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好學生的習作是當前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而能上好作文課,更是語文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樂”寫。
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踐:
一、多說
說好話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因此,我規(guī)定學生在校一律講普通話,提倡校外也講普通話。同時可結合一些活動,如開展普通話演講比賽,開辟“普通話一角”等進行訓練,以提高學生講普通話的能力。
二、勤寫
作文源于生活,我們身邊幾乎每天都有著新鮮事,只要學生充分掌握大量的語言材料和生活素材,寫作就容易多了。可是,有些學生對身邊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無材料可寫的根源是不善于觀察、不善于積累。所以,我引導學生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的見聞及時寫下來,這就是取之不盡的作文材料。
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我發(fā)覺勤寫的學生作文能力較強。由此可見,勤寫的確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中,我重視每一單元的寫作訓練,努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三、勤評
1.教師批改點評。
“文章不厭百回改”說明好文章是從修改中得來的。對學生的作文要注重時效性,批改要及時,不要等到學生對這次習作淡忘了才去改,要有針對性地改,在評改時要注上鼓勵性的語言。評改的方法可以選取三人或四人小組,共同修改,也可以用面批面改的方法。教師要熱忱地幫助指導學生。每一次的作文練習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訓練和提高的過程。因此,我首先做到無論多忙多累也要對每個同學的作文進行批改。在給學生批改作文的過程中,無論是眉批還是總批,作為教師應可能地較多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把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盡可能地挖掘出來,哪怕是一個好詞或一個好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2.學生自己修改。
學生只有學會自己修改作文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批改作文的真諦是啟發(fā),對學生作文當中出現(xiàn)的一些不完整的語句要讓學生自己補充完整,多余的詞句刪掉,錯字要親自動手查字典后改正。教師要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看書修改作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己“批改”的能力。
3.教師講評。
講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高寫作效率,規(guī)范學生個性化語言的過程。要保證講評的效率,必須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因問題施教,使全體學生得到提高。所以在作文講評中,要重點幫助那些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的學生。首先,我因勢利導,排除他們的畏難情緒,消除他們對作文的恐懼感,讓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學生在自讀自賞的過程中即興編成小品,讓他們進行觀看,看完后讓同學們進行口述,繼而進行第二次作文修改,修改后對有進步的同學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作文講評要多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之作,對學生的佳作,要做好分析,要讓學生通過講評知其所以然。
作文的批改與講評是鞏固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我認真批改,按期發(fā)還,及時講評,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修改的習慣。
通過教師的勤評勤改,學生們寫作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因為他們在評改中得到了參考,寫作的思路得以開拓,了解了自己作文的優(yōu)點和缺點,從中受到怎樣寫好作文的啟發(fā)。
小學生作文能力提高是緩慢而艱難的。語文教師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精心指導。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關鍵在于教者持之以恒的善導、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