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3日,上海書展在遷至遠(yuǎn)離市中心的世貿(mào)商城兩年后,終于又重新搬回了交通便利的上海展覽中心。
把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形容成“廟會”,估計沒有多少人會提反對意見?!稏|方早報》的文化記者石劍峰總結(jié)得好,他說:上海書展說到底就是“一次持續(xù)7日的圖書商品大展銷,外加拉來幾百號名人做促銷”。每年8月的這場書的廟會,熱熱鬧鬧、擁擁擠擠,是各家出版社的一次大聚會,也是眾多愛書之人的一次小團圓。
既然是廟會,就難免有點雜亂無章,如何讓現(xiàn)場更加有秩序,如何做好安全工作,如何協(xié)調(diào)好銷售系統(tǒng),成了今后上海書展需要思考、改進的重點方向。
再創(chuàng)新高的參展人數(shù)
370多項活動,470多家出版機構(gòu),936個展位,60,000種新書,100,000種以上參展圖書,240,000人次參展, 28,000,000元的銷售額……
每年的上海書展都會創(chuàng)新高,尤其是參展人數(shù)。從開展第一天起,展覽中心外每天都排起長龍,等候買票進場。有排隊的地方就有黃牛的身影。上海書展的門票不貴,只有區(qū)區(qū)10元,但是也讓黃牛嗅到商機——省卻排隊的煩惱,你就得多花幾元錢。而書展期間,展覽中心每天都聚集上萬人,周邊的交通就出現(xiàn)擁堵,展覽中心正門出口的延安中路,不管是不是上下班高峰,路況圖上都是一片紅,甚至雙休日也是如此。
外面交通擁堵,里面一樣人流擁擠。今年,參展人數(shù)多了,又從相對寬敞的世貿(mào)商城搬回只有2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展廳更顯局促,也更擁擠。人流最多的雙休日,加上自稱“正在戀愛”的日本作家渡邊淳一與讀者見面,英國前首相夫人切麗·布萊爾的自傳《道出真我》簽售,劉嘉玲助陣好友曹可凡的新書簽售,大紅人周立波為好友翁思再的《非常梅蘭芳》“海派清口”,等等,重量級的活動都在這兩天,于是,讀者們真的有點像是在逛廟會了,只能人擠人地慢慢前進。尤其是遇到知名作家、重量級嘉賓的新書簽售活動,那更是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其他人根本無法通過。
一擁擠,就難免有些混亂。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簽售的那個周日,渡邊淳一還未到,等待簽售的人已經(jīng)圍著簽售點——中央大廳繞了一圈。所幸,上海讀者的素質(zhì)還算高,大家都自覺維持隊伍的秩序。但是在購書處,爭先恐后的購書者素質(zhì)就立刻低了下來,雖然保安人員極力維持,但隊伍就是排不起來,讓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一波小小的搶購潮。一個身材還算魁梧的中年男子,被推來搡去中臉上也不禁出現(xiàn)了痛苦的表情。
對此,上海書展的主辦方——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焦揚也很“郁悶”,在接受采訪時她承認(rèn):“我們現(xiàn)在每平方米場地的人流數(shù)字,幾乎要飽和了。如果再增加觀眾可能就不是一種很愉悅的享受,而是人擠人?!倍?,這樣的狀況可能還要伴隨上海書展好幾年。
地攤式銷售
“那地方一點也不像賣文化產(chǎn)品的,倒更像是老北京的天橋,到處都是撂地攤的。為了賣書,有的作者唱起了《北國之春》,有的作者向觀眾作揖行禮,連說好幾遍‘希望大家喜歡我’。”
這是某記者的博文,寫的就是上海書展,寫得也一點不夸張。逛書展,你會切實感受到,書就是一種商品,可以買賣的商品,沒有文化可言。
今年的香港書展上有“模”,引起爭議;上海書展中雖然沒有“?!保膊蝗泵餍?,學(xué)術(shù)明星、娛樂明星。
開展第一天,上海書展的老朋友、幾乎每年都來的易中天,繼續(xù)領(lǐng)跑書展的眾多名人們。今年,他沒有新書推出,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焦點。除了大談“高興學(xué)”,最近陷入“毒舌門”的易中天,再次對媒體嗆聲,直截了當(dāng)回絕了記者“你這個問題不應(yīng)當(dāng)來問我,這就相當(dāng)于問一只母雞‘你下的蛋大家都愛吃,你說說你的蛋魅力在哪里’,你應(yīng)該去問家長”,令他立刻成為第二天的頭條。
而在活動最多的雙休日,劉嘉玲、陳喬恩、BOBO組合、尚雯婕等各路明星,絡(luò)繹不絕。最受上海人歡迎的無疑是周立波,他作為翁思再新書《非常梅蘭芳》的簽售嘉賓,風(fēng)頭蓋過了主角,就連主持在開場時都不得不強調(diào),今天是翁思再簽售,希望波波少說點。(當(dāng)然,讀者、粉絲們可不同意,波波也沒有聽話,他不但多說了,還唱了兩段。)
請明星嘉賓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據(jù)說翁思再的《非常梅蘭芳》1小時不到,就簽售出300多本。
沒有明星嘉賓的,只能靠其他小花招了,買書送書簽、送化妝品、送購書卡……我的一個出版社朋友,書展那幾天嗓音一直嘶啞,因為每天都要大聲叫賣自己編輯的書。
臺灣作家張大春的新書《認(rèn)得幾個字》的推銷方式還算有點知識性,與書的主題也搭。堅持寫小篆的他,現(xiàn)場寫了幾個小篆,請讀者認(rèn),認(rèn)出的就送一本書。
雖然書展這7天的銷售額達(dá)到了2,800萬元,但是一個出版社的編輯透露,出版社方面其實并不會賺很多,甚至是虧本的——要支付活動宣傳費、要繳展位費、要與新華書店分成、要扣除人員加班費……
好書難求
在擁擠、混亂的環(huán)境里兜書展,多數(shù)讀書人是難以忍受的。不過,好書都難求,便宜、打折的書平時更難找。于是,推著小車或者拖著旅行箱來淘書的讀者走幾步就能碰見。很多父母則帶著孩子來,也有老人來聽作家講座、參加簽售。
何況今年的新書也不少,像張大春的散文集《認(rèn)得幾個字》、智利天才作家的長篇巨制《荒野偵探》、切麗·布萊爾的回憶錄《道出真我》、媒體人陸春祥的評論文集《病了的字母》、美國暢銷書《與神對話》都值得一讀。
上海書展的慣例是,不管是不是新書,至少打8折,還有很多出版社、民營書店推出特價的書。于是有朋友興奮地說,她花了200多元買了大部頭的(真的可以砸死人的那種)《英漢大辭典》,覺得它有收藏價值,有升值空間;有朋友買了《臥龍生全集》,因為攤主叫賣著“原價450,現(xiàn)價99”;有朋友花99元買了《契訶夫全集》,因為平時很難找到……
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的傅杰教授就推著小車來逛書展,一天下來,收獲不少:新出版的黑塞小說四種、《坐擁書城》、《困學(xué)紀(jì)聞》、《越縵堂詩文集》、《巴黎隱士》以及幾本健康養(yǎng)生書等等。上海文藝出版社新推出了《中國新文學(xué)大系》第五輯,折后價格高達(dá)1,000元,令出版社驚訝的是,這次也有兩個讀者購買了——以往,這種套書只有單位才會購進的。
但是,書展的環(huán)境遠(yuǎn)不如一些書店優(yōu)雅、清凈,折扣也不及一些大學(xué)周邊的打折書店。而且,書展上的新書、舊書雖多,種類卻與書店里的相差不大,想要淘到平時逛書店不能尋獲的至寶,那是難上加難。
上海人還喜歡買外文原版書,但是一般的外文書店,價格都比較高,書展就成了一個很好的淘便宜外文書的地方。但是,本屆書展上的外文書,質(zhì)量較往年下降不少。不光展位比去年小了,主打的特價書也成了一些早過了版權(quán)期的作品,比如簡·奧斯汀的小說、喬治·奧威爾的《1984》、《動物莊園》等,都是常見的經(jīng)典之作,難見當(dāng)下歐美新作。難怪,滬上著名的文藝男青年、專欄作家btr逛完書展后,空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