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大自然來免費提供能量?聽上去很酷,但需要看天行事。
自從1999年3月20日,美國人鮑勃·舒馬赫(沒錯,他和F1“車王”邁克·舒馬赫同姓)駕駛著風能汽車“鐵鴨”創(chuàng)造了風能汽車陸上最快速度的世界紀錄后,英國工程師理查德·杰金斯就一直等待著戰(zhàn)勝他的那一天,沒想到一等就是十年。
由于對地面、大氣條件的嚴格要求,以及在充分利用風能的同時,還需摒棄風向等因素對前進方向的阻力,使得十年來杰金斯雖先后研制了五輛汽車、嘗試過數(shù)百次也沒有獲得成功——所幸,別人亦然。
所以,當3月27日,杰金斯帶著其最終版本“綠鳥”,來到拉斯維加斯南部的愛雯帕湖鹽床時,其實心里是沒有太多期待的:這一天的條件并不十分理想,風速僅為每小時48.2公里。
或許可以稱之為神跡,總之,杰金斯的“執(zhí)拗”終于獲得了回報。這一天,他與他的“綠鳥”重新撼動了已定格了十年的世界紀錄,將每小時187.8公里的數(shù)字刷新為20029公里。
天時、地利、“人”和
實際上對于以前的經(jīng)歷,杰金斯從不以為然?!拔覀儚臎]有失敗過,只是沒有條件成功。”他對《環(huán)球企業(yè)家》說。而其口中所謂的條件,當然并不單單意味著“天時”。
澳大利亞的萊夫羅伊湖鹽床本是杰金斯鎖定的完美地點。它不僅是世界上最為理想的天然路面,其毗鄰的卡爾古、利更曾是一座聞名的金礦這讓杰金斯相信,該地會帶來運氣。也由此,當去年出現(xiàn)可能有大約30%的鹽床被水覆蓋的跡象時,他也沒有放棄?!澳芊翊蚱剖澜缂o錄主要取決于風向。一旦出現(xiàn)有利的風勢,我們會盡可能尋找一個最為理想的出發(fā)點?!彼敃r在博客中這樣寫道。
然而,連日的多雨導致的濕滑地面,會使汽車輪胎無法得到恰當?shù)撵o摩擦力,從而速度和方向都將受到致命的影響。已經(jīng)駐扎這里的杰金斯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難眠之夜,他都會爬起來去看看地面是否已被蒸發(fā)掉了一些水分。8月25日,地表終于有了一周以來初次讓他興奮不已的干燥趨勢,但三天后的瀝瀝細雨又澆滅了剛剛點燃的希望。終于,在守候了20多天后,他不得不承認:陰雨導致此次挑戰(zhàn)流產(chǎn)。
不過,這樣的挫折并不算什么。萊夫羅伊湖鹽床只是杰金斯每年花兩個月時間考察的地方之一,在世界其它開闊地帶都還有的是機會。果然,2009年3月20日,特意選擇在舒馬赫創(chuàng)造紀錄的十周年紀念日上,杰金斯再次重啟他的雄心。
當然,這并不是他一個“人”的挑戰(zhàn)。
風能汽車最早出現(xiàn)在美國。它主要通過安裝在車頭、發(fā)動機以及頂棚位置上由風輪、導流板、發(fā)電機、風筒等組成的筒式高效風力發(fā)電裝置產(chǎn)生的強大電流,讓電動機運轉(zhuǎn),從而驅(qū)動汽車行駛。
“綠鳥”則更擅長于“借力打力”。杰金斯將其視作帆船、飛機與F1賽車的組合,而其的確也利用了飛機和F1賽車上的碳復(fù)合材料和技術(shù)。除車輪結(jié)構(gòu)外,車身唯一的金屬部件就是一對鋼性翅膀,它們能夠以與機翼同樣的方式產(chǎn)生向上提升的動力。如此,這種空氣動力學設(shè)計和較輕的質(zhì)量能讓“綠鳥”達到風速的三到五倍。其較早的一款車型,就曾在風速每小時40公里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了144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所以,沒有人能夠否認,“綠鳥”已具備了打破世界紀錄的能力。
創(chuàng)造歷史的前幾天,杰金斯和他的團隊一遍遍檢查地貌以及“綠鳥”的“健康”狀況,并比以前更為頻繁地將各種數(shù)據(jù)、圖表上傳至博客——與其說是為其支持者。不如說是讓自己能夠安心。而眼下,已卸下心頭一塊重負的杰金斯又有了下一個目標:今年12月,他將向冰面紀錄發(fā)起挑戰(zhàn),之后,也許還會有水上。
尚欠東風?
“我們想要證明,風能將成為未來替代石化燃料的重要可再生能源?!闭勂鹧邪l(fā)“綠鳥”的初衷,杰金斯對本刊如是說。對于機械工程學出身的他來說,如此的執(zhí)著或許只意味著對自己專業(yè)的癡迷與狂熱,但對于他背后的資金支持者——英國最大的獨立綠色電力能源供應(yīng)商Ecotricity公司來說,意義則遠非那么簡單。
Ecotricity的創(chuàng)始人戴爾·文斯是一個身價超過1億英鎊的爭議商人、一個瘋狂熱愛跑車的環(huán)保主義者,以及一個努力工作、性格堅毅,卻總是穿著破爛牛仔褲、戴著耳釘?shù)逆移な俊?5歲輟學后,文斯無心追逐他人期待的貸款消費和其它社會職業(yè),而是離開城鎮(zhèn)和房屋。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他在其住所——英格蘭中部斯特勞市一個廢棄的軍用汽車中,建造了一個小風車,供給其需要的所有能源。這不僅讓他確定了自己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也從此開啟了其職業(yè)生涯。
雖然“綠鳥”與傳統(tǒng)的風能汽車原理并不相同,但它的成功卻讓Ecotricity公司堅定了其開發(fā)可供人們?nèi)粘J褂玫娘L能汽車的信心。而一旦這個愿望成真,作為英國第六大供電商、最大風力渦輪裝置制造商之一的Ecotricity,從此將會增加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
其實,在包括美國政府在內(nèi)的多方推動下,電動汽車已毋庸置疑成為了一個大家認定的未來汽車趨勢。然而這同時也揭示出這將會是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市場。至今仍未解決的成本問題和越來越頂級的玩家介入,也預(yù)示了其資本推動的特質(zhì)。而風力發(fā)電則具有完全不同的游戲規(guī)則。在這里,更強的風力并不等于更快的速度。相反,它是一個機械構(gòu)造所提供的效率問題:如何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能量將其盡可能大的轉(zhuǎn)化為一個方向的動能,營造了一個天然的工程門檻。正如杰金斯所說:“我們真正要做的是一個純粹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最終由一個免費而現(xiàn)實的資源來提供能量——而這只能由風能實現(xiàn)?!?/p>
不過風能的“致命傷”在于其供應(yīng)的不確定性和不持續(xù)性,這也直接導致了“綠鳥”十年的波折。但科技的發(fā)展和人們的突發(fā)奇想,卻總會給人驚喜。在風能動力汽車實現(xiàn)日?;倪^程中,另一家名為Sinus Exploration的英國公司走在了Ecotricity前面。
該公司在傳統(tǒng)的電力儲存之外,發(fā)明了一種叫做“洞穴儲存氣流”的方式。它可以在沒有自然風形成的時候,使壓縮空氣在特殊的洞穴中被釋放出來形成動力。而這種新型技術(shù)相比鋰電池,則擁有更高的能量存儲效率。
但即使如此,當前的金融危機和石油價格暴跌也讓所有這些尚處于商業(yè)探索階段的新能源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不過,其擁躉們或許也需要從“綠鳥”的案例中學到另外一課:耐心。比如文斯,他就篤定20年之內(nèi),風能汽車將會成為現(xiàn)實——而為此,他也愿意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