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未動,心已遠,靈性將至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大地一派收成的氣息,而動物進入休養(yǎng)狀態(tài)。身體的休整離不開心理的安穩(wěn),更不能缺乏靈性的光亮。這一連串的聯(lián)系,整合成一類圖書——“身心靈”圖書。
何為“身心靈”?這個名詞對于絕大部分讀者,甚至對于很多圖書編輯來講,都是十分陌生的。其實,“身心靈”也不是很難理解,“身”是指身體,“心”是指心理,“靈”則是指宇宙萬物皆具的。圖書策劃人、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聯(lián)合總裁沈浩波認為,“身心靈”是指身體、心理與心靈三個層面的和諧統(tǒng)一,將人視作統(tǒng)一體,以尋求整體的健康與靈性的成長?!耙驗槲镔|(zhì)生活豐富的人們更需要精神安慰和心理解壓,‘身心靈’圖書就是幫助人們找到快樂的自我、真實的自我?!碑斚铝餍械摹吧硇撵`”圖書大概可以分為三類,一個是關注身體的,一個是關注心靈的,第三種是中間狀態(tài)的:既說身體也關注心靈。然而,在業(yè)界,“身心靈”更多地特指那些“靈性”的書籍。本刊也延續(xù)這個概念,本期將側(cè)重對“靈性”書籍的分析和探討,而關于“身體”的“健康養(yǎng)生”,下次再做細論。
2009年以來,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許多圖書風光不再,但各種心靈類圖書卻逐漸走俏,如《與失眠者聊天》、《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少有人走的路II:與心靈對話》、《不抱怨就是愛》、《幸福在當下》、《遇見未知的自己》等圖書,不僅占據(jù)了圖書市場主流位置,還攀升至暢銷排行榜單。“身心靈”潮流不僅涵蓋了東西方哲學、宗教、心理學,而且還發(fā)展出各種體系的“身心靈”療愈活動,如禪修、瑜珈、催眠等。有業(yè)內(nèi)人士預估,未來越來越專業(yè)的心靈類圖書將追求身體、心理與心靈的合一,受歡迎程度絕不會亞于那些以情節(jié)取勝的暢銷小說。
“身心靈”圖書緣何如此被重視?
目前,關注“身心靈”類圖書的,大概有兩類人。一類是在面對生活工作上的復雜問題時,無法很好地通過與他人溝通來解決,希望在書中尋求幫助;一類是追求自身“高品質(zhì)”的讀者,希望借書中提供的方法獲得心境“高品質(zhì)”的提升。據(jù)《中國圖書商報》調(diào)查顯示,“身心靈”圖書的主要讀者群,集中在30~45歲的人群中,以女性居多。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職業(yè)女性,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和生活閱歷之后,她們開始往內(nèi)在探索,關注自己的心理與精神層面,關注自己的幸福感與生活意義的問題,以此提升生命的價值。通過分析,我們覺得,“身心靈”書籍之所以倍受關注,大概還有以下三種原因。
首先,物質(zhì)文明的高度發(fā)達,使得“人在對金錢、名利、權勢的追逐下心靈被物化”,人們在那種虛浮而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壓力也加大,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 “抑郁”、“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如何解脫自己被異化的命運、提升生命質(zhì)量?”呼喚“回歸心靈”,成為時下風潮。其次,面對許多突如其來的自然災難,比如去年開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甲型流感、空難、地震,還有臺灣8月份的特大臺風,這些災難的降臨,加深了人們的不安全感,許多人感到無助和茫然。尋求更多精神層面上的慰藉,也是在尋找一份寄托,尋求一份寧靜。再次,一直以來,圖書市場似乎都比較缺乏關于生命的意義,包括對死亡的學習、認知等層面的書籍,這是緣于人們?nèi)狈@方面的認知,而圖書出版常常只是跟著市場走。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提高,也就更多轉(zhuǎn)向?qū)Α办`性”的思考和探索。況且,中國開始步入老齡社會,老人最關注的是如何讓自己健康、長壽,身體是一方面,心靈更不能缺乏,市場上現(xiàn)流行的“身心靈”圖書是遠遠不夠的。
不過,由于“身心靈”圖書在兩岸,特別是在大陸,起步比較晚,也必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首先,“身心靈”小說大多延續(xù)這樣一種模式: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生活化,里面一般都設有一個智者,指引主人公開啟智慧之門,獲得感悟。《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作者張德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故事情節(jié)并不是最重要的,人物越簡單越好,因為最重要的是讓讀者掌握靈性的內(nèi)涵?!边@樣的形式開始也許比較新穎,但新穎過后再出這樣的內(nèi)容,未免顯得過于單調(diào)。其次,人們熱衷于“身心靈”圖書,是因為人們越來越多關注內(nèi)心的健康,希望深入地探索自己。而大多此類書籍講述的哲理深奧,門檻都很高,如何把深奧的道理,通過通俗的語言講述給普通的讀者,帶給讀者具有親和力的心靈安慰,解決讀者內(nèi)心深處的困惑,這還是一個急需探討的問題。再次,眾所周知,現(xiàn)今的圖書市場充滿了浮躁和浮華商業(yè)運作?!吧硇撵`”圖書被重視,也就不免帶上商業(yè)炒作色彩?!吧硇撵`”如何變得更加成熟,更加深入讀者,未來,路還很長。
其實,此類圖書之所以暢銷,還是基于人們的消費心態(tài),它是在滿足市場需求和大眾消費心理的前提下被策劃出來的。但也有讀者這么說,“內(nèi)心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智慧也不能速成,希望能夠像獲取知識一樣通過閱讀圖書短平快地獲取,是不可取的。畢竟明白和做到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薄斑@類書帶給讀者的只是一時的心靈慰籍,而不是對自身心靈的反思和生存處境的深層思考,以及對現(xiàn)代社會心靈出路的探究?!本烤梗吧硇撵`”圖書是不是靈丹妙藥,讓讀者閱讀之后在精神層面感到更加富足?抑或讓讀者閱讀之后,學會更好地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讀書,固然重要,然而,心理的靈性成長,最終還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