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典經濟學從威廉·配第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內部聯(lián)系的零散認識開始,到亞當·斯密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最終由李嘉圖實現(xiàn)了古典經濟學最高層次的系統(tǒng)化、綜合化和抽象化。古典經濟學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始終無法割斷與近代哲學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本文試圖從對古典經濟學的哲學思考出發(fā),探討李嘉圖經濟學研究方法——抽象法的歷史進步性與科學性,從而為“李嘉圖惡習”正名并對經濟學研究方法做一些初步的思考。
[關鍵詞] 抽象法 李嘉圖惡習 經濟學研究方法
一、引言
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政治經濟學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xiàn)而形成,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演變而演變的。它的創(chuàng)始,不僅形成了系統(tǒng)的學說體系,也形成了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雖然不成熟、不完善,但卻涉及了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基本問題,并以其曲折、緩慢的演進,開創(chuàng)了政治經濟學的歷史進程。探討古典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對于我們解釋經濟現(xiàn)象、研究現(xiàn)實經濟矛盾,以及不斷創(chuàng)新理論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二、英國“經驗主義”及法國“唯理主義”背景下古典經濟學方法論的選擇
英國是經驗主義的思想故鄉(xiāng)和基地,從中演化出了近代科學的基本方法,即歸納法。在經驗論哲學的影響下,“英國古典經濟學先后走過了兩條不同的道路:第一條道路是,從實在和具體開始,然后從象中的具體達到一些簡單的抽象規(guī)定”,配第走完了這條道路,他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產生時期采取從實在和具體開始的研究和敘述方法的典型代表;“第二條道路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這一過程是由亞當·斯密和李嘉圖完成的。
唯理主義以法國作為陣地和大本營,以笛卡爾為其代表人物,對應的方法論是演繹法。同樣,唯理主義在李嘉圖這里也發(fā)揮到了極致。
三、關于李嘉圖經濟學研究方法的爭論及為“李嘉圖惡習”正名
李嘉圖是古典方法的集成者和完成者,也是新古典方法興起的轉折點,從此,英國經驗主義歸納方法論被法國理性演繹方法論取代了其經濟學主導方法論的角色?!敖洕鷮W方法論從此而進入了唯理化、數(shù)理化及偏重于邏輯演繹證明的時代”。但是,西方經濟學家對于李嘉圖方法論的批判卻從來沒有停止過,熊彼特把李嘉圖高度抽象的經濟模型直接應用于錯綜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的傾向稱為“李嘉圖惡習”,認為李嘉圖的理論“是一種絕不可能被駁倒的、除了沒有意義之外什么都不缺少的理論?!笨扑狗Q之為“黑板經濟學”。
綜觀對所謂“李嘉圖惡習”的各種批判的觀點,爭論的根源是李嘉圖那些遠離現(xiàn)實的假設。關于假設問題,尤斯凱利·梅基在《假設問題的重新定向》中就曾指出,“經濟學上最重要的方法論問題現(xiàn)在是、以后仍將是被稱為理論及其假設的現(xiàn)實主義問題……問題通常是:這種假設(‘也’)是非現(xiàn)實主義的還是(‘充分’)現(xiàn)實主義的或者說如果它們是其中一種而不是另一種,這在本質上是否事關重大?!毖芯考僭O問題的通常方法是用抽象術語解釋它,并探尋一般性的回答。一般來說,它常被看作是這樣的問題,即一個已知的經濟學理論的假設是現(xiàn)實主義的還是非現(xiàn)實主義的?更具體一點,比如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直到今天仍是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石,它是否應該加入現(xiàn)實主義假設?現(xiàn)有的理論和假設是不是應該更現(xiàn)實些?關于這些問題,弗里德曼認為:“真正重要的、意義重大的假說被發(fā)現(xiàn)都有一些假設,這些假設是關于現(xiàn)實的不準確的、描述性的表述??偟膩碚f,理論的意義越重大,假設就越是不現(xiàn)實的。”筆者同樣也認為,科學家(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自己沒有把對非現(xiàn)實主義假設的嚴重依賴當作判斷理論或定理不科學或不成功的一個充分理由。相反,它是最著名的科學理論普遍存在的特點,這些理論都包含非現(xiàn)實主義的因素。
既然我們已經考慮到假設的不可避免的非現(xiàn)實性,我們就可以并且應該為“李嘉圖惡習”正名。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它是非現(xiàn)實主義的,因為它是不完全的。它是非現(xiàn)實主義的并非因為它包含的假設大多是虛假的,而是因為以比較優(yōu)勢為基礎的自由貿易所帶來的貿易利益是無法被直接觀察到的。這些非現(xiàn)實主義假設擁有同樣的目的,即消除或抵消次要因素而將決定貿易模式的核心力量分隔出來。
四、結論
既然“經濟學理論是用來說明社會經濟現(xiàn)象的幾個主要經濟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邏輯體系”,那么我們就可將理論的假設是否現(xiàn)實的問題暫且擱置起來,而專注于對新現(xiàn)象的分析或對舊現(xiàn)象的新解釋。經濟學是用來解釋社會經濟現(xiàn)象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檢驗那些依照某個理論的邏輯推演產生的推論是否與所要解釋的經驗事實相一致。如果一致,就是不被證偽的,這個理論暫時就可以被接受;如果不一致,這個理論就必須受到修正或摒棄。從這個意義上看,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仍舊是當今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石,它仍舊沒有被證偽。所以,為“李嘉圖惡習”正名是必要而且應當?shù)摹?/p>
參考文獻:
[1]楊建飛:科學哲學對西方經濟學思想演化發(fā)展的影響. 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4:121~122,139~140
[2]吳易風:英國古典經濟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28~39
[3]林毅夫:論經濟學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7~105
[4](美)約瑟夫·熊彼特著楊敬年譯:經濟分析史(第二卷).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2
[5](英)馬克·布勞格等著(英)羅杰·E·巴克豪斯編張大寶等譯:經濟學方法論的新趨勢.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311~327
[6] Friedman , M.(1953)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