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以這樣具體的行為表現——手舞足蹈去形容快樂的心情。那是我們最容易懂得看得見的情感。
孩子剛學會動的時候,手掌腳掌揮動踢騰,我們都被逗笑了,那些或許毫無意識的動作,卻代表著生命力,正面力量的發(fā)展。
到了會站起來會走路,哭得多么凄厲,電視奏起什么熱鬧的音樂,也不知看不看得懂內容,大概只看到一片紅一片綠閃來閃去,便哭泣都忘記了,雙手舉起四下指,雙腳彈上彈下亂跳。啊孩子跳舞了!
后來再長大一點,反而便不能聞歌起舞了,這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及存在的方法,是本能使然的,不需要學習,是發(fā)乎情。就算是止乎禮,那個禮也不一定是約制,可以是表達美學上同感的一個共同平臺。跳舞,從來不是于生命陌生的事,跳舞是反回始初,跳舞是讓那個喜哀自由的小孩在我們內心活著,并且把他活出來。
跳舞是讓我們懂得有手有腳多好。坐在辦公室時,你不會有一個充滿心靈的意識——有手有腳真好。如果辦公室文化發(fā)展再多一千年,我們的腿將會廢掉并且長到辦公室轉轉椅上面去。
大多數時候,我們在勞役我們的四肢,覺得疲累,但那是一種空廢的疲累,而不是跳完舞之后。出一身汗之后,我們會得感激,父母給我手腳上帝給我手腳,我在發(fā)揮它們,而不是一邊操勞一邊荒廢它們:跳舞叫人知道活著多好。
啊,不是看人家跳舞,不只是劇場里一個給你消費的文化節(jié)目,跳舞是你自己動起來,像你兒時,看著一個斑斕的廣告動手動腳起來,表達你的心情,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