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痛飲
配方:連翹、夏枯草、鮮茅根、川芎各12克,菊花、霜桑葉、白芷各10克,黃芩、薄荷、苦丁茶、藁本各6克,細(xì)辛3克,荷葉2張。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祛風(fēng)散熱,活血止痛。
◆白玉湯
配方:石膏(先煎)30克,元參18克,生地、麥冬、花粉各15克,知母、牛膝各10克,大黃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胃瀉火,通腑潤腸。
◆齒靈湯
配方:生地、石膏各12克,丹皮、荊芥各10克,青皮、防風(fēng)、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肝瀉火,涼血疏風(fēng)。
◆陰虛牙痛方
配方:生地、熟地各24~30克,元參、金銀花各15克,骨碎補(bǔ)9克,細(xì)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補(bǔ)腎益陰。
◆清胃解毒湯
配方:生石膏15~30克,知母、谷精草、銀花各12克,蟬衣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瀉胃火,疏風(fēng)解毒。
◆加味養(yǎng)陰清熱湯
配方:白花蛇舌草30克,生地15克,玄參、生石膏、側(cè)柏葉、生山楂各12克,制大黃、黃芩、桑白皮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養(yǎng)陰,清熱,通腑。
◆涼血疏肝湯
配方:生地60克,梔子、赤芍、丹皮各20克,香附1 2克,黃連、丹參、黃芩、玫瑰花、紅花各9克,大黃、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涼血清熱,疏肺理氣,活血通絡(luò)。
◆涼血四物湯
配方:五靈脂6克(研末),當(dāng)歸、生地、川芎、赤芍、黃芩、赤茯苓、陳皮、紅花、生甘草各3克,生姜3片。
用法:先煎后10味,煎好后加酒1杯及五靈脂末調(diào)勻,趁熱服。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淤。
◆防風(fēng)散結(jié)湯加減
配方:元參12克,白芷、前胡、黃芩、浙貝母、花粉、赤芍各10克,陳皮、防風(fēng)各8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祛風(fēng)清熱,化痰散結(jié)。
◆清茶油膏
配方:生清油,茶葉末各適量。
用法:用等量生清油與茶葉末調(diào)為糊膏,裝入瓷罐備用,使用時挑清油膏涂于紗布上,貼于眼瞼病灶處固定,每日熱敷3次,每次20分鐘。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肌。
注:清油是由茶(不是產(chǎn)茶葉的那種茶樹)籽壓榨出來,未經(jīng)過其他加工的一種純自然植物油,是一種高品質(zhì)低膽固醇食用調(diào)和油。
◆鼻炎丸
配方:牛角100克,辛夷15克,柴胡、薄荷、菊花、蔓荊子、防風(fēng)、芥穗、黃芩、桔梗、川芎、白芷、枳殼各10克,細(xì)辛、龍膽草各5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xì)末并制成蜜丸(每丸約3.5克),每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婦慎服。
功效:發(fā)表散風(fēng),清熱解毒,宣肺通竅。
◆補(bǔ)氣化痰湯
配方:黃芪45克,沙參24克,百合、半夏各12克,茯苓10克,桔梗、杏仁、紫菀、甘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補(bǔ)氣平喘,止咳化痰。
◆清肺化痰湯
配方:板藍(lán)根、蘆根各20克,天竺黃、魚腥草各15克,元參、炙紫菀各12克,黃芩、浙貝、橘紅、炒杏仁、白前、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輕者每日服1劑,分2次服;重者每日服2劑,分4~6次服。
功效:清熱化痰,降逆止咳。
◆土槐飲
配方:土茯苓、生槐花各3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另可泡水代茶飲。
功效:除濕,清熱,解毒。
◆生金涼血飲
配方:金銀花60克,生首烏30克,生地28克,甘草24克,白芍、麥冬、阿膠(烊化)、沙參各18克,僵蠶、芥穗、防風(fēng)、木瓜、威靈仙、黃芩、丹皮、丹參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分2次服。
功效:滋補(bǔ)肺腎,祛風(fēng)潤燥。
◆銀屑病1號
配方:茺蔚子、板藍(lán)根、白鮮皮、銀花、紫草皮、生地、丹皮各15克,茯苓、白術(shù)、炒荊芥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5次服。
功效:清熱除濕,涼血散風(fēng)。
◆犀角地黃湯合白虎湯加減
配方:生石膏、土茯苓、生薏苡仁各30克,生地、丹皮、知母、紫草、金銀花各15克,蛇蛻12克,赤芍9克,黃連、荊芥炭、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涼血,清熱,解毒,利濕。
◆柴葛解肌湯加減
配方:理石(編者注:理石為硫酸鹽類礦物石膏中的纖維石膏)25克,柴胡、葛根、元參、金銀花、連翹、茵陳、苦參、黃柏、公英、地丁、山甲各15克,桔梗、赤芍各12克,生草、川芎、白芷各10克,大黃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辛涼解表。
◆犀蜈湯
配方:蚤休20克,白鮮皮、炮穿山甲、赤芍各15克,犀牛皮、苦參、防風(fēng)、山豆根各10克,全蝎5克,蜈蚣3條。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藥渣再煎后浸洗患處。
功效:活血搜風(fēng),清熱解毒。
◆涼血化斑湯
配方:水牛角粉(先煎)、蚤休、白花蛇舌草、生地、白鮮皮、土茯苓各30克,板藍(lán)根20~30克,赤芍20克,丹皮15克,僵蠶12克,苦參10克,全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涼血化斑,清熱解毒,除濕熄風(fēng)。
◆大黃粉蜜糊
配方:蜂蜜60克,生大黃、粳米粉各15克,溫開水150克。
用法:大黃曬干后研成細(xì)粉;再把粳米粉放入小鐵鍋內(nèi),用小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涼,最后把大黃粉、粳米粉及蜂蜜一同放入茶杯內(nèi),倒入溫開水,調(diào)勻成糊狀即可。每小時服1次,每次15克,分12次服。
功效:通便驅(qū)蟲。適用于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注意:此方只適用于蛔蟲性腸梗阻,對其他類型腸梗阻不宜選用。
(注:以上驗方請在中醫(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