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A有一次去歐洲旅游,無意中與一個男人一起和團隊走散了。他們莫名其妙來到峽灣的至高點上,面對這無限美景,男人說,她是他見過的最美的女人。她突然激動得要落淚,于是沒有拒絕那突襲的親吻。直到一夫以后,她才懊悔不迭,不僅因為發(fā)現(xiàn)這是個已婚男人,并且他根本不是她喜歡的類型。
而女友B的境遇很不同。她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方說曾是她的校友,想見一面。四個小時后,之前還身在另一個城市的他已經坐飛機來到她的辦公室樓下。在夏夜的微風中,他告訴她,他們曾在初中夏令營上擦身而過,之后他一直都在關注她,愛著她,整整十四年。而他的容貌與名字卻從未進入她的意識。那一刻,她除了眼眶濕潤和擁抱外,根本沒有想到其他的回復。
其實,愛情哪有那么簡單?女人們只是天生匱乏浪漫抵抗力而已。如果再加上性格優(yōu)柔、想象力豐富,自然會被對手,也會被命運利用。
法律上的規(guī)矩是,如果作案時你精神失常,是不需要對當時的行為負責的,頂多被關進瘋人院接受治療。不知是否有一天,會有律師上庭辯論:浪漫也是一種病?
這種病的癥狀如下:內心頓時柔軟,充滿了感激、感動、對時間的憂傷、對命運的感慨以及那要命的憐憫。合適么?有結果么?會影響聲譽么?會傷害第三人么?這些都不再是問題。如果你是個追求戲劇性的人,你還會想,如此完美的劇本,怎么能因為自己而毀壞呢?情節(jié)里的主人公不都在此時說了YEs嗎?
常常有失利的男生埋怨,如今女孩眼光太高,太過實際。殊不知,如果你有合理而煽情的浪漫,便不欠任何東風了——雖然,這有些勝之不武。
我揣測那些用盡心思的求婚方式,不是為了取悅,而是為了把對方逼到墻角;也不是為了回憶,而是為了成功率。想象一下老套的電影情節(jié):女主人公在餐廳里已到了“飽暖思淫欲”的狀態(tài),這時她在最后一道提拉米蘇里吃出一只鉆戒來,而音樂恰好響起,精心準備的臺詞流出,她除了喜極而泣,連連點頭外,還能做什么呢?
至于“浪漫迷藥”的藥性到底持續(xù)多長時間,就取決于對手的用藥量和你的想象力了。有時候不過是一分鐘的事,有時候卻可能是若干年。一旦藥性失效,眼前的王子頓時變回惡心的青蛙。
如果對方是個騙子倒也罷了,你自然有權力哭哭啼啼,指責對方謊話連篇。但最要命的恐怕是你猛然清醒了,那只濕答答的青蛙卻還在掌心深情款款地看著自己。天哪,怎么辦?
你們之前的海誓山盟私定終身無法一筆勾銷,而你對他的情感卻戛然而止。于是,你就成了薄情寡義的那個人。這畢竟不是一起能以精神失常為借口的傷害案,你的“浪漫病”就算能拿上臺面,你也得不到任何同情。
唯一的辦法是:那些愛浪漫的女孩們,多補充些維他命,加強自己對浪漫的抵抗力吧。
假設這不是浪漫的愛情劇求婚時,女主人公會把蛋糕扣在他頭上,怒嗔道:“不要逼我在頭腦發(fā)熱的時候做決定,讓我們坐在桌邊對著婚前協(xié)議書好好商量吧。”這一出喜劇同樣能得到觀眾垂青。
你也可以對那個旅游時占據(jù)天時地利的男人說:“我是最美的么?和你妻子、女友相比如何?”或者對那個出得起飛機票的家伙說:“那么,這十四年中你到底談過幾次戀愛呢?”此類潑冷水的咒語一念。魔法頓時解除,藥性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