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是在看新聞,還是看拼圖,看誰的拼圖拼得最好?
這是現(xiàn)代人讀報的困惑,也是每天打開新聞網(wǎng)站時的感覺。新聞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和電腦技術(shù),讓復(fù)制粘貼變得很容易,人們便不厭其煩地拼圖,移花接木。
此刻,最多余的就是思想。思想是個性化的東西,拼起來比較困難,有時候拼接之間,又出現(xiàn)新的思想,拼圖的人便產(chǎn)生了不少的奇思妙想,把他人的東西移植后稱為自己的思想。
記得有一個科幻片,叫《變臉》,不是四川的變臉,而是美國的變臉。是把一個人的臉拼接在另外一個人的頭上,產(chǎn)生了戲劇般的變化。兩個人互換容顏,卻無法互換思想。結(jié)果在邪惡和正義之間,正義之人差點充當(dāng)了邪惡之臉的犧牲品,那個邪惡之人,終將讓正義的容顏為自己殉葬。
所以,拼圖游戲只能拼接圖畫,而不能拼接思想,那些想要靠拼接來維持的新聞媒體,就像大頭娃娃,看上去很壯觀,卻沒有內(nèi)瓤。
至于寫手圈,更是拼圖高手云集之處。每日時評,開宗明義,僅是當(dāng)日新聞解讀,你說我說他說,曾經(jīng)被人們認(rèn)為有“匕首之意”的時評,也漸漸淪為時髦貨,被變成最能刺激人們感官的手段。原本不多的新聞熱點,說起來沒完沒了,持續(xù)時間很長,其中少不了添油加醋變換故事概要。目的很簡單,只需要故事中不斷有新的東西,不管是今天說張三有精神病,還是明日再更正錯誤,都是力圖吸引公眾眼球的手段。
關(guān)鍵是有的人樂此不疲,希望人們在平民百姓的故事中折騰,最好還不要離題太遠(yuǎn)。
不然,那個國家干部信訪局副局長面對記者的采訪,如何說得出:“你是站在黨的立場,還是老百姓的立場說話?”
立場問題,是該一個國家干部如此詢問的嗎?黨的立場和老百姓的立場何時變成了兩種立場?正因為新聞拼圖萬變不離其宗,故事又非常重復(fù),十幾億人的新聞,卻總覺得池子很小,沒有多少活魚在其中穿梭。如果不把人們搞對立了,哪來如此多的熱點供人們消遣。
如今的官員拼圖技術(shù)實在了得,能把各種信息自然選擇,隨時拼接,目的就一個——為我所好!
實在不知道,拼圖游戲還有何種版本,會出自哪些官員之口之手,成為創(chuàng)造新聞故事的典范?為了社會安寧,為了人們的和諧生活,鄙人以為,拼圖游戲還是少些為好。
插圖/信息拼圖/馬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