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25日,微風徐徐的夏日黃昏,我橫穿過信義路新光三越廣場,走向新舞臺劇院。今天劇院演出的戲目是由一群慈濟志工所演出的音樂手語劇《藥師如來十二大愿》。
天色將暗前的商圈廣場,是一塊吸力強勁的吸鐵,這里開始聚集許多下班的青年男女、放學的學生,他們歡悅地在這具時尚感的生活圈約會、聊天,或準備去看一場電影。而我,卻猶如那幾棵悠然佇立在廣場邊上的樹,只影穿風而行,走入剛剛亮起的燈火里。
走進新舞臺,我的位置在B區(qū)后方的邊上。
坐定,劇院的靜慢慢向我圍攏過來。這種靜穆的氛圍,最容易讓人跌進沉思的幽谷里。就在此刻,你常會陷入一種視若無睹,聽而不聞的境界。
忽然間,我看到劇場邊上走廊,有三個移動非常緩慢的身影,那速度比我們感覺里的正常速度要慢很多。這引起了我的好奇。緩緩的,三個身影移動到前頭舞臺邊,拐個彎,她們向座位方向慢慢移過來。這時我終于才看清楚,中間是一位雙手拄著拐杖不良于行的小姐,兩邊攙扶她的,一位可能是親人,另一位則是穿著制服的服務小姐。
這樣一位連拄著拐杖都難于行走的人,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興致,在親人的協(xié)助扶持下前來看戲?是她親人的鼓勵?或是她知道自己身體的病苦,也了解藥師如來對眾生苦難,誓用智慧啟動救助眾生的慈航,心中是否有所祈望,能在今天演出的戲中得到一些能量?我們可以想象,她從家里出發(fā),可能一路要幾經(jīng)折騰才能來到劇院,順利地坐在盼望中的座位上,等待戲上演。看到她們前來,邊上兩位觀眾趕忙起身,讓她們好入座。坐定后,見她向那位一路陪伴的服務小姐深深一鞠躬表示感恩,服務小姐也向她回了禮,轉身離去。到了拐角處,她還回頭看一看剛剛她攙扶過的殘障小姐,然后才很安心地離去,真是一位用心溫柔的服務人員啊!
這一段過程,在戲未開演前靜靜地進行著,當時整個劇院里寂靜無聲,好像所有人都在凝視觀看這一幕溫馨的戲,大家都陷入了感動的情境之中,這三位年輕的女性,也許根本不知道,在戲尚未開演之前,她們已經(jīng)演出了一出撼動人心的戲!是活生生的人生戲。
在這短短的十幾二十分鐘的過程里,我靜靜地坐在后排遠遠地凝視,好激動地看著這段感人的人生戲,眼眶含著淚水。然后,在我心中,起立鼓掌,向她們致敬。
戲開演了,當進行到第六大愿的時候,佛說,愿眾生諸根完善,無疾無苦又無難。舞臺上呈現(xiàn)出病苦之相時,因感動而脆弱的心一時之間被重重撞擊。這一幕有眾多人間菩薩扶助撫慰殘障疾苦之人,不就是戲開演前所看到那一幕真實的人生嗎?而那位服務人員的用心助人,當下不就是菩薩嗎!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份力量,即使再微薄,只要你愿意伸出你的手,只要你有一份善念,都可以把一滴水送入干渴的口中!
觀戲歸來,心中仍有一份懸念,這一份懸念,一是對這位勇敢的殘障者的感動,另一則是對那位付出愛心、溫婉的服務人員的尊敬。一位呈現(xiàn)疾苦之相,一位付出愛心,都是菩薩行。
這不只是一幅人生小景,更是一部人生大戲!
林錫嘉
1939年生。臺北工專機械科畢業(yè)。曾任《臺肥月刊》總編輯,中國文藝協(xié)會、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曾獲全國優(yōu)秀青年詩人獎。創(chuàng)作有論述、詩及散文。著有論述《耕云的手──散文的理論與創(chuàng)作》;詩集《竹頭集》;散文《屬于山的日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