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_ Photo_時報文化 Design_Miso對汪培珽所做的訪問從她如何從職業(yè)女性轉(zhuǎn)變?yōu)槿殝寢岄_始?!斑@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吧?”這樣的問題她顯然已被問過無數(shù)次。回想9年前的決定,汪培珽坦然且堅定,“沒錯,很多讀者都這樣說。但這其實不是我的決定。我在銀行業(yè)工作了將近十年,有第一個孩子的時候也曾想要回家?guī)Ш⒆?,但總覺得這跟我對自己的設(shè)想不一樣。最后因為銀行要裁員,而我在裁員名單上?!?/p>
于是,“裁員”成為“推力”,還有“小孩很可愛,他們應(yīng)該在媽媽的陪伴下長大,不然要在誰的陪伴下長大?自己長大嗎?”幾個最簡單的理由,汪培珽開始全職媽媽的新生活。那年,姐姐三歲半,弟弟不到一歲。
教養(yǎng)實踐家
很快地,三年過去了。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有一天汪培珽驚覺“天下怎么有這么受教的小孩?媽媽跟他們講道理,他們一下子就聽進去了,沒有任何的阻礙?!倍磉叺囊恍└改福m然花很多心力在孩子身上,可卻因為方法不對而傷透腦筋,汪培珽覺得“這樣的父母好可憐”,她想告訴他們,“這里有‘簡單、好用’的方法,你們要不要來試一試?”。就這樣,秉承分享、幫助的心愿,汪培珽開始整理教養(yǎng)經(jīng)驗,有系統(tǒng)地規(guī)劃出“愛孩子也愛自己的七堂課”課程。此后,她毛遂自薦到各個小學、基金會、圖書館和成長團體積極演講推廣,期許透過自己的親子教育實踐,幫助更多的父母建立讓孩子快樂成長的新教養(yǎng)觀。
2006年,汪培珽的第一本親子教養(yǎng)書《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在時報文化出版,被評為“2006年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2007年續(xù)作《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更是在臺灣地區(qū)掀起“念故事書給孩子聽”的幼兒教養(yǎng)風潮。而她也被稱為“實踐家”——因為教養(yǎng)經(jīng)驗分享中的每一個教養(yǎng)主題、每一個例子,都是她親身經(jīng)歷過的生活經(jīng)驗,對汪培珽來說,教育孩子要“真的去做,才是王道”。
喂故事的媽媽
念中文故事書、念英文故事書,在小小孩時期念故事書給寶寶聽,是汪培珽的教養(yǎng)經(jīng)驗里媽媽帶小小孩時“殺時間”的好方法?!霸谛∨笥岩粌蓺q的時候,吃飽了,尿布換了,散步散了,哄也哄了,還有大把的時間怎么辦?就是念故事書啊?!蓖襞喱E覺得那個階段的孩子雖然很小,但已經(jīng)能夠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他們依偎在你身旁聽你講故事的感覺,真的很棒”。
日積月累,父母故事書念得越多,小孩也越愿意聽父母講話。汪培珽常會問其他父母,“如果平時你見到孩子只是問他們‘功課做了嗎?’、‘在學校有沒有乖’,再不然就是罵他們事情沒有做好。當你跟小孩說規(guī)矩的時候,他會聽你說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在潛意識里,小孩會覺得父母平常說的話都不好聽,現(xiàn)在要說的話也好聽不到哪里,自己為什么要聽?但是,當父母不斷地念故事書給孩子聽時,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愛,當父母要教他規(guī)矩時,他也會愿意配合。
“好品格、守規(guī)矩、有禮貌”,汪培珽不以這樣的原則挑選故事書,她更在意故事“好不好聽”。她以看電影為例,“電影有好看和不好看之分,故事書也有。區(qū)分故事書好不好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媽媽從頭讀到尾,如果覺得很好看,那就是好故事書,如果不好看那就是不好的故事書?!钡谴笕伺c孩子對于好聽或者不好聽的故事理解標準會不會不一樣?“不會?!蓖襞喱E否定。在她的教養(yǎng)實踐里,她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的故事,孩子也都會喜歡。她又以看電影為例,“除非是演得很文藝的電影,你看不懂,否則普通的電影是很容易分辨好或者不好的,不可能是大家討論半天仍不知道好不好看。只要父母親有耐心念故事,小孩都會喜歡聽?!?/p>
耐心與不妥協(xié)的教養(yǎng)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汪培珽謹守自己的耐心,她從不威脅孩子;從不用騙的方式教育孩子;十幾年來她從未打過孩子;她也從不對孩子說,“如果你再這樣就會被鬼抓”、“你再這樣警察會來抓你”等等這一類的話。汪培珽說,“打罵是最簡單的教育方式,但孩子是很聰明的,父母用愚人政策久了之后,孩子反而會把父母的話當成耳邊風?!?/p>
因此汪培珽會付出更多的力氣和時間跟孩子講道理,而孩子也因為看到媽媽花很多時間和心力在他們身上,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聽從父母教養(yǎng)后產(chǎn)生的規(guī)律感和安全感,形成了一種良性的親子教養(yǎng)關(guān)系。
除了耐心,汪培珽從不向孩子妥協(xié)。她舉幾種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發(fā)生的狀況:因為上班很累回家后明明想管孩子,但又想算了算了;或者要管孩子的時候想:沒關(guān)系等他們長大了就會好;再或者因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當要管孩子的時候,會覺得很內(nèi)疚所以就沒有辦法管教?!爱敻改赣羞@樣想法的時候,就真的沒辦法管孩子了。因為小孩都很聰明。他一旦知道有漏洞可以鉆,就會鉆漏洞。當他開始鉆漏洞的時候,就進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一開始就要建立父母的威信,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沒有任何漏洞可以鉆?!?/p>
在玩具店里,常常會看到小朋友又哭又鬧地想要買玩具,而父母在旁邊不知所措的尷尬場景?!拔視f,沒有一個小孩天生會哭會鬧。那是因為他知道在地上哭鬧他的要求可以得逞,而他也一定有得逞過的時候。如果他知道所做的舉動不可能得逞。你知道嗎?沒有一個小孩是愿意白白浪費這種力氣,即使你讓他這么做他也不會做的。他們聰明得很?!?/p>
基因會遺傳,教養(yǎng)方式也會遺傳。有了小孩之后,父母要不斷地反省自己,用自己的體會糾正那些不適合的教養(yǎng)方式。汪培珽以自己為例,“我覺得我有小朋友十幾年來,變得越來越有氣質(zhì)了。”譬如,以前她會說一些口頭禪“啊你神經(jīng)病啊”,但自從有了孩子之后,她不再說這樣的話了?!叭绻改覆蛔约悍词?,那就是一句話:沒救?!蓖襞喱E斬釘截鐵地說。這應(yīng)該就是以身作則吧!
與孩子樂在當下
“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唯有這黃金的十年,您可以前一秒鐘跟他像好朋友般說話;后一秒鐘,他卻可以帶著天使般的臉龐依偎在您的懷里睡著。如此美妙的特別感覺,父母只有十年可以享受,一旦錯過,機會永遠不回頭?!?在新書《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汪培珽這樣寫道?;蛘呤且驗閷懙搅水敶改附甜B(yǎng)觀念中的盲點,本書出版之后即在臺灣引起話題。
汪培珽提醒所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珍惜與孩子樂在當下的時光。因為“孩子都是樂在當下的動物。你給他一些看起來很無聊的東西,但是只要他喜歡,他就可以很專注地沉迷在里面,外面的事情對他們都不重要。大人沒有這樣的能力。有些父母為了成就孩子,就一直在后面趕他,我的意思是小孩是不會趕的動物,只有父母才會趕。我希望父母停下腳步跟他們一起享受當下?!?/p>
“你們對著天空,張開嘴巴,干嘛啊?”,“我們想吃吃看,雪是什么味道?”這是汪培珽與孩子在英國旅行時發(fā)生的一段對話。在那一刻,孩子們那種出乎大人意料、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撥動汪培珽的內(nèi)心。望著在雪中的姐弟倆興奮的眼神、滿足的臉龐、盈盈的笑顏,她感嘆這就是“父母人生中最美好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