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開始了中美關系正?;倪M程,世人稱之為“破冰之旅”。對這次尼克松訪華的詳情和意義,許多人已是耳熟能詳。那么,時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澤東邀請訪華就較鮮為人知了。當時,尼克松已經因為“水門事件”辭職,在美國聲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總統,這時候毛澤東為什么還要邀請他訪華,其中有何背景和意義?筆者對其來龍去脈現做一個敘述,和讀者一起揭開其中的內幕,探詢其中的秘密。
毛澤東殷切邀請尼克松訪華并親自接見尼克松的女兒朱莉、女婿戴維
1972年6月17日,5名男子因在華盛頓水門大廈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安裝竊聽器而被捕,其中一人是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成員。尼克松雖以壓倒優(yōu)勢連任總統,但“水門事件”越鬧越大,最后,大陪審團把尼克松定為“水門事件”的同謀者,要求尼克松交出有關錄音帶。尼克松雖然一直否認自己參與策劃“水門事件”,但有口難辯,他將面臨被國會彈劾的威脅。不得已,尼克松于1974年8月9日辭職,由副總統杰拉爾德#8226;福特繼任總統。
尼克松被迫辭職后,帶著落寞和疲憊回到加利福尼亞。幾天后,他意外收到了周恩來的電報,電報表達了中國總理對尼克松始終如一的良好祝愿,同時,周恩來還希望尼克松再次訪華。兩個月后,當尼克松因患靜脈炎住院時,毛澤東親自打來了電話。毛澤東通過翻譯告訴尼克松,他認為尼克松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他還說中國在任何時候都歡迎尼克松來訪。這讓心緒不佳的尼克松感到無比溫暖。
1975年8月中旬,中國駐華盛頓聯絡處主任黃鎮(zhèn)給尼克松帶來了毛澤東語氣更為迫切的邀請:如果尼克松的身體狀況允許的話,毛澤東希望盡早見到他。這個邀請使尼克松的中國之行的愿望更加強烈起來。他馬上給國務卿基辛格打電話,說只要福特不反對,他就準備于9月份動身前往中國。然而,基辛格認為,如果辭職不滿一年的前總統在福特本人訪華之前就再度訪華的話會讓新政府很難堪。尼克松覺得基辛格的話很有道理,便同意再等一段時間。不過他向基辛格暗示:這種等待不會太久。
基辛格深深理解尼克松的心情,他從中斡旋,很快取得中國方面同意。1975年12月1日,福特抵華,開始了為期4天的訪華之行。12月2日下午4時15分,毛澤東會見了福特一行。此時的毛澤東雖顯老態(tài),然而思維敏捷。當福特表示中美兩國有必要進行平行的努力來取得對雙方都有好處的結果時,毛澤東以幽默的口氣告訴福特:“我們沒有本錢,就是放空炮。就是罵娘,我們有點本錢?!泵珴蓶|繼續(xù)發(fā)揮他的幽默天性,對福特說:“你們的國務卿干涉我的內政。他不要我去見上帝。上帝的命令他敢違抗啊!上帝請我,他說不讓去?!迸阃皝淼幕粮裥χ舆^話茬說:“如果你和上帝在一起,你們結合的力量就太大了。”在此之前,福特與鄧小平進行了實質性的會談。福特向中國方面表示,鑒于美國國內的政治形勢,解決中美關系正常化需待1976年美國大選后再仿照“日本模式”采取行動,要求中方承諾“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對此,中國方面表示,按照“日本方式”解決中美關系正?;那疤崾敲绹仨毥邮苤蟹教岢龅摹皬U約、撤軍、斷交”三原則,但美國與臺灣之間的民間貿易關系可繼續(xù)保持。至于臺灣問題的解決方式,中國方面重申應由中國自己來決定。
對福特此行,中國政府方面在歡迎的同時也表現出些許冷淡,因為福特對蘇聯的態(tài)度值得玩味,尤其是不久前福特與蘇共中央總書記列昂尼德#8226;勃列日涅夫的緊緊擁抱,更對比出中美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進度緩慢。因為當時中蘇關系仍處于冰凍期,新上任的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正告福特不要想念蘇聯人,鄧小平說:“關于緩和的花言巧語掩蓋不了戰(zhàn)爭危險不斷增長的嚴酷現實?!痹谶@一背景下,盡快邀請1972年同中國實現關系正常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其象征意義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與尼克松一直保持著接觸。在尼克松尚不能立即動身的情況下,中國邀請尼克松的女兒朱莉和女婿戴維訪華。戴維是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孫子,和朱莉都是總統的后代。福特訪華返回美國幾天后,中國給朱莉夫婦打來電話,告訴他們,毛澤東有可能會見他們。這一消息使朱莉夫婦十分激動興奮,他們馬上就同意了。
12月29日凌晨,朱莉和戴維飛抵北京。他們帶來了尼克松給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親筆信。遺憾的是,周恩來當時正因癌癥住院,并且生命垂危。到北京后46小時,即距1976年元旦來臨不到1小時之際,毛澤東就會見了朱莉和戴維夫婦,地點在毛澤東的書齋里。在寒暄的時候,毛澤東端詳著他倆,問:“總統先生的腿怎么樣了?”“好多了。”朱莉回答?!昂煤帽pB(yǎng)他的腿,他說過還要爬長城呢!把這個話轉告總統先生?!贝骶S插話說:“他已經不是總統了。”“我樂意這么叫他?!泵珴蓶|轉而對朱莉說,“馬上寫封信給你爸爸,說我想念他?!薄拔疫@句話,可以登報?!彼a充說。戴維沉吟道:“現在,在美國,反對我岳父的人很多,還有人強烈要求審判他?!薄昂?,”毛澤東說,“我馬上邀請他到中國來訪問。”然后加重語氣說:“馬上?!泵珴蓶|又轉向朱莉:“信里再加上一筆,說我等待你父親再次來中國?!?/p>
朱莉遞上了尼克松寫給毛澤東的信,由擔任譯員的唐聞生翻譯。毛澤東伸手從唐聞生手中將信拿了過來,他竟然能用英語清楚而準確地念出信中的日期:1975年12月23日。在聽完對信的翻譯后,毛澤東對朱莉說:“你坐的沙發(fā)就是4年前你父親坐的那張?!敝炖蚺牧伺姆鍪?,環(huán)顧了一下這張沙發(fā),就站了起來,對毛澤東說:“主席,我想同戴維換換座位,這樣,他就可以說也坐過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座位了。”毛澤東點了點頭,看著這兩個可愛的年輕人動作迅速地交換座位,爽朗地哈哈大笑起來。
毛澤東把雙臂放在沙發(fā)的扶手上,對朱莉說:“你父親來時,我會等著他的。”毛澤東重復了他對尼克松的邀請。當中方陪同領著這兩個青年走向門口的時候,毛澤東同他倆一道走了幾步。這是他近來接見外賓時都沒有做出過的行動。毛澤東在同朱莉和戴維握手告別時說:“你們是年輕的,再到中國來訪問吧。10年以后它將是了不起的?!?/p>
臨走時,中國政府托朱莉夫婦轉交給尼克松一份禮物。這個禮物是一只裝在精美絲盒里的生日蛋糕。
接待尼克松訪華的規(guī)格和1972年一樣;毛澤東同尼克松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會談
朱莉和戴維離開中國后不到一個月,1976年2月6日,新華社播發(fā)了一則《公告》,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1976年2月21日,即在第一次訪問4周年之后,再次訪問中國。他們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這一消息不但轟動了美國,而且引起世界矚目。因為美國總統福特剛剛于1975年12月1日至5日訪問了中國,不到2個月,為什么中國政府又邀請這位“不光彩”的前總統訪華?1976年又是美國大選年,2月24日福特將在新罕布爾州共和黨預選中爭取候選人資格,為什么中國政府安排尼克松于2月21日到達北京?對此,人們產生了種種猜測。
2月17日晚,美國廣播公司高級記者、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約翰#8226;斯卡利從圣克利門蒂報道說:“尼克松先生在這次訪問期間將同他在1972年一樣由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主席接見。這次訪問將由一批美國記者陪同采訪。這是一個肯定的跡象。表明中國人認為這次訪問是一個重要事件。因此,在新罕布爾州競選運動的最后幾天,肯定會刊登許多照片以提醒選民在尼克松執(zhí)政時期的情況,而那時同中國的關系比今天遠為友好。”
英國《泰晤士報》發(fā)表社論稱,“在福特總統正式訪問北京之后沒有多久,中國人現在就給了這個失去總統職務、而且信譽掃地的人以這樣的榮譽”,這就“引起了美國各種非常不同的政界人士的傷心和批評”。但是“中國人是不難無視這種批評的”,因為他們“對過去兩年中同美國關系正?;木徛M程感到失望”,“假如尼克松繼續(xù)執(zhí)政,本來是會一切順遂的”?,F在美國政府認為,“對華關系歸根結底遠不如同莫斯科的關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準備頂住俄國人”。因此,“讓他繼福特總統之后這么快進行議程,顯然是表明中國對華盛頓的現行政策感到不悅”。
合眾國際社2月22日電稱:中國總理周恩來已經逝世,第一副總理鄧小平又被“打倒”,華國鋒“出人意外地被任命為代總理”。因此,邀請尼克松夫婦訪華的決定必然是毛澤東作出的,也只有毛澤東才會作出這種“誰也想不到”的決定。
在尼克松看來,由于他在總統任內打開了通往中國的大門,而他辭職后美中尚未建交,他認為自己有理由再次訪問中國,為促進美中關系正?;^續(xù)努力。他在給《時代》周刊專欄作家威廉#8226;薩菲爾的一封信中寫道:“1972年我訪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因為我認為,要想有太平洋地區(qū)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就必須在美中之間建立起一種嶄新的、建設性的關系。我相信在今天,這樣一種關系比4年前更為重要了。我期待著再次會見中國領導人?!?/p>
然而,尼克松訪華的活動卻使福特政府如坐針氈,因為此時總統競選活動正處于關鍵時期,政府內的許多人認為尼克松的訪華行動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甚至有人指責尼克松這是對中國的“阿諛奉承”。但卸任后的尼克松已經是平民身份,他們也不好限制其自由,所以雖然不滿也無可奈何。
1976年2月21日晚10點16分,尼克松乘坐中國政府派到美國的專機到達北京。新任命的代總理華國鋒、外交部長喬冠華、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黃鎮(zhèn)等幾十名高級官員迎接他。
尼克松下榻在18號國賓館(釣魚臺),這與他4年前做為總統來訪時的安排一樣。第二天,中國政府為他舉行國宴。一切都和4年前一模一樣:一樣的布置,一樣的尊敬,一樣的禮儀,就連餐桌上的十道菜也和當年一模一樣。宴會臨近結束時,尼克松起身發(fā)表了一個簡短的講話:“全世界人民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兩國為世界各國的安全穩(wěn)定,以及為人類的和平事業(yè)而做出的通力合作。而這種合作必須是可靠的,可能的,并且是富有決心的?!蹦峥怂衫^續(xù)說:“當然,或許有人以為單憑簽署一個原則性的聲明,或舉行一次外交會議就能帶來永久和平,這一看法未免過于天真。”顯然是指1972年發(fā)表的中美上海公報。
宴會后的第二天上午,尼克松去拜訪了毛澤東。后來,在回憶錄中尼克松介紹了當時的情形:
“1976年我再次到中國訪問時,毛澤東的健康狀況已經嚴重惡化了。他的話聽起來就像是一些單音字組成的嘟噥聲。但是他的思想依然那樣敏捷、深邃。我說的話他全能聽懂,但是當他想回答時,就說不出來了。他以為翻譯聽不懂他的話,就不耐煩地抓起筆記本,寫出他的論點。看到他的這種情況,我感到十分難受。無論別人怎樣看待他,誰也不能否認他已戰(zhàn)斗到最后一息了……
震顫性麻痹癥的襲擊使毛澤東的動作全部僵化了?!谖覀儠罱Y束時,秘書們把他從椅子上扶起來,攙著他陪我走向門口。在電視燈光和攝像機要記錄我們最后的握手時,他卻推開了助手們,自己站在那里向我們告別。”
尼克松又在另一本回憶錄里記述道:
“他的思維依然敏捷,但一次嚴重的中風使他失去將思想化作語言的能力。這位富有領導魅力的共產黨領導人曾運用他的革命思想推動了一個國家并改變了這個世界,但他現在卻連要一杯水都十分困難……他在起始于四年前的我們兩國實現新關系方面起到無可比擬的作用。在會談中,我說,我們必須繼續(xù)合作,不僅在我們兩國之間,而且要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之間尋求和平……在他剛嘟噥出半個字時,他的臉就憋得通紅。他的譯員試圖將他那含糊的話譯成英語。毛澤東掌握的英語足以使他明白她沒有理解他的意思。他生氣地搖搖頭,一把抓過她的筆記本,用中文寫下他的話。她大聲地用英語念道:‘和平是你們唯一的目標嗎?’我沒有料到他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稍稍停頓之后,我答道:‘我們應該尋求正義的和平。’”
后來尼克松在文章里提到:“我們在同中國共產黨人打交道時一定要記住這一點。他們是革命家,相信他們的利益和理想應是值得為之戰(zhàn)斗和犧牲的,如果我們用一種一味強調需要和平的說教來回答毛的問題,中國人會認為我們犯了錯誤,甚至更壞,他們將會把我們看成白癡。最終,他們會說,加入和平真是我們唯一的目的,那么我們隨時都可以用投降來達到我們單純期望的和平。因此,一定要向中國人重申,我們也有我們?yōu)橹畩^斗的價值……”
他們的會談進行了1小時40分鐘。會見結束時,尼克松送給毛澤東一只由已故美國燒瓷大師博姆燒制的瓷熊貓,毛澤東則以綠茶代酒為他干杯。
2月23日下午,新華社發(fā)表消息說:
“毛澤東主席今天會見了美國前總統理查德#8226;尼克松和夫人及其隨行人員約翰#8226;布倫南?!薄皶姇r,毛主席和美國客人一一握手,對他們前來我國訪問表示歡迎,并且同尼克松先生就廣泛的問題進行了友好的交談。談話結束后,毛主席請尼克松先生回國以后向福特總統轉達他的問候?!?/p>
新華社還發(fā)表了毛澤東同尼克松握手時的照片。
按多年慣例,毛澤東會見外賓時不讓外國記者在場。外國媒體立即根據新華社的上述消息發(fā)出電訊,并轉發(fā)了照片。美聯社稱:“毛澤東主席今天中午會見了理查德#8226;尼克松,使這位前總統重溫擔任總統極盛時期的情景?!焙媳妵H社稱:“這是尼克松和這位82歲高齡的中國領導人的第二次會見,第一次會見是在4年前他抵達中國后不久。”路透社稱:尼克松同毛澤東“進行了1小時40分鐘會談”,“只比福特總統去年12月同毛的會談少10分鐘?!?/p>
美國三大電視網也迅速播放了中國攝影師拍攝的《毛澤東主席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彩色紀錄片。
會見后,尼克松回到賓館,向接待人員興奮地說:今天能同毛澤東就當前國際重大問題進行長時間的廣泛的交談,感到非常愉快。他說:“使我驚訝的是,毛主席如此高齡,思想仍如此明晰敏銳,對當前國際重大問題仍如此關切注意。歷史上何去何從的偉大之處就在于精神和思想的活力。毛主席就是充滿思想活力的偉人?!?/p>
尼克松訪華的意義值得人們細細體味
以后的兩天里,尼克松主要是與華國鋒繼續(xù)會談。華國鋒和其他的中國領導人一樣,不滿意于中美關系正?;倪M展緩慢。
由于其他美國人都沒有會見過華國鋒,因此,自從華國鋒在機場迎接了尼克松,并花了近9個小時與他會談之后,尼克松的行蹤愈來愈引人注目了。雖然美國政府強調尼克松只是以平民身份去中國訪問,但是,他們卻越來越希望了解尼克松的訪華內容。最后,基辛格在一個新聞發(fā)布會上說:“我們當然希望了解尼克松此行的性質與結果?!边@與他和福特在過去兩周里所說的調子顯然不同了。
中國政府安排尼克松盡可能多地參觀瀏覽一些地方。在訪問了桂林、廣州、從化之后,尼克松和夫人由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司長朱傳賢陪同,于2月29日下午乘中國政府專機離開廣州回國,從而結束了這一舉世矚目的中國之行。
3月5日,世界各地14名“中國問題專家”在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聚會,研究尼克松訪華的意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的安德魯#8226;內森博士說:“中國人邀請尼克松是既向美國也向蘇聯發(fā)出的一個信息。這個信息說,我們肯定利用美國作為對俄國的抗衡力量。尼克松是傳遞這個信息的理想人物,因為他曾是利用美國抗衡蘇聯的政策的象征?!庇鴤惗卮髮W《中國季刊》主編迪克#8226;威爾遜說:“我認為,將來在世界史中回憶起尼克松的,主要是他對華工作,而不是水門事件?!彼f:“中國人認為尼克松在改善中美關系方面所做的事情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他們是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的,而不是像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那樣在日常的基礎上看事物。”
尼克松第二次訪華半年后,毛澤東在患病后經過多方醫(yī)治無效,于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在北京逝世。
9月14日,《人民日報》以《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發(fā)表聲明》為題,刊載如下內容:
新華社1976年9月13日訊圣克利門蒂消息:美國前總統理查德#8226;尼克松9月9日就毛澤東主席逝世發(fā)表聲明。
聲明說:“毛澤東主席逝世了,終年82歲,結束了他畢生的長征。他是一位具有非凡勇氣和思想堅定的人,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幾天?!?/p>
尼克松說:“作為代表完全不同的哲學和觀點的領導人,我們1972年在北京會見時都認識到,中美友誼已成為對于我們兩國的利益都是必不可少的了。”
“我對于他不僅對本國人民的問題,而且對世界形勢的客觀現實都有深刻的了解這一點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我們在那時建立的新關系應當歸功于他的這種高瞻遠矚。”
“在今年2月2日(按:應為23日)我最后見到他時,他再次表現出了這種高瞻遠矚的眼光?!?/p>
毛澤東逝世兩個月后,1976年11月美國舉行了大選。人們普遍認為,在職總統福特享有種種有利條件,定能贏得大選,結果他卻敗給了民主黨候選人卡特。有人分析,這與毛澤東破格邀請美國“不光彩的前總統”尼克松訪華有關??梢哉f,毛澤東邀請下臺的尼克松訪華的舉動,乃是外交史上的又一次神來之筆??ㄌ厣吓_后,進一步認識到中美關系的重要性,改變了福特政府的對華政策,認為“中美兩國建立合作關系會大大加強遠東局勢的穩(wěn)定,并有利于美國在全球范圍內同蘇聯競爭,從美國戰(zhàn)略地位考慮,美中關系正?;鞘挚扇〉摹?。經過雙方努力,兩國政府于1978年12月16日晚發(fā)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這為尼克松訪華以及同毛澤東的會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