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和痛風這兩種疾病因相互影響而并發(fā)的幾率較高。據(jù)調查資料顯示,約有10%的高血壓患者會并發(fā)高尿酸血癥或痛風,而痛風患者并發(fā)高血壓的幾率則高達30%以上。由此可見,高血壓與痛風可相互影響、相互加重。更為重要的是,很多降壓藥都會影響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導致人體內尿酸濃度的升高,從而誘發(fā)或加重痛風和高尿酸血癥。因此,高血壓合并痛風的患者在選擇降壓藥時應和普通的高血壓患者有所不同。那么,高血壓合并痛風的患者如何選擇降壓藥呢?
1可選擇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此類藥物不但具有降壓、防治心肌增厚、改善心衰的作用,還能增加腎臟的血流量,從而加速尿酸的排泄。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的降壓作用平穩(wěn)持久,對血糖、血脂無明顯影響,對心、腎、腦等器官均有保護作用。因此,此類藥物是治療高血壓合并痛風的首選藥物。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中的代表藥氯沙坦是臨床上公認的惟一一種既可以降血壓又可以降低尿酸水平的藥物。該藥可通過抑制人體對尿酸的重吸收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實驗發(fā)現(xiàn),合并痛風的高血壓患者其尿酸升高至100微摩爾/升時,只需單獨使用100毫克的氯沙坦,即可將尿酸的水平降至正常。
2可選擇鈣拮抗劑中的氨氯地平。鈣拮抗劑的種類繁多。不同類型的鈣拮抗劑不但降壓的作用不同,對血尿酸水平的影響也不同。這種差別主要在于它們對胰島素、腎上腺皮質素分泌的影響不同。其中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具有升高血尿酸水平的作用,故高血壓合并痛風的患者應禁用這兩種鈣拮抗劑。尼群地平、尼索地平對血尿酸的影響稍小,而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對血尿酸幾乎沒有影響。因此,高血壓合并痛風的患者若同時伴有心絞痛的癥狀,可優(yōu)先選用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進行治療。
3可選擇β受體阻滯劑中的美托洛爾。β受體阻滯劑中的普萘洛爾、納多洛爾等具有阻礙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水平的作用,故不適合高血壓合并痛風的患者使用。而美托洛爾、倍他洛爾等對尿酸排泄的影響極小,高血壓合并痛風的患者可根據(jù)病情或醫(yī)囑酌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利尿劑是臨床上最常用的降壓藥。此類藥物主要是通過增加人的排尿量、降低人的血容量來降壓的。其中呋噻米、依他尼酸、氫氯噻嗪、氨苯喋啶等藥物及它們的復方制劑均具有升高血尿酸水平、增加腎臟尿酸鹽沉積的作用。因此,高血壓合并痛風、腎結石、糖尿病的患者,應禁用此類藥物。
同時,高血壓合并痛風的患者在使用抗痛風藥物時也應注意以下事項:
1.此類患者在痛風病發(fā)生的早期,如沒有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等痛風的典型表現(xiàn),而是僅表現(xiàn)為血尿酸高于正常值時,可通過非藥物療法和服用降壓藥進行治療。一般來說,此類患者的血壓如果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升高的血尿酸也可慢慢地恢復正常,因此不需要服用促尿酸排泄類藥物。此類患者只有在經過上述治療無效、血尿酸高于550微摩爾/升且持續(xù)半年以上時,才能考慮在使用降壓藥的基礎上加用促尿酸排泄類藥物。
2.高血壓合并痛風的患者在痛風的急性發(fā)作期,如出現(xiàn)關節(jié)部位劇痛的癥狀,可服用秋水仙堿或非甾體類抗炎藥進行快速止痛。若使用上述兩種藥物無效或有禁忌癥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
3.高血壓合并痛風的患者在痛風發(fā)作的間歇期和慢性期,可服用丙磺舒、磺砒酮、痛風利仙等促尿酸排泄類藥進行治療,也可在此基礎上加服別嘌呤等抑制尿酸生成藥,以增強療效。需要注意的是,此類患者在服用上述藥物后應多飲水或加服碳酸氫鈉來堿化尿液,但應禁用青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抗癆藥、磺胺類藥、阿司匹林、維生素B12、核酸等能減少尿酸排泄的藥物。(編者注:有關治療痛風藥物的使用詳見本刊2009年第5期《如何治療痛風》)
另外,高血壓合并痛風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的睡眠,并堅持進行適量的體育運動,同時堅持低鹽、低脂飲食,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還要多飲水,戒煙限酒,以提高藥物的療效?!?/p>
本欄目編輯/秦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