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人
勝洋和欣穎是經(jīng)過電視紅娘節(jié)目介紹的最佳拍檔。由于是在眾目睽睽下結(jié)識的。兩人在還沒進出愛情火花的時候,對婚姻早已有相當(dāng)?shù)恼J同感與使命感。不久,沒經(jīng)多少波折,兩人就踏入結(jié)婚禮堂。
訂婚喜餅是電視廣告廠商提供的,結(jié)婚禮物也是一臺二十九英寸的大電視機,人人都說,電視是他們的大媒人?;橐錾钜残U愉快的,因,為在他們結(jié)婚后,第四臺的頻道就像雨后春筍一樣成立了,從第一臺到九十九臺令人目不暇接。每天下班后,吃完飯,洗完澡,親密地守著電機機,夫妻倆不愁沒有共同的話題。結(jié)婚兩年后,欣穎又因電視有獎節(jié)目而得到一臺小型電視機,正好符合夫妻倆的共同愿望,放在床頭前,連最恩愛的時分都有成人臺來幫他們打得火熱,平時夫妻也不再因搶臺而發(fā)生口角。
兩個人都是日子平安就可以過的性格,對對方也沒有太大奢求,畢竟他們結(jié)婚時都已年過三十,如果不是電視牽線,聽父母、親友嘮叨“什么時候請我們喝喜酒”不知還要聽多久。
斷線之后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他們的婚姻出現(xiàn)問題,也肇始于電視。那天勝洋興高采烈地公布了省錢的秘方:
“喂,聽說看第四臺可以不要繳錢?”
“有可能嗎?”
“這可是個難得的秘密呀……”如此這般,勝洋悄悄將小偏方告訴欣穎:先告訴第四臺業(yè)者,他們決定不再續(xù)約,待業(yè)者派人來剪線后,再悄悄把線接上去……
“有把握嗎?”
“放心,我是學(xué)電機的,包在我身上!”
能省為什么不省?欣穎立即同意。第二天,打電話告知第四臺一,第二個月的第一天,他們的有線電視頻道果然全被取消。
“動作可真快!一點都不讓人家占便宜……”欣穎一邊咕噥,一邊吩咐丈夫,“你趕快去接線呀!”
可是,勝洋當(dāng)晚有應(yīng)酬,只得第二天才接。欣穎在三臺間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實在缺乏看電視的快感,就好像走進“任你吃到飽”的餐廳,卻只在自助吧臺上看見三道菜,那種悵惘實在無法以筆墨形容。
偏偏這天勝洋又過了午夜一點才回來,猛按門鈴把她吵醒。欣穎拉長了臉,瞪他一眼,他還不識相地大呼小叫:“拿杯茶來!”
“你很愉快吧?”,她發(fā)現(xiàn),她無法忍受兩人以天壤之別的心情度過這個晚上。未免有點醋意。
“是呀,喝得真爽!”話未說完,一大口穢物吐在沙發(fā)上,害得欣穎忙了一個小時,還清除不掉那股臊味。
這也就罷了。第二天,勝洋忙了三個小時,競無法使第四臺重現(xiàn)熒光屏,他手忙腳亂之際,欣穎還在一旁嘮叨:“都是你,說什么可以省錢,害得我看不到今天的影集!現(xiàn)在正在演《捍衛(wèi)戰(zhàn)警》……都快演完啦?!?/p>
勝洋最恨人家咕咕噥噥,沒好氣地抬頭,恍惚之間,他忽然懷疑自己到底置身何地。眼前,一個翹著嘴巴的黃臉婆,臉頰上雀斑點點,干燥泛紅的頭發(fā)凌凌亂亂,小小的眼睛在厚鏡片之后像兩只死蝌蚪,由于嘴巴往上翹,顯得她那下巴更加“冗長”。他一心慌,被接錯的電線微微電了一下,哎呀叫出聲來:“你少啰嗦好不好!”
這一驚叫也喚醒了欣穎的某種意識,使她終于有機會將眼光停留在自己的丈夫身上。她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叫林勝洋的這個男人眼睛長得一大一小,鼻子上有個超大型的油亮青春痘已然泛出惡心的膿汁,小腹的尺寸遠超過臀圍與胸圍,白白胖胖的手指像蛆一般軟弱無力。
他們兩個人同時嘆了一口氣,然后,以空茫的眼神手足無措地靜佇著。
維系婚姻的第三者
“說什么學(xué)電機的,連這個也接不好……”
欣穎一句話燃起夫妻間第一次大戰(zhàn)的戰(zhàn)火,勝洋也不甘示弱:
“哼,你以為你行嗎?新娘學(xué)校畢業(yè),至今也沒煮出一頓像樣的飯來!”他的反擊既快又狠,把欣穎逼得臉色發(fā)青、渾身發(fā)抖。
“為什么就要我做家事?難道我不也在上班嗎?你這個大男人沙文主義豬!”
夫妻倆你一言我一語,把對方割得體無完膚,戰(zhàn)火還殃及親友:她嫌他的朋友沒品位,他說她的父母沒知識;他質(zhì)問她弟弟跟她偷偷要了多少錢,她怪他姐姐愛管閑事……
“離婚!”當(dāng)晚,兩人幾乎就想找見證人來簽字。
還好,他們都是言語比行動進步的人。到第二天,氣消了,覺得對方的面目并不那么可憎,兩人都有和解的打算。勝洋企圖用床頭吵床尾和的傳統(tǒng)方式解決問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他們已習(xí)慣在成人臺某頻道的聲色伴奏下進行BodyLanguage。夫妻間沒有熒屏A片的挑情刺激,就好像湯里忘了加鹽……欣穎耐不住心中煩厭,翻下床來,說:“我們……還是把第四臺重新裝上吧。”
請注意這可不是個第四臺的廣告,而是個發(fā)生在臺北大都會的真實的故事。第四臺重新上線后,夫妻倆目不轉(zhuǎn)睛地欣賞著。原本徘徊在他們之間的可怕的沉默自動消失了,因而,也沒有時間來磨出“相看兩厭”的問題。
(選自《于是假裝不在乎》漓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