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是西式早餐的靈魂和主角,筆者對面包的挑選一直很講究。
新鮮出爐面包最好吃。小時候我家附近就有這么一家白俄后人開的面包店,一早五點來鐘就能聞到面包香味。這家面包店只做一種上海人稱羅宋面包的,剛出爐的面包烘得表皮爆裂,里面是濕軟的面包芯,一撕開,麥香撲鼻、咸甜混雜,再趁熱涂上黃油夾上剛煎出的香腸,才賣一角五分一件!其實羅宋面包是上海人杜撰的,只因為舊時上海的面包房不少是白俄(羅宋)經(jīng)營的面包店,起先是長棍式,為攜帶或食用方便,才做成梭子形。筆者倒更喜歡法式長棍面包,從前淮海路的長春食品店和哈爾濱、萬興等都有售,可都不是新鮮出爐。與其說喜歡法式棍子面包,不如說喜歡捧著法式棍子面包的感覺,特別在深秋的傍晚,踩著一街噗噗響的落葉,拐入進賢路、華亭路這樣的幽靜小街,自己都覺得已經(jīng)進入電影鏡頭!只是法式長棍面包中看不中吃,除非是新鮮出爐,否則會嚼得上顎生痛,而且會吃得滿桌碎屑,十分不雅觀。
黑面包作為健康食品,最早是上世紀80年代初在上海賓館面包房現(xiàn)身,從此與之結(jié)下不解之緣。后來出訪德國后,才知道德國是黑面包(裸麥面包)的祖師爺?,F(xiàn)今經(jīng)典的歐陸式裸麥包,又稱Muesli,都是以德國的配方和烘焙為標準。上海城市超市的Muesli十分正宗。上海天氣潮濕,因此黑面包很容易發(fā)霉。如果你不想天天上街購買,就將黑面包放在冷凍箱里,用微波爐加熱后再食用。
意大利面包如同意大利情歌——溫柔纏綿甜蜜,還淋著油光光金黃的糖油或撒上白雪般的糖粉。那年去意大利,每天晚上都有種迫切等天亮的感覺,因為可以吃真正的意大利早餐了。意大利早餐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可口的早餐,光咖啡就有多種選擇:香濃咖啡、卡布奇諾、拿鐵……作為早餐的靈魂面包,更是品種各異,令你應(yīng)接不暇。我最鐘情剛出爐的羊角面包,還有提子辮子面包,連最普通的小圓面包,都有極大的誘惑力令你克制不住要入口,根本無需什么果醬黃油,用了它們,反而品嘗不出面包的原味。
港式面包也是面包一絕,菠蘿包、雞尾包(一種內(nèi)有富咀嚼感的黃糖餡外表淋有糖油和雞蛋淇淋的長形面包)和椰絲奶油包都是筆者心頭所愛。居港時,橫街上也有一家面包房,屬夫妻老婆店式,每天清晨夫婦倆就開門推出第一盤出爐面包。每天兩只出爐面包一杯咖啡加兩份日報,就是我一天的開始。廣東人講究吃天下聞名,洋面包這吃食一經(jīng)廣東人改造,特別香甜松膩,口感極好。我最喜歡吃椰絲奶油面包,比蛋糕清爽,一口咬下去,新鮮奶油即時濺滿口舌,香甜無比,再夾著清沁的椰絲香,令空虛了一宿的腸胃有極大的滿足。近年筆者戴上糖尿病的帽子,想來就是那些奶油椰絲包和雞尾包闖下的禍,但我至今無悔。人生嘛,總得什么滋味都要盡興品嘗一下,否則,這人生不是太乏味了!
然而健康畢竟是寶貴的。近幾年我的早餐面包鐵定就是裸麥面包,連黃油和果醬都“拜拜”了。代之以在面包上鋪上一層太倉肉松再放幾根小指粗細的乳醬瓜,十分松脆清口,要比番茄黃瓜好吃多了,讀者不妨一試。只可惜現(xiàn)今上海很難買到新鮮出爐熱面包,但在微波爐里“叮一?!?,感覺如同新鮮出爐一樣又香又軟。
人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美好一天從早餐開始。讀者每天只需提早起床半個鐘點,為自己準備一份新鮮健康的面包早餐,再加一杯滾燙暖人的咖啡牛奶或茶,篤悠悠地享用了再出門,既經(jīng)濟又舒適,保證你一天都會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