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摘要:本文根據農林產品生產特點,就產品成本的核算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就目前會計工作中對農林產品成本確認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解析,并根據農林產品的特點,提出了如何優(yōu)化成本確認方法,做好產品成本的全面管理,以提高企業(yè)的生存質量和發(fā)展?jié)摿Α?/p>
關鍵詞:農林產品成本確認
一、企業(yè)概況及產品成本確認中存在的問題
我公司屬于林業(yè)高新技術企業(yè),主要產品為組織快繁培養(yǎng)各類經濟林木及園林綠化用各種花灌木、喬木、嫁接各種用于綠化美化環(huán)境的苗木。
目前。企業(yè)采用的核算方式比較簡單。當銷售發(fā)生時,依據往年銷售的成本估算的銷售毛利率,估轉銷售成本。年底待將全部在產品盤點結束后,將庫存各階段產品依據市場最低價打六折后作為年末產品成本,到擠出本年實際銷售成本的方法。在此過程中的產品,由于品種、規(guī)格、數量均隨時在發(fā)生變化,種在地里的苗木,當被購買時,就是商品,不被購買時,就是產品,就需要繼續(xù)投入人財物力。而其成本也就會隨時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無法準確核算出每一筆產品的銷售毛利,準確核算每一批或每一種產品的銷售成本難以實現,而采取每年一次計算的方法又過于粗放,無法使得企業(yè)及時準確的掌握產品成本信息,從遠期來看,也無法滿足企業(yè)財務管理的需求。
二、如何做好農林產品的成本確認
為及時提供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會計信息,企業(yè)要根據產品的特點和習性,對發(fā)生的成本和費用進行歸類。由于不同品種的林木有不同的采收期和儲存期,這使得進行成本核算較為困難。針對農林產品這類產品的特點,對其進行成本計算的一般按照如下程序進行:對生產費用進行審核和控制,確定計入產品成本的界限。將應計人本期的農林產品產品成本的各種要素費用,在各種農林產品產品之間按照成本項目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出各種農林產品產品成本。對既有產成品又有在產品的產品,將期初的在產品費用與本期生產費用之和,在完工產品與期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出該樹種的產成品成本。
1、農林產品核算的對象
農林產品生產一般包括多道工序。農林產品生產成本的核算和確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直接收購產品的成本:包括購買產品從播種植苗開始一直到最后被出售之前所消耗的直接成本和產品在收購過程中的各種費用支出。
第二。其他直接費用:核算為農林產品生產而發(fā)生的各種生產準備費,以及運輸費用等其他直接費用,作為輔助生產成本的核算對象。
第三,制造費用:為組織和管理農林產品生產而發(fā)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此外,由于農林產品生產成本的核算不同于其他各業(yè)產品生產的成本核算,不同的農林產品有不同的采收期,所以應以從采收到入庫做為生產周期。
2、成本確認過程中的主要科目設置
(1)“農林產品生產成本”科目
農林產品生產成本科目是用以核算農林產品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項成本。在總科目下按樹種類別設置“樹種類別農林產品生產”明細科目。純子收購和采收種子各種生產過程發(fā)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費用,直接計人各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結轉完工時的實際成本,記入該科目的貸方。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表示期末在產品成本。“農林產品生產成本”科目,應按具體的核算對象,設置“農林產品基本生產成本”和“農林產品輔助生產成本”兩個二級科目?!稗r林產品基本生產成本”科目,主要核算純子收購和采收加工而發(fā)生的費用,計算基本生產的產品成本?!稗r林產品輔助生產成本”科目,主要核算企業(yè)為基本生產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而發(fā)生的直接費用,如采種所需物資和收購純子的各種運輸費用,是計算輔助生產產品和勞務成本。可根據實際情況,為簡化核算,也可不單設“農林產品輔助生產成本”明細科目。發(fā)生的各項費用可直接記入“樹種別農林產品生產”明細科目的有關成本項目。
(2)“制造費用”科目
制造費用科目指為組織和管理農林產品生產而發(fā)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福利費、修理費、取暖費、水電費、辦公費、勞動保護費,以及采種人員的往返旅差費,生產工人的勞動保護品以及其他制造費用。賬內按制造費用的項目內容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發(fā)生的各項間接費用記人本科目及所屬明細科目的借方。制造費用應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計人有關的成本核算對象,借記“農林產品生產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期末,本科目應無余額。
3、對不同采購方式下產品成本的確認處理
(1)采收收購的費用確認
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是計算產品成本的前提和基礎。農林產品產品生產成本,通常以千克作為基本核算單位,以樹種為核算對象。以生產周期為成本計算期。不僅核算樹種別的農林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還分別核算各生產階段的生產總成本和單位成本,這是采種核算的特點。期末根據驗收入庫的純子數量和統(tǒng)存的在產品數量,以及發(fā)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分別核算樹種別的農林產品產成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期末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時,可以根據種子的加工程度,確定適當的比例,用“約當產量法”進行分配,也可采用估價的方法先確定期末在產品成本,再計算產品總成本。對于已加工達到純子標準的各種農林產品,或直接收購的純子,在未運到指定倉庫驗收入庫前,仍作為在產品。雖未運達倉庫,但經檢驗合格,已提交使用單位,或已經出售的純子,應作為產成品處理。在生產過程中,各種農林產品的定額內損耗或短缺,只調整數量不準減少生產成本。對于由自然災害或責任事故等造成的大量損失,需減少的成本,應先列入“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經上報批準后處理。
(2)純子收購的會計核算
凡是收購單一樹種發(fā)生的收購價款,收購人員的工資及材料等各項直接生產費用,可根據有關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序時記人“樹種別農林產品生產明細賬”的有關樹種。為種子收購而發(fā)生的生產準備費和制造費用等各種間接費用,為了便于掌握、分析和考核各項費用的完成情況??上仍凇拜o助生產成本明細賬”和“制造費用明細賬”按費用項目進行核算。期末再將“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和“制造費用”明細賬歸集的費用匯總轉人“樹種別農林產品生產明細賬”成本項目。為簡化核算,也可不單設“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將發(fā)生的準備作業(yè)費等各項費用,可直接計入“樹種別農林產品生產明細賬”的有關成本項目。
三、做好農林產品成本確認的相關手段和方法
1、樹立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
企業(yè)首先要在思想上要有足夠的認識,經營管理者應站在經營管理的角度,充分認識到加強成本管理對避免和控制成本的重要作用。在一般情況下,成本代表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效率。它只體現企業(yè)內部投入和產出的對比關系。低成本只能說明效率高,但企業(yè)未必有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所體現的效益只有通過市場的檢驗,才能轉化為效益。因此企業(yè)在成本管理中要樹立市場觀念,正確認識效率與效益的關系,重視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將經營管理模式由供給推動型向需求拉動型轉變。
2、運用科學的成本管理手段和方法
企業(yè)應采用適應市場需求的方法確定產品的成本。如采用管理會計中的目標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是以具有競爭性的市場價格和企業(yè)目標利潤倒推出目標成本。它可以將企業(yè)外部市場價格導入企業(yè)內部成本管理,建立起動態(tài)成本管理過程。此外,廣泛采用計算機技術對成本信息進行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高效的計算機管理系統(tǒng)收集經營活動所需的市場信息、資源信息、交易信息等,并且對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實施系統(tǒng)控制和管理。
3、擴大成本控制范圍
一方面,成本控制對象要貫穿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從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控制應延伸到成本決策、設計過程及生產過程后的售后回訪等環(huán)節(jié)。以產品生命周期的目標成本作為控制對象,不僅包括產品在開發(fā)、設計階段的目標成本,還包括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生產目標成本,物流目標成本,以及營銷目標成本和產品在消費過程中的使用目標成本。
另一方面,成本控制內容要擴展到經營過程的全方位傳統(tǒng)的成本控制內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控制應以降低成本為目標,改進工作為手段,日常管理為基礎,將一切產品生產活動都通過貨幣進行計量,以便準確核算其成本。