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經(jīng)典的事物總是歷久不衰,因為經(jīng)典的事物是飽含感情的,人們賦予它們一種特殊的意義,所以每當提起,總覺得有種情感的潮水在涌動。
北京的莫斯科餐廳就是凝結幾代人情結的地方。到這里用餐,不僅是品嘗另一個民族的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在這里可以與前蘇聯(lián)文化進一步接觸。可以讓不同年代的人觸動內心深處的記憶和感覺。莫斯科餐廳能讓幾代的北京人說出太多的故事。
迎來第一批尊貴客人
1954年9月,作為北京展覽館重要配套設施的莫斯科餐廳竣工。
10月2日,在新落成的蘇聯(lián)展覽館(后來的北京展覽館)舉辦了第一個展覽“蘇聯(lián)經(jīng)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毛澤東主席為展館題寫了館名,周恩來總理為展館的建成親自剪彩。
當天,莫斯科餐廳也正式開業(yè),迎來了她第一批尊貴的客人。之后,莫斯科餐廳開始有限度地對外開放,到這里用餐要憑專門發(fā)放的餐券。因此,莫斯科餐廳也就有了特殊的地位,人們親切地稱它為“老莫”,老一輩國家領導人曾在這里多次舉行盛大宴會,接待重要外賓。能夠去“老莫”用餐,被視為“時尚”和“權力”的象征。在當時許多人心中,能夠進入莫斯科餐廳用餐是一種奢望,也是夢想。
承載了幾代人的夢想與回憶
莫斯科餐廳五六十年代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七十年代是令人回味的地方,八十年代是令人追憶的地方。五十五年來,她的忠實顧客里有許多是一家三代,甚至四代,從浪漫的約會開始,到組織家庭后讓孩子受到文化熏陶,到孩子的孩子又在這里尋找浪漫,一代又一代,莫斯科餐廳不僅以其獨特的文化情調和美味佳肴而久負盛名,也見證了中蘇關系的發(fā)展歷程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發(fā)展與輝煌,她可以算是一座“紀念碑”,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與夢想。
改革開放后,北京新興的西餐廳層出不窮,但是,誰都不能夠像“老莫”一樣,能讓幾代的北京人說出太多的故事,“老莫”獨有的魅力,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烙印在人們的內心,成為深埋在幾代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復古”亮相
今年9月,莫斯科餐廳又一次裝修改造后亮相,以此迎來她55歲的生日。這次改造,“老莫”選擇了“復古”,在餐廳里“突出俄式文化元素”,基本上恢復了五十五年前的設計原貌。無論是餐廳大廳頂棚上的“雪花”、“月亮”、“松塔”燈,還是大廳內的假山噴水池、四根銅柱上栩栩如生的動物雕飾、餐廳四周綠色的大理石墻壁,以及墻壁上“獵人”和“麋鹿”的浮雕裝飾,都能給人們帶來一種仿佛置身于莫斯科郊外的大森林中的感覺,讓人們感受到富貴高雅、氣勢恢宏的俄羅斯風格。
改造后的莫斯科餐廳由大餐廳、咖啡廳、宴會廳和4個豪華包間組成,可容納370人同時就餐。為了給顧客提供更多新穎、美味的正宗俄式菜肴,餐廳專門聘請了俄籍大廚,還增加了俄羅斯演員歌舞表演,讓客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充分體驗俄羅斯文化風情。
純銀罐子里晶瑩剔透的魚子、輝煌的穹頂和標致的銀餐具完成了一代人對于貴族生活和西餐的啟蒙。
洗去歷史的塵埃,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仍是濃濃的依戀和對逝去時光的追憶。
1. 精美的吊燈,華麗的雕花柱,彌漫著濃郁的俄國風情。
2. 2009年9月,經(jīng)過三個月的“復古”裝修,莫斯科餐廳以“舊貌”重新開門迎客。雪花圖案屋頂、雕花銅柱、墻壁上的手繪壁畫、高背木餐椅……當日中午,許多慕名而來的老食客身處其中,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重溫著昔日的“老莫”情懷。
當白樺林的樹影牽出一片紫色的夢境時,餐點也會在此情境里被賦予一種記憶的味道。
基輔式黃油雞卷:
滲透到雞肉卷的黃油在舌尖慢慢融化,釋放,讓人不覺留戀。
馬乃士大蝦:
托爾斯泰的作品里總是不遺余力地描寫那些恩怨情仇之間的吃,并且他理想中的那張飯桌上,總是出現(xiàn)龍蝦和魚子醬。這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也是俄國菜法國化的生動一例。
裊繞著熟悉的清淡香氣,停留在嘴里的卻是濃烈的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