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真實的一幕——
某大學生回到家里眉飛色舞地用電話和外地的同學大談網(wǎng)上偷菜,并極力推薦注冊。一輩子當農(nóng)民的爺爺問了一句,偷菜能賣錢嗎?
大學生說,能啊。
爺爺說,那好啊,那你以后的生活費可以自理了啊。
爺爺說的不是玩笑,他真是那么想的。
我們可以說,“爺爺”是上一代人,跟不上時代了。但是,我想說的是,為什么偷菜對大學生來說,是好玩,而對爺爺來說,卻意味著錢。
農(nóng)業(yè)時代的人,每天面對的都是“真實”的生活:種什么,吃什么,穿什么,賣什么,買什么。他們關(guān)心的是能真實地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事,因此,時間大多數(shù)都用在生計上了,沒時間去面對虛幻的世界。生產(chǎn)力發(fā)展了,社會進步了,人們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就可以把生活中的問題解決了。比如本來需要收割很久的麥地,現(xiàn)在開個收割拖拉機一天就完事了;本來要跑大老遠的去買東西,現(xiàn)在點點鼠標就搞定了;本來一天從早忙到晚,現(xiàn)在一周40個小時就可以吃穿不愁了。
可是時間還是一天24小時,時間用不完,也就來了所謂的“休閑時代”。“休閑時代”,就是“休”下來了,“閑”著沒事干。閑著沒事干,人就得找樂子。于是,農(nóng)村人閑著沒事就串門聊天、賭博什么的。也正因為如此,農(nóng)村的婚外情、賭博行為多發(fā)生在非農(nóng)忙時。城市人的花樣就多了,什么sex party、泡吧、打游戲、上網(wǎng)等等。這里說的每一種都可以細分出很多種。這其中就包括這期主題所說的,上SNS玩游戲。
那么,人為什么閑著沒事就要找樂子呢?
閑不是目的,目的是閑出樂來
假如你很閑,讓你做一個選擇,去挑大糞,或者和夢中情人約會,你選哪個?
你肯定會選擇約會??鞓肥侨巳涡缘淖非蟆!熬鸵?,就要,我就要”,而且要起來沒夠。
20世紀50年代,新奧爾良圖蘭大學的Robert Heath教授研究發(fā)現(xiàn),老鼠的大腦里存在著快樂中樞,對這個部位進行溫和的點擊,老鼠會有一種愉悅的狀態(tài)。在一個實驗中,在老鼠的這個部位植入電極,另外一極連到老鼠籠內(nèi)的一個杠桿上,當老鼠偶然觸碰到這個杠桿的時候,一陣溫和的電流就會傳遞到老鼠的快樂中樞,讓它獲得愉悅的感覺。經(jīng)過幾次強化,老鼠把觸碰杠桿和獲得電流聯(lián)系起來了,然后其按壓杠桿的頻率直線上升。后來,老鼠連東西都不吃了,就在那里按壓杠桿,最后被活活餓死了。
Robert Heath教授本來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他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治療抑郁癥、持久疼痛、精神分裂、自殺情緒、吸毒成癮。他在病人的大腦內(nèi)植入電極,然后通過遙控器給予一個溫和的電流,病人報告他們的感覺很好。當Robert Heath教授把快樂遙控器交給病人的時候,他們就會不斷地按壓遙控器,有的甚至連續(xù)按壓上千次。
老鼠按壓杠桿,病人按壓遙控器,他們都可以獲得快樂。而快樂作為獎勵,促進了下次按壓行為的發(fā)生。換句話說,如果一件事情或者一個行為,可以讓人獲得快樂,那么,人就會沉迷于這樣的行為。
在SNS網(wǎng)站上,所有的游戲都讓人得到快樂。使勁踢朋友的屁股,那叫一個爽;把好朋友當奴隸來賣,過癮;偷別人的菜,刺激;買名車、買別墅,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網(wǎng)絡上替代性滿足,得勁啊;虛擬財富排行不斷增長,超越好友,舒坦啊。
追求快樂無止境??鞓返氖?,人就想繼續(xù),所以,上SNS網(wǎng)站的人,不斷地偷菜、停車。一個事情干得多了,而且干起來習慣了,就叫上癮。百度一下偷菜上癮,居然有近2萬篇網(wǎng)頁。人一旦上癮了,就無法控制自己了。上癮了以后,大腦里面的化學物質(zhì)就會發(fā)出強有力的指令,讓人去做那種能繼續(xù)讓大腦感到快樂的事。比如有煙癮了,明知道抽多了不好,還是抽;吸毒上癮了,更是。于是,有的人定鬧表半夜起來收菜、偷菜,有的人上班時間也停車、收菜。于是睡眠不好,心思不在工作上,還有的人因為迷戀偷菜而被公司開除了。
閑樂時代,寄什么托?
同樣是偷菜,為什么有的人玩一陣子就不玩了,覺得沒意思了,而有的人卻天天惦記著。
先說那種玩一陣子不玩的人。快樂有一個特性,就是重復以后會提高閾限。簡單地說,第一次牽手,激動不已,牽手習慣了,也就那么回事了。剛開始玩那些互動游戲的時候,特別來勁,過一陣子,就玩膩了。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新鮮感過去了。70%以上的網(wǎng)絡寵物基本都是在零喂食狀態(tài),因為主人們玩膩了,不玩了。
那么,為什么有的人會天天惦記偷菜停車喂狗踢屁股呢?難道他們能一直保持新鮮感?
如果細心地去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游戲上癮的人基本過著這樣的生活:渴望生活的變化卻又沒有變化,生活一成不變,過著昨天和明天一樣的生活。那些雖然玩但是不惦記游戲的人,都是生活中有些東西可以讓他們一直去惦記的。簡單地說,就是生活有沒有念想。
念想,是老百姓的話。用哲學家的語言來說,叫精神寄托。不管是念想也好,寄托也好,都是人面對當下生活的一種支撐。有的人念想著未來賺大錢,所以當下的生活再苦再累都能忍受;有的人念想著孩子能出息,所以再窮也會支付額外的高額教育費;有的人念想著企業(yè)做大,所以當下的生活再窘迫都能忍受。念想,它可以搭建起現(xiàn)在生活和未來生活的一個橋梁。
人在兩種情況下會失去念想。第一,感覺無力改變當下的生活,有了念想反而是折磨,所以就會失去念想。第二,感覺當下的生活該要的都要到了,但是卻不知道該繼續(xù)去追求點什么了。而人又是一種不能沒有念想的動物。于是,就會找一些稀奇古怪的念想來。比如,期待著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女人,于是有了各種艷照門;別人的生活、內(nèi)心、某個器官到底有什么秘密,于是產(chǎn)生各種形式的窺視癖;期待著某個名人的光環(huán)照耀自己,于是涌現(xiàn)各種形式的追星。
忙的時候,人沉浸在各種事物中。一旦閑下來了,人就需要念想了。有的人閑的、寂寞的時候,就會像歌詞里說的,想找個人來想,卻不知道想誰。那些偷菜上癮的人,都是對生活缺乏念想的人,于是,他們在網(wǎng)絡上找到了自己的念想:“晚上12點,我的桃子該熟了,明天可以擴地了,后天可以升級了。”
閑樂時代,來個綠色念想
編輯約稿的時候說,最后得給那些偷菜上癮的人提點建議,也就是怎么辦的問題。
我的第一個建議:找個游戲程序外掛。這個絕對有效。一旦掛上了,人就不會再惦記了。有個孩子,成績老是上不去,結(jié)果總是上游戲廳去玩那種投幣賭博的游戲,老迷了。他老爹特智慧,去弄了一個游戲機回來放家里,想什么時候玩就什么時候玩。剛開始這孩子還玩幾天,后來呢,這孩子再也不玩那個游戲了。
可是,這樣只能解決了偷菜的念想。沒了這個念想,人還是需要別的念想的。就像那個孩子,后來迷戀上賭博了。我的第二個建議是,找點綠色念想。
古代人有個很好的念想,它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念想其實是很好的,既可以讓自己時刻感受到念想,又可以讓人在念想中不斷受益。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這個念想一樣很有價值。這個念想在現(xiàn)代社會,可以換個說法,那就是你做了多少對別人有意義的事。細化來說,可以有很多的種類——
1.我為我的公司做什么可以帶來公司的成長?
2.我為下屬做什么可以為下屬帶來幸福的增加?
3.我做什么可以為那些不認識的人增加幸福和快樂?
4.我做什么可以為我的家人、好友增加幸福?
5.我現(xiàn)在感覺如此幸福,那是別人為我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