近海域的沉船上發(fā)現了大量珍貴文物,這艘沉船屬于18世紀一位臭名船著的、綽號為“黑胡子”的海盜。
9,“吸血鬼”女尸頭骨:意大利考古學家在威尼斯挖掘一處中世紀墳墓時,首次發(fā)現了“吸血鬼”尸體骨骼。所謂的“吸血鬼”其實是瘟疫等疾病的受害者。在中世紀的歐洲,根據民間傳說,一些瘟疫會被這些“吸血鬼”傳播,他們死后會咬開裹尸布,然后吸食人血。因此,人們對那些可能變成“吸血鬼”的尸體進行了特殊處理,防止他們死后變成吸血惡魔。
10,青銅時代女尸遺骨:考古學家在德國中部對幾個年代可追溯至石器時代初期的墳墓進行了大規(guī)模考古挖掘,從中發(fā)現了鑲嵌有狗牙的首飾和一具以坐姿埋葬的女尸骨骼。據考古學家介紹,這名女子生活在青銅時代早期(大約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
責任編輯 蒲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