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在興建三峽工程決策的最后階段,我奉長江流域規(guī)劃辦公室(簡稱長辦,即現(xiàn)在的長江水利委員會)黨委之命,從1991年6月暫調北京,擔任水利部三峽工程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兼辦公室副主任,歷時兩年有余,見證了三峽工程決策的場景。那些日日夜夜,我一直沉浸在興奮、激動、熱烈而又緊張的氛圍之中,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從下“毛毛雨”到
“中雨”、“大雨”
1991年2月的一天凌晨,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的王任重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聲音,劈頭就問:“任重同志,那個《三峽在呼喚》的錄像片你看過了嗎?”王任重聽出電話是國家副主席王震打來的。王震說:“看了那個片子我睡不著覺呀!我想找?guī)孜豢茖W家談談三峽工程,給中央寫個報告。全國人代會馬上要召開,時間很緊,不能再拖了!可是我跟深圳的同志早就約好了要去考察,時間不好改了。我看你春節(jié)也別在北京過了,咱們一起去廣州,你提個專家名單。”王任重對三峽工程一直很關心,也收到了錄像片《三峽在呼喚》,他答應王震,馬上安排這個座談會。
《三峽在呼喚》這個專題片,是由李伯寧創(chuàng)意、策劃并親自主持制作的。李伯寧曾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三峽省籌備組負責人,時任國務院三峽地區(qū)經(jīng)濟開發(fā)辦公室主任。他在三峽工程重新論證工作快要結束時,考慮到要按照論證意見,攝制一部《三峽在呼喚》專題片,供中央領導參閱。這個想法得到長辦主任魏廷琤和總工程師洪慶余的支持。1989年6月初,洪總找我談話說,李伯寧部長點名要你去寫這個片子的腳本。洪總還和我商量了片子的內(nèi)容和結構。
不久,我赴京,住在玉淵潭招待所,苦戰(zhàn)三晝夜,寫出了片子腳本的初稿,但在寫作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這個片子的基調是科學說理,但怎樣在如實介紹工程論證、工程效益這些理性闡述中,注入一些生動活潑、飽含感情、能打動觀眾的內(nèi)容呢?這使我一度徹夜難眠。
就這樣,在李伯寧主持下,最終拍出了《三峽在呼喚》專題片。片子拍成后,他親自安排,一一送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手里,請他們抽空看看。后來,李伯寧告訴我,王震副主席的秘書告訴他,他隨王老多年,深深了解王老是一個性格開朗、從善如流、疾惡如仇的人,有時會開懷大笑,有時會暴跳如雷,是個“不怕死,不貪功,不愛財”的真將軍,想不到他看了這個片子,卻忍不住流淚了。第二天一早,就給王任重打了電話。
沒過幾天,張光斗、嚴愷、張瑞瑾、魏廷琤、楊賢溢、殷之書、劉兆倫等十幾位專家,從全國各地趕赴羊城。
1991年2月17日,也即大年初三,王震、王任重一起,與專家們在廣州座談,共商三峽工程建設大計。會議開了兩天。專家們從防洪、發(fā)電、航運、泥沙和人防等方面提出了積極建議。會后,王震副主席奮筆疾書,給黨中央寫了一封信:“我看了《三峽在呼喚》錄像片后,心情很不平靜,找任重同志商量后,邀請了幾位著名水利專家教授在廣州進行座談討論,主要是聽一聽關于加快三峽工程建設的意見。聽了專家教授的發(fā)言,我深感有必要大聲疾呼促進工程上馬,即使三峽工程近期上馬,也為時很晚了,不能再作推遲。”信中還對三峽工程的宣傳工作提出建議與意見,認為,應該讓專家們發(fā)表正面文章,向社會各界人士宣傳,統(tǒng)一認識,以利建設。還說,三峽工程論證過程中一直不讓正面宣傳,淡化宣傳,有意回避,好像輸了理,使反面意見不斷擴散,左右輿論,起了很不好的作用,現(xiàn)在應予糾正。這次座談會對三峽工程決策起了推動作用。
1991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時任全國政協(xié)常委的李伯寧就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水利是國民經(jīng)濟的基礎產(chǎn)業(yè)”和對“三峽工程”未作應有的表述,向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王任重寫信,提出意見和具體建議,并且指出,過去我們在宣傳三峽工程決策上有失誤,即對于三峽工程不允許正面宣傳,使三峽工程的歪曲宣傳,在國內(nèi)外輿論上占了上風。而對三峽工程的真實情況和重要意義缺少正面宣傳,因而在社會上產(chǎn)生很大誤解,這是個重大失誤,應該總結教訓,加以改正。
王任重隨即將李伯寧的意見和建議報請江澤民、李鵬各位常委和鄒家華閱。3月30日,江總書記批示:“看來對三峽可以下毛毛雨,進行點正面宣傳了,也應該開始做點準備,請李鵬、家華同志酌”。鄒家華副總理作為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主任,4月3日批示:“關于正面如何進行宣傳,請楊振懷同志考慮?!比龒{工程宣傳工作的各項準備,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
5月8日,鄒家華在水利部報送的《關于三峽工程宣傳的意見》上批示:“對三峽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傳中,要講清防洪的作用和保護千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的重大意義”。這為新聞傳媒提高對三峽工程的認識起了推動作用,并指明了報道宣傳的主要方向。
5月22日,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徐惟誠主持召開“首都新聞單位三峽工程宣傳工作通氣會”,傳達貫徹中央領導關于三峽工程宣傳工作的重要批示。會議聽取了水利部總工程師、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副組長兼技術總負責人潘家錚關于三峽工程情況的介紹和水利部副部長張春園關于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審查情況的介紹。會議決定近期組織首都新聞單位負責人到三峽地區(qū)實地考察。
6月13日,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辦公室和水利部聯(lián)合組織首都23家新聞單位負責人,由水利部組織專家陪同,乘“天鵝”號輪船,從重慶出發(fā),順江而下,對三峽庫區(qū)、三峽壩址、荊江大堤、洞庭湖區(qū)實地考察。長辦派出由文伏波副主任、洛敘六副總工程師、趙時華高工和我組成的工作組全程陪同,隨時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長辦宣傳處應工作需要,趕印了兩個小冊子,一是黃色封面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guī)劃簡要報告(1990年修訂)》;一是綠色封面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論證情況》。這兩個小冊子深受首都新聞界同仁的歡迎,直到一年之后的“兩會”前,參與報道三峽工程的記者和編輯,幾乎人手一冊,親切地稱之為“黃皮書”和“綠皮書”。
10月15日,水利部正式成立三峽工程宣傳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我擔任常務副組長兼辦公室副主任。辦公室成立后,一直在水利部南院東樓三樓大平臺的活動板房里辦公,由于座機號碼和微波最后四位是4836,于是人們就把三峽宣傳辦簡稱為“4836”。三峽宣傳辦成立后,中宣部向首都各大新聞媒體發(fā)布通知,凡有關三峽工程的稿件,包括社論、評論、通訊、專訪、新聞等,都要經(jīng)三峽宣傳辦審閱簽字,并通報了電話號碼和我的姓名。一時間,“4836”成為新聞媒體了解情況、送審稿件、索取資料等常來常往的地方。許多傳媒還約我前往,介紹三峽工程的概況、論證的重點問題和當前發(fā)展的態(tài)勢,商談宣傳三峽工程的計劃。
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和各大傳媒宣傳報道的不斷深入,三峽宣傳辦適時提出建議,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徐惟誠先后主持召開了三次三峽工程宣傳工作發(fā)布會和通氣會,使三峽工程宣傳工作在健康的軌道上,逐步引向縱深發(fā)展。
在此前后,首都和地方各大媒體都根據(jù)各自讀者群的需要和關注的重點,開辟了各具特色的專欄,如《人民日報》的“三峽工程論壇”,發(fā)表了湖北、湖南兩省省長和各方面權威專家的署名文章,有時還配上精美圖表。中央電視臺連續(xù)8天,在每晚新聞聯(lián)播后的黃金時間播出系列專題節(jié)目“關于三峽工程的報道”?!吨袊麍蟆返摹皩<颐瞬稍L錄——三峽工程前期工作巡視”,《工人日報》的“話說三峽工程”,《法制日報》的“三峽走馬”,《光明日報》的“長江三峽工程問答”,《科技日報》的“三峽工程大家談”,《經(jīng)濟日報》的“三峽工程設計忙”,《經(jīng)濟參考報》的“縱談三峽工程”,《長江開發(fā)報》的“三峽工程從歷史中走來”,《湖北日報》的“三峽工程縱橫”,《長江日報》的“話說三峽工程”,都各有特色,眾彩紛呈。這種有針對性的專欄報道,對深入宣傳三峽工程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對于三峽工程決策前后的宣傳工作,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組長錢正英在1992年1月7日就這個問題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時說:“對于前一階段有關三峽工程的宣傳,我都親自看了,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三峽工程的宣傳是按中央的部署進行的,是令人滿意的。三峽工程宣傳的目的,主要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三峽工程,認識到它的防洪為主的巨大綜合效益和它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意義。這次宣傳難為了你們,首都新聞界的同志,做了可貴的努力,過去多少年不讓宣傳;這次要在短短的兩三個月里,讓廣大人民了解幾年、幾十年所做的工作,實際上是一次補課?!?/p>
交付全國人大表決
為了慎重決策,黨中央決定將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提交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最后決策。一項工程即使是極其重要的工程,提交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決策,不僅在中國絕無僅有,在世界工程史上也是罕見的。
興建長江三峽工程議案是由國務院提交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為了這項議案,國務院十分謹慎。
1991年12月6日,李鵬主持總理辦公會議,聽取水利部關于全國人大常委會、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組團考察三峽工程的情況匯報。三峽地區(qū)經(jīng)濟開發(fā)辦公室主任李伯寧在會上匯報了移民試點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發(fā)表了主張三峽工程上馬的意見。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王光英發(fā)表了要求興建三峽工程、盡早決策的意見。會議認為,幾十年來為三峽工程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1986年以來又進行了重新論證,時間之長,工作程度之深,都是少有的。
1992年1月1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專門討論三峽工程,準備作為議案,提交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2月19日、20日兩個上午,江澤民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經(jīng)過討論,作出結論:同意國務院所提議案,同意鄒家華所作報告,報送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江澤民還特別提出,按照人大組織法,現(xiàn)在報送還來得及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曹志回答,現(xiàn)在報送,符合人大條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意馬上報送。
3月16日,李鵬總理以國函(1992)24號文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了《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議案》。
3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在人民大會堂向全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作了題為《關于提請審議興建長江三峽工程議案的說明》的報告,同時向每位代表、委員發(fā)送了一份《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興建長江三峽工程議案說明的附件》,然后由人大各個代表團、政協(xié)各個組分別進行討論、審議。
為了使“兩會”代表、委員充分了解有關三峽工程的論證情況,并隨時解答代表、委員提出的各種問題,經(jīng)會議秘書處批準,由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各有關方面專家80余人,列席人大、政協(xié)討論會。這些同志集中住在燕京飯店,在代表、委員分組討論時,分赴各組,聽取代表、委員對三峽工程的意見,接受他們的提問,并解答能夠解答的問題。
我當時分工負責聯(lián)絡住在京西賓館的軍隊人大代表團和住在友誼賓館的政協(xié)委員5個小組。我?guī)缀趺刻於荚谶@兩處奔波,軍隊代表們特別關心人防問題,他們不了解早在1959年周恩來總理就親自部署由副總參謀長張愛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國防科委錢學森、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錢正英、長辦主任林一山組成領導小組,開始關于三峽工程防空炸的研究,并在1964年西北某地上空試爆第一顆原子彈時,在現(xiàn)場作了三峽大壩的模擬試驗。我對他們提出的問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一一解答,使他們解除了疑慮。但在政協(xié)一個小組會上碰到了麻煩,有些委員對有關三峽工程的靜態(tài)投資和動態(tài)投資問題,越問越深,越問越細,我一時難以回答他們的問題,便提出另請經(jīng)濟專家回答。第二天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數(shù)量經(jīng)濟與技術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三峽工程論證經(jīng)濟專家李京文來解答,委員們才滿意。
當時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對這種解答反應不一樣,許多小組熱情地提問,認真地聽取專家的解惑釋疑,但也有個別人聽不進去,如某小組的一位代表不顧其他代表的要求,對答問專家說,你不要多講了,別耽誤我們的時間。并大講反對三峽工程的理由,提出三峽工程議案屬重大問題,必須過三分之二票數(shù)才能通過。他還寫出書面材料,到處分發(fā),要求附議,雖應者寥寥,但其帶有濃濃火藥味的發(fā)言,還是引起了人們注意。
其間,為了人們更形象直觀地了解三峽工程的規(guī)模和作用,水利部、能源部、國家科委、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辦公室、移民領導小組辦公室、長江水利委員會、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籌)等11個單位在軍事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了長江三峽工程展覽。一座按1:1500比例縮小的三峽大壩模型顯赫地擺在展覽廳中央,250幅圖片、150幅工程技術圖表陳列在大廳四周。展覽廳內(nèi)還安上了微機檢索和復式幻燈,所有資料給人一種三峽工程全方位的直觀感覺。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辦公室派出60多位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在各個展位上講解,并回答人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這個展覽在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三峽工程議案期間開展,后來對外開放,從3月20日至4月30日,歷時40天,共接待全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10萬人,有力地配合了三峽工程的宣傳工作,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此前,根據(jù)江澤民總書記“看看,有感性認識,對統(tǒng)一思想有利”的批示,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辦公室、全國人大辦公廳、全國政協(xié)辦公廳和水利部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先后組織了全國政協(xié)視察團、全國人大常委會考察組、全國省長考察團、全國新聞單位記者考察組、全國科教文衛(wèi)體系統(tǒng)考察組和國家教委考察組到三峽進行實地考察。這六批現(xiàn)場考察活動,從1991年10月起至1992年2月底止,約400人參加了現(xiàn)場考察活動。他們之中,有人對三峽工程持懷疑態(tài)度,甚至持反對態(tài)度,但經(jīng)過實地考察,了解了實情,改變了態(tài)度。這也為“兩會”審議和討論三峽工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992年3月30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次主席團會議審議有關三峽工程議案的審查報告。會上,陳慕華作了《七屆人大財經(jīng)委員會關于興建三峽工程決議的審查報告》。報告結束后,主持會議的萬里委員長問“有什么意見沒有”?會場出現(xiàn)短暫沉默。隨后一位主席團成員發(fā)言,表示對報告有不同意見,說三峽工程可以上,但不要匆忙上,因為還有些問題考慮不周到,我們等了30多年,再等一年又何妨?另一位成員發(fā)言,贊成興建,但希望進一步研究三峽工程對上游地區(qū)經(jīng)濟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影響,妥善加以解決。還有成員對這個報告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也有成員發(fā)言,堅決支持三峽工程上馬,說:“我們是寧愿讓七八十萬人搬遷呢,還是讓一千多萬人長期處于洪水威脅之下呢?我們也不能把長江三峽那么大的水力資源白白浪費。要相信幾百位專家學者和幾千名科技人員研究的結論?!比f里委員長在充分聽取主席團成員意見后作了簡短而重要的講話,他語重心長地說:“1991年發(fā)生在太湖地區(qū)的特大洪澇災害再次提醒了我們,要有水患意識,如果不上三峽工程,一旦出了問題,我們將無法向歷史交代?!彪S后,經(jīng)萬里委員長提議,主席團分別對《七屆人大財經(jīng)委員會關于興建三峽工程決議的審查報告》和準備提交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的《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結果都獲通過。
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最后一次全體會議于4月3日下午3時召開。會議要表決通過的決議有九個。《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排在表決順序的第四位。大會由執(zhí)行主席、主席團常務主席萬里主持。在完成前三項議程表決后,15時20分,熒屏上打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的字樣,萬里宣布:“現(xiàn)在付表決,請代表按表決器”。
突然,會議大廳西側一個代表團席位上,一位白發(fā)老者霍地站起來,晃動著手中的紙條,紙條上寫著:“三峽工程應作為重大議案處理,必須有三分之二的多數(shù)票才能通過,怎么能輕率地作為一般議案處理呢?我多次請求發(fā)言,為什么不讓我講話呢?”瞬時,大廳里一片驚愕。一些外國記者、港澳記者涌向那位代表。按照規(guī)定,下午要表決的議案都在分組討論中進行了說明與辯論,需要解釋的都已作了解釋。針對這種情況,萬里高聲宣布:“今天的議程不包括大會發(fā)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坐在第一排的另一位代表又站了起來,她說:“你們這是違法通過,我已經(jīng)投了反對票……”說完,她離開了座位。起初那位要求發(fā)言的代表也在記者簇擁下退出了會場。雖然發(fā)生了這一小插曲,但會場很快靜下來,代表開始投票了。
這項議程,共有2633名代表投票。不一會兒,巨大的熒屏上顯示出一組數(shù)字:贊成:1767票,反對:177票,棄權:664票。還有25人未按表決器。萬里宣布了這個結果,《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獲得通過。隨后,熱烈的掌聲響了起來。70年的夢想,40年的論證,30年的爭執(zhí),終于有了法定的結果。
早在幾天之前,我已作了周密的部署,要求三峽宣傳辦的同志在4月3日下午控制住水利部那部“4836”和漢口長江水利委員會新聞中心直通的微波電話,盡一切努力把表決信息盡早通知漢口。我還給在人民大會堂內(nèi)進行報道的中央電視臺《大三峽》電視系列片攝制組打招呼,希望他們一有結果馬上告訴我。同時,我還托離人民大會堂最近的設在前門大街上首都賓館內(nèi)的香港大公報北京辦事處主任鞏雙印,盡早把表決消息告訴我。
那天下午,三峽宣傳辦內(nèi)鴉雀無聲,靜得出奇,大家雖然坐立不安,但都用無言的眼神,頻頻交流著內(nèi)心的激動。15時49分,電話鈴響了,我激動地拿起話筒,是水利部辦公廳李昌凡主任打來的,他說,全國人大代表嚴克強副部長從會場打來電話,只說了一句,三峽議案通過了,其他什么話都來不及說。又過了幾分鐘,鞏雙印給我打來電話,因他急于向香港發(fā)稿,話也不多,但告訴了我表決的具體票數(shù)。
16時5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用顫抖的手,撥通了早已靜候在電話機旁的長江水利委員會宣傳中心主任朱汝蘭,當她聽到“通過了”三個字時,還沒等我講完表決情況,就激動地放下電話,去狂呼,去奔走相告,去通知新落成的24層防汛大樓上的值守同志。霎時間,防汛大樓飄下一條長長的標語:三峽工程功在當代,蔭及子孫,造福人類!接著響起了一串串爆竹聲。
我繼續(xù)撥著長江水利委員會辦公室的電話,一部部都無人接聽,最后拔通了辦公室值班室的電話,向長江水利委員會副書記、副主任潘天達報告表決結果。潘書記拿著話筒,對我說,你聽到這里震耳欲聾的爆竹聲和人們歡呼的聲音了嗎?
我聽到了!在三斗坪、在三峽壩區(qū)、在荊江兩岸、在大江上下,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幾代職工奔走相告,鞭炮震天響,歡笑滿長江!
異乎尋常的記者招待會
1992年4月4日上午,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辦公室在人民大會堂云南廳召開關于三峽工程的記者招待會,中外記者興高采烈,他們許多人還沉浸在昨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三峽工程議案的喜悅氣氛之中。
這是一個異乎尋常的記者招待會,說它異乎尋常,還得從1992年2月17日上午的一次會商開始。這天上午,水利部副部長、三峽工程宣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張春園接待了前來造訪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趙曉謙處長,我也在座。趙處長此行的任務是介紹“兩會”新聞中心的情況。他說,這次“兩會”的總精神,將認真貫徹“民主、求實、團結、奮進”這8個字。關于三峽工程將是這次會議的重要議題,希望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也要適當報道不同意見。對于主張要上的意見要報道,對于不支持上的理由也要有所表現(xiàn),體現(xiàn)審議的廣度和深度,體現(xiàn)中央對重大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他還介紹說,據(jù)人大主席團的安排,“兩會”將專門就三峽工程問題舉行一場記者招待會,會議可能安排在3月24日上午,即鄒家華副總理作關于三峽工程報告的第三天。
隨即,張春園副部長把上述情況向水利部部長楊振懷和其他部領導作了匯報,楊振懷當即表示,關于三峽工程的記者招待會在什么時候舉行,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要認真研究。從當時的態(tài)勢看,這確實是個重大問題。因為“兩會”代表、委員對三峽工程討論時間之長,態(tài)度之認真,爭論之激烈,是前所未有的。票握在人大代表手里,能否順利通過,不好預見。當時新聞界對此也很關注。3月31日,首都兩家主要新聞單位在認真分析與會人大代表爭論的情況和代表總人數(shù)后,作了預測,一個是將有30%的代表不同意或者棄權;一個是四分之一的代表不同意或棄權。雖然估計數(shù)字略有差異,但問題還是很明顯的。正如前面介紹的,在人大小組討論中,反對態(tài)度甚為激烈的代表提出了“三峽工程屬于重大議案,必須有三分之二的贊成票通過,才算有效”的意見,并寫出書面材料到處散發(fā),積極串連代表簽名。
到底該不該以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shù)票通過三峽工程議案呢?《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64條明文規(guī)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之上的多數(shù)通過?!薄胺珊推渌h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半數(shù)通過?!焙茱@然,以三分之二的多數(shù)通過三峽工程議案的提議,是與憲法不符的。
我記得當時一位熱心的新聞界資深高級編輯,為此查考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表決方法,他告訴我:有的國家只計贊成票,不計棄權票,議案只要超過投票人數(shù)的半數(shù),就為有效;有的將棄權票計入贊成票;有的只記反對票,反對票超過半數(shù)才算否決;有的按報到人員為基數(shù)來計算,形式各異。我國則以出席會議代表人數(shù)為基數(shù)。他還走訪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據(jù)告:三峽工程不屬于重大議案,不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贊成票通過。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楊振懷認為,“兩會”代表和委員對三峽工程十分關注,應該充分發(fā)揚民主,讓他們認真審議和討論,關于記者招待會還是在大會表決之后有了結論之時召開為宜。部領導同意了這個建議,并指派我向“兩會”新聞中心陳述這個意見?!皟蓵毙侣勚行囊晃活I導對我說,“兩會”的所有新聞發(fā)布會、記者招待會,必須在“兩會”閉幕之前開完,這是“兩會”的慣例。外國記者都已預訂了閉幕后的回程機票。另外,大會一閉幕,新聞中心就停止辦公,記者招待會由誰來主持?我耐心說明,三峽工程提交全國人大審議表決,是歷屆人大會議絕無僅有的。關于三峽工程的記者招待會在全國人大表決之前召開,確實困難很多,因此,水利部建議,提請大會領導審慎考慮,作為一個特例,在大會表決之后召開為宜。
后據(jù)了解,這個意見一直反映到李鵬總理、鄒家華副總理那里。他們研究后,感到水利部的意見有道理,但是,有關會議的安排,是由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xié)組織的,國務院無權隨意變更。于是,再次將這個意見反映到“兩會”秘書處,請他們作為一次特例,將三峽工程的記者招待會推遲到三峽工程議案表決之后舉行。秘書處接受了這個建議。當“兩會”新聞中心宣布這一日程變更之后,國內(nèi)外許多記者要求辦理退票、換票手續(xù),以留下參加關于三峽工程的記者招待會。
就這樣,4月4日上午,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辦公室在人民大會堂云南廳舉行了中外記者招待會,楊振懷、李伯寧、潘家錚、游吉壽、徐乾清、王家柱等回答了記者們提出的問題。
4月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題為《賀三峽工程列入十年規(guī)劃》的社論,同時報道了三峽工程記者招待會的消息。社論指出:七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一項歷史性決議:三峽工程列入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十年規(guī)劃,由國務院根據(jù)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和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選擇適當時機組織實施。從此,長達近40年的三峽工程規(guī)劃論證工作結出豐碩成果,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責任編輯#8195;劉榮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