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開朗,活躍……認(rèn)識我的人可能都會這么說吧。的確,我對一切都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這樣的性格來自于書本。我愛書,為了看一本好書,我可以一夜不睡。在書的誘惑下,我就是這模樣。書也附贈了我另一種性格:多愁善感。我曾為李煜傷懷,亦曾為陶淵明、屈原可惜……在寂寞的天空下,我時常會對著天空發(fā)呆,想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比如:我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我的存在對這個世界有什么意義?我到底是誰?也許對于我這樣一個十六歲的學(xué)生來說,說這些有點(diǎn)“故作老成”,但確確實實,我腦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想法。毋庸置疑,雖然這種常懷憂思的性格有時也會使我感傷,但我依然對書充滿了感激!
人生如一張白紙,成長中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都會在上面留下永難拭去的痕跡。但是,不論白紙上沾染了多少斑斑點(diǎn)點(diǎn),我們依舊要走下去。畢竟,只有經(jīng)歷過,才會無憾人生。
——題記
仿佛,從我降臨到塵世的那一刻起,上天就注定了我異于常人的命運(yùn)。因此,我的成長必定比一般的人要坎坷得多。至少,在親情上,我所得的,寥寥無幾。
剛出生那會兒,父親的笑容在見到我的一瞬,凝固了,只因——我是女孩。當(dāng)初,我還不懂。直到后來,母親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你呀,唉,都是你那父親,固執(zhí)得要命,從小到大,都沒對你笑過??墒?,誰讓你是個姑娘呢?”一剎那,我突然明白了父親每次見到我時的那種神情:冷漠,又帶著些疏離。甚至有一次,當(dāng)我見到鄰居抱著兒子轉(zhuǎn)圈兒,滿心羨慕,要求不茍言笑的父親也抱一抱我時,他蹙起眉頭,不帶感情的話語響起:“去,叫你媽抱,身上玩得這么臟!”那種表情,我至今難忘——深深厭惡。作為一個父親,不僅不愿與自己的孩子親近,竟然還對我感到厭惡——父親,讓我嘗到了成長過程中的第一種滋味——苦澀。
不久,父母就去了遙遠(yuǎn)的西安,我,則是留在了姥姥家。姥姥待我極好,但對我的要求也是異常地高。她總會在我入睡前,用一種近乎飄渺的聲音自語:“丫頭,你不要怪我對你嚴(yán),你要努力,讓你那不負(fù)責(zé)任的父親看看,他不屑一顧的女兒的本事!”我在朦朧中點(diǎn)了點(diǎn)頭,心中默默立誓——“總有一天,我會讓你們另眼相看!”姥姥,使我品嘗到了成長道路上的另一種滋味——堅強(qiáng)!
上了初中后,我寄住在了阿姨家中。阿姨是媽媽的妹妹,她不忍姥姥年紀(jì)大了還要照顧我,也不忍我一人獨(dú)自生活,于是就將我接到她家。由于父親的原因,我很早熟,我懂得如何不讓心中的情感流露出來。所以,當(dāng)冬天來臨,我做作業(yè)直到深夜,腳已凍得失去知覺,阿姨半夜醒來,問我是否感覺冷時,我笑著說“不冷”,我不愿讓她擔(dān)心。她看著我,欲言又止,離開了。不一會兒,阿姨又回來了,手中多了個熱水袋:“冬天,早點(diǎn)睡!”待她走后,我關(guān)上門,無力地靠在門上,冰冷的淚水無聲地滑落……阿姨,實在不知道如何感謝你。每天凌晨你早早起床為我洗衣煮粥;我不止一次看到你洗衣后使勁搓著凍紅的雙手——母親待我都不曾這般體貼入微……阿姨讓我感受到了我那從不曾有過的深切的母愛。成長的第三種滋味——溫暖,瞬間彌漫心扉。
阿姨曾對我說:“欣兒,你恨你父母么?我希望你別恨他們,雖然他們對你不是太關(guān)心,但帶著恨意生活,很累?!彼囊环?,問倒了我。我恨他們嗎?也許,起初是有的吧?那天父親回來給我買衣服時,問:“你生活很累吧?我和你母親對你……”我看了他一眼,狠下心說了一句:“當(dāng)然累!我知道,因為我是個女孩!”他驚詫了一下,爾后對我的挖苦無奈地?fù)u了搖頭。也許我早就明白,自己的成長之路無限艱辛,命里注定我活得比別人累,但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從不怨天,也不恨命,我甚至感恩我的存在,至少我是健全的人。父親對我的種種,就讓它們過去吧!我為自己而活!
在成長的路上,我也許磕磕絆絆,但我無悔。如今,我懂得:命運(yùn)并非薄待了我,它讓我比常人早一步品嘗到了人生的磨難。我的人生也許不完美,但絕無欠缺;我的成長也許坎坷,但絕不空白!成長的滋味遠(yuǎn)不止以上三種,再多我也一一接受;人生目標(biāo),遠(yuǎn)不止心中那一個,再美我也始終如一。就讓我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品味,不帶消極色彩地去領(lǐng)悟那種種滋味吧!
(指導(dǎo)教師:陳建英)
寫作感言
我是這樣寫《成長的滋味》的
我從小是在外婆家長大的,父母常年在外,對我的關(guān)懷甚少,因而外婆對我的影響很大。她一向嚴(yán)厲,說過:“人呢,要自愛,一切靠自己?!蔽颐靼住?/p>
后來父母離婚了,一切在平靜中了結(jié)。不過還好,媽媽有個好妹妹——我的阿姨。她在我上初中時將我接到她家,盡心地照顧我。對她,我只有感激。
我曾對父母的離異有過怨恨。不過,我沒有叛逆,只是選擇冷眼旁觀,他們與我交談的時候,我也只是默不作聲,從未出言嘲諷。拜他們所賜,我將一切看得很開。在同學(xué)老師面前,我永遠(yuǎn)是最開朗的。我有什么理由因為家庭生活的緣故來影響友情和師生情誼呢?
至于現(xiàn)在,那恨與怨早就煙消云散了吧!它們終究是敵不過骨肉親情,敵不過血濃于水。也許在寫下這篇文章的那一刻,我就舍棄了精神包袱,找到了一個宣泄口,傾吐了這十幾年來心中的秘密,此刻,我生如夏花!
老師眼中
馮欣性格十分開朗,父母離異的陰影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出來。她曾經(jīng)說過這是大人的事,我不會就此而消沉。她對人很坦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說。好朋友這次考試超過了她,她會說:“別得意,下次我要超過你?!焙门笥颜Z文不如她,她會積極傳授自己學(xué)語文的方法。
作為班干部的她,是老師的好幫手,老師交給她的任務(wù),她總是盡心盡力地去做。在學(xué)習(xí)上,她十分努力,她好學(xué)上進(jìn)的精神總是感染著班里其他的同學(xué)。
感情豐富、能說會道的她,喜歡閱讀,又十分勤奮,她應(yīng)該天生就是學(xué)語文的料。(陳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