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州“天芝堂”中藥店始于明朝末年。老板李士堂是豫西靈寶人,年輕時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尤喜醫(yī)書,專攻醫(yī)道,對中醫(yī)和中藥材皆通。李士堂初來陳州,即在東大街設店,門額的橫匾上鐫刻三個大字“天芝堂”,其中“天”指天公,以天擬人;“芝”即靈芝,古人認為靈芝為仙草,視為神木?!疤熘ヌ谩钡暮x是天公普濟眾生,人服了靈芝可以長生。
“天芝堂”資金雄厚,采購藥材多到當時的中藥材集散地安陽、禹州、安國、毫州等地,購進地道中草藥材,口號是“只求藥材真,不惜花重金?!狈矀瘟铀幉囊宦刹贿M。因而“天芝堂”的藥材齊全,品質(zhì)地道,加工精細,貨真價實,療效顯著,很快譽滿陳州四周各縣。
“天芝堂”為保信譽創(chuàng)名牌,進藥時不但要求藥師一絲不茍,炮制時也要求精細加工,無論水制、水火同制、修制及其他制法,皆不得馬虎從事;制度十分嚴格,對挑揀、簸、篩、碾、刮、抽、研、刷等多道工序,皆有人把關,目的是將原藥除雜質(zhì)和非藥用部位清除,使藥品純正,充分發(fā)揮藥效?!疤熘ヌ谩彼幍甑乃舅幋蠖际窃诘陜?nèi)學徒期滿后升任的,深懂藥理,到門市后,一要非常熟悉各種藥品所放位置,做到伸手而得;二要基本做到“一抓準”不回秤;三要算盤打得精,藥價計算無誤;四要包藥有角有棱,美觀好看。為不發(fā)生意外,“天芝堂”包藥前有專人驗藥,就是按方上幾味藥一一驗證后才能包包。在“天芝堂”當學徒,要先學蹬碾槽;辨認藥品,學藥性,檢篩、曬晾、浸泡;再學切藥。因為藥材不同,切法也有區(qū)別。
民國初年,“天芝堂”的老板叫李玉龍,已發(fā)展到一邊行醫(yī),一邊賣藥,既有祖?zhèn)髅胤剑钟忻t(yī)驗方、民間奇方,病人吃了“天芝堂”的藥,藥效顯著,病好得快,許多顧客寧愿在“天芝堂”排隊等候取藥,也不愿到其他“立等可取”的藥店抓藥。一時間,“天芝堂”更是聲名鵲起。
其實,這李玉龍只是“天芝堂”的女婿。李氏“天芝堂’生意雖然興隆,但人丁不旺,到了民國初年,只有一個女兒,叫李瓊花,其父為讓“天芝堂”不改姓,專為她尋一個姓李的女婿。趕巧這李玉龍不但姓李,而且也是個熱愛醫(yī)學的人,就被李家選中了。這李玉龍是地道陳州人,其父是個游方郎中,手拿串鈴,身背藥箱走村串巷為人治病,而且他還是個有心人,每到一處就收集民間單方和名醫(yī)驗方,并記錄成冊。李玉龍從小就開始背誦這些單方和驗方,尤其是那些對疑難雜癥的單方,更是熟記于心,而且有創(chuàng)新。他十二歲那年,其父就帶他四處游醫(yī),讓他臨癥、識藥學文化,等到二十歲時,他就能獨擋一面了。
趕巧這一年,“天芝堂”張榜招婿,李玉龍脫穎而出,戰(zhàn)勝諸多對手,成了“天芝堂”的合法繼承人。
可是,李瓊花卻是一個不安分的女人。她從小嬌生慣養(yǎng),脾氣怪異,性格霸道,年過二十了,還小孩子似的,說哭就哭,說鬧就鬧,弄不好還要砸東西。對雇用的相公,她說打就打,說罵就罵。她鬧起來的時候,你還不能相勸,越勸鬧得越兇。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她鬧累了,自己感到無趣了才能消停。為此,她父親李士堂大傷腦筋,擔心再尋下個紈绔子弟將家業(yè)蕩盡,所以才張榜招婿。當然,有關李瓊花的一切,一開始全是保密的。就包括相公們,為著李老先生,也都守口如瓶,未走漏半點兒風聲。李玉龍勝出的第三天,就與李瓊花拜堂成了親。新婚的第二天,廚娘的飯菜做得稍咸了點兒,李瓊花就開始了大鬧。她進廚房摔碗砸盆,嚇得那廚娘直打哆嗦。相公們都躲在暗處,沒一個相勸。李老先生夫婦也關門在屋內(nèi)不肯出面。李玉龍當時正在藥鋪給人抓藥,聽得一相公的報告急忙回府。他看李瓊花雙目如火,滿臉的兇光,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兒。悄悄找相公一打聽,方知是因菜咸了一點兒惹小姐動了氣。起初,李玉龍認為李瓊花獨生獨長,是嬌氣所致,后來從面部上看出事情并不是那么簡單。他走上去大喝一聲,只見那李瓊花驚恐地望了他一眼,仿佛不認識似地看了李玉龍好一時,突然就靜了下來。李玉龍當即斷定,這是鬼魂附體所致。他認為,所謂鬼魂,是病人自己的心中之鬼。由于李瓊花性格乖張,父母對她太寬松,無人管教,再加上她自我約束能力差,才形成了一種放縱之鬼。這個鬼越放縱越張揚,如果從小就開始管束,事情就不會發(fā)展到這一步。現(xiàn)在下手調(diào)治,已經(jīng)太晚了。說白了,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在中國還沒有人設科,而在西洋人那里,早已有專治這種病的診所了。李老先生一聽,覺得門婿言之有理,李瓊花的母親更高興,直給蒼天磕頭,說是上天有眼,給李家送來了一個好門婿。這一下,女兒和家業(yè)都有救了!
李玉龍說,他要帶妻子外出行醫(yī)一年半載,在途中治愈李瓊花的病。李老先生欣然應允,忙指派管家備車套馬,不料李玉龍一一謝絕,說是帶李瓊花外出主要是受苦,風餐露宿地漂流他鄉(xiāng),方能讓她知道人間的艱辛。她未婚時不行,一個姑娘家外出你們不放心,現(xiàn)在她跟著丈夫,是最好的治愈方式。
果然,李瓊花隨丈夫外出不到一年,就變成了十分賢慧的夫人。后來生兩子,長大后都成了陳州一帶的名醫(yī)。
耿雪奧
耿雪奧,字俊石,生于1622年,陳州城西關人。小時候他常去弦歌書院聽人授課,立志從教,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當上弦歌書院的山長。1636年農(nóng)歷四月,李自成率領農(nóng)民起義軍進入陳州,不久,明朝軍隊在陳州和李自成所部進行激烈大戰(zhàn)。由于兵火不斷,14歲的耿雪奧只好停學在家,發(fā)奮自學。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15歲的耿雪奧參加縣內(nèi)童生考試,名列第一。崇禎十二年至十四年,陳州境內(nèi)遭遇大早和蝗災,這時候的耿雪奧自己開設私塾授徒,教授了一批學子。崇禎十四年,耿雪奧到當時的開封府讀書求學。清順治九年(1652年),耿雪奧赴京應試,為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簡討,并參與修編《明史》、《大清會典》等典籍。順治十二年,耿雪奧出任福建巡海道按察副使。順治十四年三月十日,皇帝下詔,賜贈耿為中憲大夫。康熙元年(1662年),耿雪奧出任江西東道按察副使??滴醵辏未竺鴤涞腊床旄笔沟嚷?。康熙三年,他又升任河南按察使。同年,耿雪奧絕意仕途,辭官回歸家鄉(xiāng),主持弦歌書院事務。展轉官場二十余年,終于如愿以償了。
不想到了康熙二十五年,耿雪奧的好友、時任禮部尚書并掌詹事府的湯逸壁突然要推薦其入值上書房,教授當時的太子胤礽讀書。湯尚書在推薦耿雪奧的奏章中說:“原任翰林院簡討轉達直隸大名道副使丁憂回籍河南陳州人耿俊石,賦質(zhì)剛方,踐履篤實,服官冰蘗自失,家居淡泊自甘,潛心經(jīng)傳,學有淵源。今雖逾六旬,精力尚健,老成宿素,罕見其儔。邇者,皇上念衛(wèi)既齊之賢,復其原官,凡有寸長,誰不思奮!臣才其最下,恩遇過隆,豈敢竊位蔽賢,自昧舉知之義。倘蒙鑒臣愚誠,將右征取來京,賜以引見;可否錄用,自有睿裁,非臣愚所敢擅議也?!被实劭催^尚書的奏章下詔由吏部覆準,令河南巡撫送耿雪奧入京,奉旨“以優(yōu)授翰林院侍講學士”。論說,這是別人夢寐以求的美差,年過致仕之歲,突然又受皇恩,可謂是天降大喜了!可是,正巧耿雪奧此時大病在閑,不能領旨,讓許多人扼腕嘆息。
可外人很少知道,耿雪奧不領旨是不愿進京。但又怕圣旨不可違,只好裝病。耿雪奧不想再“思奮”的原因有多種,但最重要的一條是他是不想去當什么太傅。因為他十分明白宮廷爭斗的殘酷,深怕陷入其中,最后怕是連自家性命也難保。從清史上看,最后奪取皇位的果真不是皇太子胤礽,而是四阿哥胤稹。雖然耿老先生未活到雍正即位,但說明他當時的推病拒旨是極有遠見的。這當然是后話,而當時是許多人想也不敢想的。
論說,耿雪奧不愿進京是他個人的事情,可不料他的家人對此舉卻極為不滿。尤其是他的三個兒子,認為父親錯過了再次進京的大好時機。耿雪奧的孩子們多是他在外地為官時生下的。就是說這些晚輩從小就生活在十分優(yōu)越的官宦之家,過慣了城市生活。不想正當他們風華正茂之時,卻回到了陳州小城,像一下從天堂掉進了地獄。盡管陳州也是千年古城,但與大名府、汴京相比,那還是小巫見大巫,相差甚遠。如果能隨父進京,那是什么情形?京城,天子腳下,是多少人向往的呀!過去進不去,是父親的官職不到,現(xiàn)在圣旨下到家門口,卻被父親拒絕了。人往高處走,這種機會多少年也難輪到一次呀!如果能進到京城,耿家人老幾輩從此就是京城的城民了。雖然陳州距京城只一千多里,如果失去這次機會,怕是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也難以走得到呀!父親是不是老糊涂了?萬事依他,唯這一次不能讓他如愿。為此,兄弟三人便一同進入廳堂向耿雪奧提出抗議性的勸說,力勸他追領圣旨,速速進京赴任,并逐條逐款陳明進京后對耿家后代人的幾多好處,要他不要只顧個人喜好,要多為后人想一想,為后人創(chuàng)造出一個高的平臺,光宗耀祖。耿雪奧望著兒子們,滿臉失望之色。他萬沒料到他們會如此想,如果按他們的想法,自己的父親也應該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大官,要不,自己怎能做到按察使。他長嘆一聲,對兒子們說:“老夫棄官回鄉(xiāng),全都是為著你們呀!我不去京城任太傅也更是為著咱耿家后人著想!京城里,幾代為官的人家不能說沒有,但那畢竟是極少數(shù)。縱觀歷史,每朝每代,多是新貴多于舊臣。而這些新貴,又多是從下面上去的??纯绰尻柡豌昃┏抢锏囊囐u漿者流,說不準他們的祖上就曾是朝中重臣哩!進京當太傅,若太子能順利登基,是好事。但宮中之事歷來變數(shù)無常,萬歲而立之年,就已有六七個兒子,到時候窺視皇位的阿哥肯定不止一個,一旦變故,作為太傅落下的不是殺身之禍就是家滅九族,到時候,怕是你們哭都來不及。陳州雖小,但這里有咱們的根。有根就不愁長不出大樹來,這就看你們的努力和造化了!”這番話直說得兒子們面面相覷,方知父親站得高看得遠。從此,幾個兒子皆發(fā)奮讀書。后來,太子果真被廢,后由雍正即位,當年教太子的幾個太傅的下場都很可悲。這時候,耿雪奧的幾個兒子更加佩服父親的高瞻遠矚。只是那時耿雪奧已經(jīng)下世,兒子們一齊到其墓前舉行了隆重的大祭。
再后來,耿雪奧的大兒子在雍正三年考上進士,后官至三品。另兩個兒子雖未謀官,但在文學和經(jīng)商上皆有建樹,使耿氏家族更加興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