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泡分工記
在日本,2007年有一本暢銷書,是記者早坂隆的《看,世界怎樣笑日本》。這本不足二百頁的小書,從網(wǎng)絡搜集關于日本的笑話,從而看出世界對日本人有什么性格特質(zhì)的認識。
書中的笑話,在取笑日本人幾個典型,如高利技先進、模仿大國、富裕、在泡沫經(jīng)濟下瘋狂消費、物價高、龐大的官僚制度和體系、認真、木訥、沒有個人意識和自我主張、集體行動、工時過長、英文差、守叫、生吃的文化,細微至泡澡泡溫泉、(美式)玩具店內(nèi)泛濫的日語等,都是被訕笑的對象。比方說,有一個“美式”笑話:
問:一個燈泡壞了,如果要日本人換,要多少個人去換?
答:三個。一個要確認燈泡是不是日本制,一個換,另一個將舊燈泡轉(zhuǎn)賣出去。
這個美式笑話,源于上世紀70年代,之后傳遍世界。原本是說波蘭裔的美國人。笑話的雛形是:
問:一個燈泡壞了,如果要波蘭人去換,要多少個人去換?
答:五個。一個要拿著燈泡站在椅子上,四個幫忙去轉(zhuǎn)椅子。
幽默抑或歧視
馬哈德說,笑話之所以好笑,是因為民族特性會被放大。如美國人就是獨善其身、自大、做慢,英國人是古板、深沉。紳士,德國人就是認真。法國人呢?你看一連串的法式代名詞,如French Kiss,就知道法國人是好色。猶太人是狡猾、善于存錢、好做生意。
而日本人呢?在香港,當然有一大串他們對日本人的“認知”。如日本人大多是好色、好酒、占板、勤奮、不善變通、做事認真、官僚氣氛令工作時間長、經(jīng)常超時工作、沒有個人特色,等等。
這些笑話,都是需要幽默感才可以解讀和理解的。而從笑話,尤其是非本國人寫的笑話,看自己的民族特質(zhì),對一個民族在世界的定位尤其重要?!犊?,世界如何笑日本人》,被日本的商業(yè)雜志列為管理層必讀的五十本好書之一。
選書的編輯說,看外國人如何看日本人,對日本人在國際社會做生意,有極大的幫助。因為,對手可能會因為你的“性格特質(zhì)”,而作商業(yè)決定。知己知彼,是做生意的基本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