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廣大教師要更新教學思想,錘煉課堂語言,發(fā)動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同時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此來推動興趣教學深入開展。
關(guān)鍵詞:興趣 教學思想 課堂語言 參與 創(chuàng)新精神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如果你拿著課本走向教室,在教室門口聽到學生說:“太好了,這節(jié)是語文課!”那你的心情一定無比快樂,一定會覺得當一名語文老師的感覺真好。
然而,長久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壓抑、沉悶、老套、脫離生活……很多時候,這種缺乏個性千篇一律的語文課根本不能真正引起學生對優(yōu)秀文本的關(guān)注,也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語文興趣?,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因此,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你會聽到更多的學生說喜歡上語文課。
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喜歡上語文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語文老師要更新教學思想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弊鳛檎Z文老師必須改變長期以來片面強調(diào)語文工具性的陳舊看法,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既要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chǔ),又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逐步掌握語文工具,又要讓學生受到文化、文學、思想、情感的熏陶。我們要改變以往只重考試,只求成績的思想,充分引導學生去感受語文中的美,自主地學習,喜歡上語文課。
二、語文教師要錘煉課堂語言
語文老師平直枯燥的話語無益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絮絮叨叨地提問,和對所謂的知識點作“匠氣十足”的詮釋,也無法喚起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語文課上我們需要教師以豐富的情感為源泉,以文學性、生活化、孩子味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用優(yōu)美的文學話語縱情渲染、恣意鋪陳,為學生步入課文情境、把握課文內(nèi)容筑路架橋,創(chuàng)設(shè)氛圍。這些優(yōu)美的文學話語會讓學生的心靈沐浴著明媚的文學之光,激起他們對語言文學由衷的熱愛。語文課堂話語要有文學性,但又不能一味地“冒酸氣”。語文與生活須臾不可分離。這就要求語文老師無論是解讀作品還是評點習作,都要有一種聯(lián)系生活的意識,注重語言的口語化和通俗性,追求幽默、明快的話語風格。除此以外,語文課堂話語要適合學生的口味,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穿插使用孩子們喜愛的話語方式。我想,以豐富而鮮活的語言來吸引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應當是最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
三、語文老師要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圍繞學生的“學”來確定老師的“教”,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應盡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在教學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創(chuàng)設(shè)一種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語文課堂由過去單純的“包講”、“包灌”轉(zhuǎn)變?yōu)槎鄻拥慕虒W形式:融入學生自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形式。“學生自主”就是在學習中,學生自己給自己確定一定的學習目標或者針對某節(jié)課或某篇課文,教師按教學要求直接提出一定的教學目標,由學生自己通過自學完成,或者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覺去完成?;?,即互相作用,互相影響。通過互動,來共同達成一定的學習目標。互動學習課堂上,老師應當最大程度地給學生提供機會,并為學生做出的努力給予贊揚。當學生被重視、被關(guān)懷、被肯定的心理要求滿足后,他就會對語文課甚至文學煥發(fā)出巨大的熱情。
四、語文老師還要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動蕩離亂的先秦孕育了輝煌的文明,而八股盛行的大明王朝則是死氣沉沉。究其原因,先秦時期人們的思想是自由的,因而具有極強的個性和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而八股統(tǒng)治的大明,人們的思想被禁錮在狹小的天地里。泯滅了個性也就泯滅了創(chuàng)造力。因而,作為人文性極強的語文課,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敢于在語文課堂上“求新求異”,不搞整齊劃一,不強求標準答案,還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試想,如果學生在語文課上都能暢所欲言,張揚個性,展示才華,又怎么能夠不喜歡語文課呢?
總之,只要每個語文老師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zhì),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的學生一定會喜歡上語文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