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永對心靈故事的陳述,表現(xiàn)為對昔日所見的修飾性描寫。一種對年少時守候在池塘邊生存記憶的開啟。曾諳的荷塘景致、浮萍水草以及湖底生物夢境般的際遇,轉譯為圖像關于心靈慰藉和對未來憧憬的種種瘢痕,由此構成他對自我生存的期冀般的心理表征。這其中蘊含著他潛意識中的某種思維軌跡。他以流暢甚至痛快淋漓的方式渲泄出一種曾有的感覺情緒,并對即時狀態(tài)加以修正和補充。那些被安置在詩意湖面的浮游生物,那些如夢如幻相互纏繞的水生植物根系,在很大程度上被他延展為情緒化的狀態(tài)特征,以及適時而至的理性編織感。他甚至有一種潛入湖底的強烈欲望,以一種凝望姿態(tài)看待湖底世界的通透、神秘以及偶有的安全感和夢幻般的快慰。他在湖底深處的呼吸是經由水生植物根系的纏繞傳達到寬闊湖面的。湖底隨波濤的根系與湖面浮游生物對張思永而言,是否具有某種潛在的心理暗示,即一種對生存平衡模式的識讀?
張思永將一灣淺水幻象為他自己尚未所見的沉靜海景,這可能源于他心內思緒的潮起潮落。那么將他早期作品解讀為一類生存圖畫手記似乎就顯得合情合理了。無論是對時裝秀的“傳移摹寫”,還是對一扇窗的隱性陳述,抑或對自己眼神的反觀,張思永似乎更愿意把自己分離出一種“不在場”的存在?;蛟S,張思永是一個善于在場外敘述場內情節(jié),在場內感受場外氣息的人。他的敏感和細膩并不帶憂傷,他的作品具備一種解說自己存在方式的沉靜氣質。
雷子人
著名當代藝術家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后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