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外語口譯是外語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因其時效性、現(xiàn)場性、綜合性等特征,也就成為語言技能培養(yǎng)中最為困難的一種能力?;谖覈碚Z口譯教學的實踐,培養(yǎng)學生口譯素質必須從提升學生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等幾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 口譯 文化素質 心理素質養(yǎng) 跨文化意識
外語口譯是外語翻譯課程的重要內容,口譯能力是外語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它是在筆譯技能技巧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語言運用的實踐能力。在教學方法上,一般采用模擬現(xiàn)場、即聽即譯、雙向互譯、同聲傳譯等形式。然而,與其他語種相比,俄語專業(yè)的口譯教學明顯滯后,還處在“無系統(tǒng)、非專業(yè)化的階段”。如何在俄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譯能力,提升口譯素質,筆者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文化素質培養(yǎng)
一個優(yōu)秀的譯員除了要具備豐富的詞匯、熟練的語法知識之外,必須注重提高自己的語言意識、語言修養(yǎng)、語言信息和雜學修養(yǎng)等綜合素質。
1.語言意識
語言意識一般是指個體對語言本質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敏感性和意識。它伴隨個體一生,構成個體語言世界的基礎。包括語言學知識意識、學習策略意識、教學方法意識、學習需求意識和跨文化交際的語用意識。
語言意識在外語教學和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習者了解目標語言的本質、語言習得的心理過程、不同階段使用的學習策略,以及如何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等。在外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第二語言意識,因為只有意識上重視、認可,才會有習慣上的使用。其次,合理開設國情學、語言國情學、文化學、文學作品選讀課,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語言的民族的了解。第三,教師應有意識地通過專門練習,訓練學生的外語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第四,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外語的注意力和興趣。第五,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2.語言修養(yǎng)
語言修養(yǎng)指的是口譯人員對外語知識的全面掌握,包括語音、詞匯、詞法、修辭、語體、語用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谧g是一種即席性很強的語言符號轉碼活動,學生必須在達到了口譯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語言水平后(包括口筆語),再去進行口譯培訓。
3.語言信息
口譯作為一種以傳遞信息為目的的語言交際活動,其過程是譯員在原語者發(fā)出的語言信息的刺激作用下,竭力使自己的認知系統(tǒng)的活動和原語者保持一致或高度近似的過程。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口譯過程是由語言信號輸入→轉碼→輸出三大環(huán)節(jié)構成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語言信息的接受,要聽清原語,分析理解原語的意思以及諸層意思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語言信息的處理,對原語的信息進行分門別類地整理和解意,強化記憶,轉譯成入語(目標語);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語言信息的表達,用譯入語編碼之后的信息再現(xiàn)原語的意思。根據(jù)口譯的特點,遵循認知心理學的原則可以斷定,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在不同的場合和情景下,語言難點和訓練的側重點是不完全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聽清和分析理解——非常重要,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完全聽懂原語(俄語)有較大的難度,即使是學生經(jīng)過視聽課的訓練,在特定的氣氛中,聽力的能力也會受到各種因素(時間、地點、心理素質等)的影響。一旦聽懂和理解,就能比較容易地轉譯成母語,用口頭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所以俄語語言的基本功,語言的掌握、熟練程度、語言的綜合素質和語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雜學修養(yǎng)
在口譯活動中,雖然職業(yè)口譯人員往往專注并熟悉某些特定方面的語言范圍并進行特定方面的口譯,但是,“在通常語言范疇之內不允許排除對任何一個方面的口譯工作”?!胺g不同于創(chuàng)作,沒有選擇的自由,必須以原作為依據(jù),毫無取舍的余地”。翻譯材料涉及的內容廣泛——政治經(jīng)濟、科學技術、文化古跡、歷史事實、醫(yī)藥衛(wèi)生等。所以在口譯過程中,譯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口譯傳遞信息的覆蓋面無限定邊界,其內容可寬泛到無所不涉,因此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要求翻譯人員成為“雜家”??谧g界前輩鐘述孔先生也主張“口譯人員應對一切都了解”,擁有“百科全書般的知識”,才能做到理解迅速、無誤,用詞豐富、準確,譯語精當、高效。所以,一名優(yōu)秀的口譯工作者必須有意識地逐步掌握各種知識的所謂“雜學”、“邊緣學”。特別是對使用原作語言的那個民族的歷史地理、文化傳統(tǒng)、風土人情、典章制度、聯(lián)想方式、心理狀態(tài)等,更應廣泛并具有一定深度地了解和熟悉。如果是科技內容,還需要具備相關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如:магазин(商店)本為日常詞,但當它用于科技領域時可表示完全不同的意義,如:магаин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я(電阻箱),магазин затухания(阻壓器)等。чашка 在日常生活中指“碗、碟、杯”,但在飛機上指降落傘托盤。Кольцо是“戒指”的意思,但在工程領域中指“墊圈”、“環(huán)形件”,如резиновое кольцо(橡膠圈)。
二、心理素質培養(yǎng)
口譯與筆譯相比明顯地體現(xiàn)出自身在生理尤其是心理上的特殊性。
口譯具有時間性和現(xiàn)場性。首先,口譯時沒有可能多次接受同一信息,沒有可能反復思考和推敲,或者查考資料,再將信息傳遞出去。它是否能順利進行下去。其次,口譯范圍廣泛,種類繁多。由于場合不同,交際雙方接觸的時間、條件、地點及參加者的社會狀況不同,而富于多變性、動態(tài)性,常常產(chǎn)生事先無法防范,意料不到的情境。因此,口譯者必須在生理及心理上經(jīng)過特殊的訓練,做到口齒清楚、靈敏機警、反應迅速、臨危不亂,能長時間專注于翻譯工作。緊張、缺乏信心、心慌意亂、顧面子、驕傲自滿等不良心理素質會嚴重影響口譯的任務的完成。
三、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跨文化意識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譯者自覺或不自覺形成的一種認知標準和調節(jié)方法。對于口譯者不講,就是所特有的思維方式、判斷能力以及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缥幕庾R主要是對文化差異的意識,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是譯者在跨文化交際中進行翻譯的前提。跨文化意識的自覺培養(yǎng),有助于口譯者減少乃至消除即席焦急中的語用失誤,從而促使跨文化交際的成功實現(xiàn)。隨著經(jīng)濟、政治活動的全球化,世界各國之間的跨文化交際越來越頻繁,翻譯工作人員作為跨文化交際的橋梁,在信息傳遞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溝通作用??谧g者最直接接觸不同文化領域的信息,這就要求譯者在學習和實踐中要自覺形成一種認知標準和調節(jié)方法,或者說是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判斷能力。具備了這種意識,口譯者就可以把握翻譯尺度且不受文化差異的負面影響,在交際的發(fā)生過程中,這種意識會對譯者的翻譯予以啟發(fā)指導;在無具體交際事物時,它仍然能夠對譯者的學習和思考起引導作用。
跨文化意識直接影響譯者的翻譯質量?!翱谧g者之所以不同于翻譯機器,也在于他對兩種語言所涉及的兩類文化的了解與掌握,不僅僅停留于字表意思之中,且能領悟到說話人言語中的“語用意義”,這種能力是通過各種跨文化現(xiàn)象研究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具備這種跨文化意識是對口譯者的基本要求,十分重要。多年從事日語口譯的翻譯家林過本先生曾說,口譯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口譯者不像體育比賽中的解說員,邊聽著看著臺上的一切,邊對臺下的觀眾講解。在時效性的前提下,口譯要使觀眾完全領會來自另一文化領域的信息,跨文化意識就顯得極為必要。
1.口譯者是跨文化意識的載體
擁有并運用跨文化意識協(xié)助交際口譯,是一種即席的口頭復制過程,即將一種語言所述的內容用另一語言表述??缥幕庾R交際,確切地說,它指的是不同的文化所鑄就的交際雙方以語言為媒介,通過信息→編碼→信息傳遞→解碼→反饋等環(huán)節(jié)構成的一個雙向信息交換的動態(tài)連續(xù)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在一種文化背景下進行編碼,而在另一種文化背景下進行解碼,譯者在信息傳遞中起著橋梁作用。正因為如此,口譯者應具有訓練有素的語言文字駕馭水平,還應通曉交際雙方國家的文化淵源、歷史傳統(tǒng)、風土人情以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全方位知識。廣博的文化信息基礎是口譯者完成跨文化交際中“橋梁”搭建任務的根本保證。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生活習俗、歷史條件、宗教信仰等的差異,表示同一事物的語言符號會對不同的民族引起不同的聯(lián)想。比如,кошка(貓)對俄羅斯人來說,是家庭幸福的象征。每當喬遷新居,按照傳統(tǒng)習慣先放貓入室,希望這種生靈給家庭帶來幸福。然而,чёрная кошка(黑貓)卻不令人喜歡,俄羅斯人把它視為不祥之兆。如:Чёрная кошка пробежала между кем(誰與誰之間出現(xiàn)了不合)。再如俄語стрелянный воробей和漢語“驚弓之鳥”含義不一樣:前者比喻“飽經(jīng)世故的人”,后者比喻的是“受過驚嚇,聽到一點動靜就害怕的人”, стрелянный воробей出自諺語Старого воробья на мякине не проведёшь(用谷殼騙不了的老家雀)??梢?,俄漢文化的異同既體現(xiàn)了兩民族的文化共性,也反映了兩民族的文化個性,這種文化個性在學習語言過程中容易形成不正確的概念,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文化背景的學習,體會詞語所蘊含的象征和指喻意義。
2.跨文化意識是口譯者水平判定的標尺
充分調動跨文化意識參與交際,即營造和諧的交際氛圍,是口譯工作完美準確的前提條件。如一個美國人來到日本做一項商務訪問。在汽車上,日本人問他是否到過日本,對日本有什么印象。他說他到過日本,是1945年來的。這時的口譯有兩種選擇,一是照實一字一句地譯,另一種是繞過敏感的戰(zhàn)爭歷史影響,表達成為“我以前到過日本,但現(xiàn)在與以前大不相同了,發(fā)展變化很快”的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后者的翻譯顯然靈活機動,而前者的翻譯無疑在暗示這個美國人當年作為占領者到過日本,他的對手怎么可能歡迎他,翻譯再準確也不能稱為高質量的口譯。由此可以看出,跨文化意識表現(xiàn)與應用能力是衡量口譯者翻譯水平的重要標準。口譯在信息傳遞的銜接中,其譯出內容受兩方面因素制約,一是文化內涵,二是交際需要??缥幕F(xiàn)象中較初級的問題是語言文字方面的對應問題,如某類詞語在原來意義上因文化滲透影響擴大已具有新的涵義時,譯者應充分掌握,如Беда приходит пудами,а уходит золотниками就應譯成:“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在翻譯過程中,譯者不僅要從中選取可供參考的一項作為依據(jù),更要觀察原語單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和其它詞語搭配在運用過程中所指的究竟是什么意義。具有不同內涵的詞語在上下文中完全可能表示同一所指,如在一篇紀念普希金的文章中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詞語: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лицеист(貴族學校學生),замечательный поэт(優(yōu)秀詩人),художник слова(語言大師),выдающийся писатель(杰出作家),родоначальник новой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它們指的都是普希金。
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往往傾向于借助于母語的語言規(guī)則、交際習慣、文化背景及思維方式來表達思想,跨文化的困難在于交際雙方對不同文化價值和信仰等方面意識的缺乏??谧g絕不能形成民族中心意識,而應對不同文化傳統(tǒng)作充分的了解,不受任何影響,客觀地權衡選擇最適于交際的表述,滿足交際的需要。增強跨文化意識目的在于提高口譯者對不同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從而在翻譯過程中避開某些誤區(qū),順利完成交際任務?!氨苊饪缥幕浑H失誤最原始的方法是介紹異國文化習俗和兩國關系之間的差異,而了解交際雙方價值標準是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主要因素”??谧g者在進行跨文化交際的研究中,若能夠把握這一共通之處,將更為便利地為其翻譯提供交際雙方均能接受并領會的譯法,使口譯者確保言語表達的高效率,協(xié)助完成交際活動。
參考文獻:
[1]顧鴻飛:淺談口譯及口譯教學[J].中國俄語教學,2000(2).
[2](法)達妮卡·賽萊絲科維奇 孫慧雙譯:口譯教學法[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192
[3]程榮輅:俄漢、漢俄翻譯理論與技巧[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3:10
[4]張世廣 李建平:試談工業(yè)口譯中思維意向的一致性,《科技翻譯論著集萃》[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390
[5]鐘述孔:實用口譯手冊(修訂版)[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4
[6]仲偉合:口譯訓練:模式·內容·方法[J].中國翻譯,2001(2)
[7]莊恩平:口譯原則初探[J].上??萍挤g,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