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小學教育事業(yè)正處于孩子要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強烈需求轉(zhuǎn)變時期,孩子們“上好學”就能在小學階段孕育遠大的理想,萌生高尚的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奠基生命的輝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小學校長的崗位非常特殊、職責特別神圣、工作格外重要,要求對孩子的理解、關愛、信任、成全,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的理解和表達的層面上,而必須在具體的校長教育管理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筆者在近十年的教育管理過程中,始終帶著實踐的可能性和勇氣,努力營造適合孩子生命更健全發(fā)展的管理氛圍。
首先,培植孩子對生命的珍愛,讓每一個孩子都意識到生命比—切都更重要。人活著,哪怕有時候很屈辱、很難過、很無望,但是活者本身就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可能性。對我這個作為校長的人而言,就是要讓這么一種頑強地活著、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好的理念成為我校課堂教學和其他活動最重要、最激動人心的內(nèi)容。有一天,我走進課堂聽課,聽到我們學校的李以丹老師組織的辯論:
“如果現(xiàn)在學校的教學綜合樓發(fā)生火災,你會怎么辦?”
一部分孩子說:“立即參與搶救,能搶救多少算多少,盡量減少學校的損失。”
另一部分孩子反駁說:“我們小孩應該立刻撤退,燒就讓它燒了,保險公司會賠償?shù)?,沒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了?!?/p>
李老師最后說:“人的生命不能用其他的物質(zhì)來代替,也不能用其他的人來代替,它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我贊成第二組孩子們的想法,同時提醒第一組的孩子們想一想,你們有沒有能力見義勇為,有的時候你們沒有能力可能會幫倒忙。”
多好的老師,多好的引導,我后來在很多的會議上都表揚這樣的教學值得弘揚。
最近,我的孩子所在的四(6)班剛學完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中《夜鶯之歌》和《小英雄雨來》兩篇課文,我問他們班的語文老師孫雯軍:“如果《夜鶯之歌》中小男孩把德國兵引到包圍圈,最后連自己的生命都犧牲了,如果小英雄雨來真中彈喪命河中,你會不會告訴孩子們:為了民族大義,每一個人,包括每一個孩子犧牲自己都是值得的?”孫老師說:“梁校長,如果真的碰到這個情形,我得告訴孩子們:對于未成年人而言,不能承擔這么重的責任?!蔽艺媾宸覀兊睦蠋熌茉谡n堂上給孩子們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知識。我有了這樣的意識,更加支持學校各種引導孩子對生命保護的行動,在整個學校的教育管理過程中,形成時時關注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因素和環(huán)節(jié),把生命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
其次,改變教師教育孩子的態(tài)度,讓每一個孩子都有過更有尊嚴的生活的意識。可能有些人可以很屈辱地活著、很悲傷地活著,但是怎么讓人過更有尊嚴的生活呢?在這一點上,教育尤其重要。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過更有尊嚴的生活的意識。我在前年一次師德主題教育活動舉了這么個例子:
大發(fā)明家愛迪生,8歲時才開始上學,不僅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的才能,反而惹得老師非常厭惡,因為他總是有沒完沒了的問題。有一次老師講數(shù)學題,愛迪生突然向老師發(fā)問:“老師,2+2為什么等于4?老師覺得愛迪生調(diào)皮,故意找茬,很不高興,就反問:“不等于4,難道等于5?”愛迪生很想弄明白數(shù)字的奧秘,他想了想,忍不住又問老師:“2+2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師大為惱火,厲聲訓斥道:“愛迪生,你故意搗亂,給我滾出去!”遭到責罵,愛迪生只好委屈地走出教室。愛迪生回家后告訴媽媽:“媽媽,我想要是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師卻罵我?!眿寢屄犃藘鹤拥臄⑹龊苁巧鷼?,她找到學校,質(zhì)問老師:“你作為一個教師,太不了解學生的心理?!边@位老師說:“我只管教書,不管什么學生的心理?!睈鄣仙赣H說:“你這樣教孩子,孩子怎么學得會?”由于愛迪生的腦袋稍扁,老師就帶他到一位有名的醫(yī)生那里,讓他檢查一下愛迪生的頭腦,這位醫(yī)生檢查后說:“里面的腦子壞了?!崩蠋熡谑蔷透嬖V愛迪生的母親:“你的孩子又笨又調(diào)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不能學會。我不愿意教這樣的學生。”結果愛迪生離開了這所學校,由當過教師的媽媽教他讀書。她給兒子講文學、歷史,許許多多的科學知識。當同齡的孩子還在讀童話的時候,愛迪生已經(jīng)開始閱讀《英國史》、《大英百科全書》等大部頭著作。在母親的培養(yǎng)下,愛迪生的求知欲越來越強,他一邊讀書一邊在地窖里建起一個小實驗室。母親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學的種子。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鉆研,他終于成為最著名的大發(fā)明家,他一生為人類貢獻了一千多項發(fā)明。
我曾叫老師們反思了一下:假如愛迪生的母親不是信任自己的兒子,而是去輕信那位老師的胡言亂語,將兒子痛罵一頓,再低聲下氣送回學校,結果會怎樣?老師們經(jīng)過自己反思、討論交流,終于領悟到了多元智能理論、因材施教理論的真諦,自覺遠離了體罰,不再把調(diào)皮的孩子趕出去,不再用侮辱性的語言來打擊學習困難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學生蔚然成風。
第三,幫助孩子制訂生涯規(guī)劃,讓每一個孩子對更美好的未來充滿期待。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孩子們對自己的一生負責,促使他們知道在什么時候讓自己有所提高、有所變化、有所自我更新,一句話,讓自己活在希望中。很久以前流傳著這樣的一段對話:
“你在這里放牛做什么?”
“讓牛長大。”
“牛長大以后呢?”
“賣錢,蓋房子?!?/p>
“有了房子又做什么?”
“娶媳婦,生娃?!?/p>
“生了娃呢?”
“讓他也來放牛。”
如果用對話中的放牛娃來形容今天在我們校園里學習的孩子,很是不妥,但是這個形容卻分明地透露著: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氛圍里可能就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要是我們的教育造成孩子們對未來的思考,總是在一個固定的圈子里面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能促使他們不斷地走到另外一個新的平臺上,那將是教育的悲哀啊!因此,我在日常的學校教育管理中總是要求老師們多鼓勵孩子了解自身的環(huán)境、家庭的背景、面臨的困難、自己的性情與期待;多鼓勵孩子不斷激起生活的勇氣,喚醒孩子內(nèi)在的生命力量;想盡辦法克服種種的阻力與困難去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幫助孩子瞭望未來,渴望更好的生活的環(huán)境。我總是這樣祈期通過老師們耐心細致的工作,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更美好未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