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上洗衣店已遍地開花的情況下,黎先生還是躍躍欲試。一年前,他辭工下海,將多年的積蓄投資開了一家開放式水洗店,才五個月,他就收回了成本。他一鼓作氣地將店鋪里的洗衣機器數(shù)量增加到10臺,營業(yè)額亦相應(yīng)增長,
洗衣業(yè)的興起,是因為人們對服裝品牌的追求,那些名牌衣服要干洗才能顯示檔次。黎先生的洗衣店卻是以水洗為主打業(yè)務(wù),避開大家都做的干洗業(yè)務(wù),從而招攬了不少生意。他的店面一反只見衣服不見機器的常規(guī),走進去,映入顧客眼簾的是一字排開齊整整的10臺機器,整個洗衣過程一目了然,這種開放的模式令顧客大為放心,
黎先生認為,廣州是個大城市,流動人口多,因為生活節(jié)奏太快和工作太緊張,大多數(shù)人沒時間自己洗衣服,如果送到通常的干洗店,至少要隔一天才能拿回來,價格又高,肯定不能滿足這群人的要求。為了適合這一群體的需要,黎先生給自己的洗衣鋪作了如F的定位:服務(wù)快捷、干凈,適合通常階層的大眾服務(wù)。只有這樣的洗衣店,才能滿足被人忽視的大部分人群的要求。黎先生風趣地說,自己的洗衣店網(wǎng)羅的都是干洗店的“漏網(wǎng)之魚”,他要走的路線,就是人無我有,只要是市場有需求而又空缺的,自己就及時上去填補。據(jù)黎先生介紹,他們店的顧客主要是學生、單位和散客,大致各占1/3,這些顧客中有八成是熟客。
每天早上和晚上是洗衣店最忙的時間,顧客通常都是上班前把衣服拿到店里,晚上下班或洗過澡后再拿回去。淡季時每天的營業(yè)額有i四百元,旺季則能夠翻一番,當然,工作量也特別大,有時一天24小州機器都在轉(zhuǎn)。
他從香港考察回來后,對自己的水洗占進行了改造,第一層洗衣,第二層是個休閑小屋,前來洗衣的顧客能夠在里面聽歌、看碟或飲咖啡,這樣,既能夠給前來洗衣的顧客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又能拓展洗衣店的利潤來源,目前內(nèi)地的洗衣店都忽視了這一點,他認為在水洗店開辟休閑消費場所將是一種發(fā)展方向與趨勢,他正試著朝這個方向發(fā)展。(廣東 余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