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李俊卿,剛剛睡醒,看到陽臺下一位美女走過,自問:追?
這樣冒失,人家以為你神經(jīng)。我事后諸葛亮。李俊卿的回答是:“寧可錯搭一千。不可錯過一個!”我反駁:問題是,這樣很沒有效率。李俊卿坦承:每天完成一定的搭訕量,總有收獲吧’
我年輕的時候是拿著100元追美女:“是你丟的嗎?”這樣的搭訕方式被李俊卿笑為“太土了”!他一般就是直接上去,當然還可以與時俱進,把我的“土辦法”改良為:隨地撿起一塊磚,真誠地問美眉:“這是你掉的嗎?”夠無厘頭的。
搭訕。不僅僅為了泡妞。中國人不太主動搭訕,這樣的個性容易自閉和自以為是。善于搭訕,可以讓自己贏得貴人、朋友與機會,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一種開放的心胸。
畫家陳丹青一次坐飛機出門,在機場從check—in的隊伍里瞄上了一位美女,本想搭訕,卻總覺得不太水到渠成;瞄著瞄著上機后發(fā)現(xiàn),美女竟然跟自己鄰座。令他頭疼的是美女一路狂睡。丹青老師精心設(shè)計的搭訕橋段完全不起作用,甚郁悶。最后陳先生做賊一樣地偷偷給美女描了一幅畫像自己藏了。飛機落地,美女飄走,留下從頭到尾沒搭上一句話的陳丹青先生懷揣美女像悵然,后來才知道那美女是范冰冰。
美國前總統(tǒng)小布什的可愛與可貴之處是喜歡搭訕,他曾經(jīng)總結(jié)說,他的人脈資源基本來自主動搭訕。很多人無意中斷了自己后路,是因為驕傲而放棄了最基本的社交方式:搭訕。
美國,經(jīng)濟危機后,搭訕還是自我解救的一種方式,許多大學(xué)生別出l心裁在渡船和火車等人流較多的地方轉(zhuǎn)悠,與看起來像企業(yè)高管模樣的人攀談。美國人的搭訕,單刀直入,真誠且真實,可謂最健康的一個搭訕民族。
曾有朋友在路邊就被一群美國人搭訕去PuB里玩,他們的搭訕方式居然是跑過來拍他屁股,好像老朋友一樣邀請他去喝一杯……在美國,如果你看見一群人嘻嘻哈哈扎堆,別以為是老朋友在聚會,也許他們認識還不到十分鐘。
搭訕,是一種邀請,何嘗不是一種表達,美利堅之所以成為一個勇于表達的國度。就是從平常的搭訕開始。東方人的含蓄和意會,如果太過分就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讓人增加誤會,敬而遠之。據(jù)說北京有一伙人為了改善國人“零搭訕”局面,興起了一門新學(xué)問“搭訕學(xué)”。統(tǒng)稱自己為“搭訕犯”,領(lǐng)頭人網(wǎng)名“魔鬼咨詢師”,畢業(yè)于北大心理學(xué)專業(yè),魔鬼咨詢師的搭訕班學(xué)員已經(jīng)分布全國各大城市如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有趣的是,有人搭訕,相應(yīng)也會有人與之對抗,于是“反搭訕小組”也成了,針對搭訕犯們的各種搭訕技巧,反搭小組極力去破解……
中國在搭訕了!我喜歡“搭”字,勾搭的搭,搭訕的搭。很好,中國越來越有趣了。我覺得。越來越“有趣”比越來越“富有”更值得高興。
(選自《科學(xué)與文化》2009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